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銘記這五位外國友人,二戰背井離鄉來幫助中國,後來都改中國國籍

銘記這五位外國友人,二戰背井離鄉來幫助中國,後來都改中國國籍

在戰亂的歷史年代,很多人跨越了國籍,跨越了種族,來到了中國,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奉獻出了他自身的力量,這些人有誰呢?

一、魏璐詩

魏璐詩是來自奧地利的一位猶太女性,在抗日戰爭期間,與她的朋友斯諾,斯摩萊特一起成立了雜誌《新聞快報》,讓世界上的人們更加清楚中國的抗日戰爭的狀況。她的優秀才華被人們所認可,她在中國看到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回到了美國上任聯合國秘書長。在1951年她再次回到了中國,那是的中國正是用人之際,周總理賞識她的才華,讓她擔任北京新聞局的外語專家。在1956年,魏璐詩拿到了中國的國籍。

二、愛潑斯坦

在1913年,身為波蘭猶太人的愛潑斯坦被流放到遙遠的西伯利亞。可是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火的延續,德軍打到了華沙,他跟他的家人們一同逃亡到了中國的天津,並在那裡定居。他對新聞有著獨特的見解,年僅15歲的他就成為了《津京泰晤士報》的一名記者,大力去宣傳抗日救國。他的才華得到了宋慶齡的賞識,邀請他創辦《今日中國》雜誌,1952年獲得了中國國籍。

三、馬海德

出生於美國的馬海德原名是喬治海德姆,那時候的他年輕氣盛,剛畢業與瑞士日內瓦大學,想來到中國實現他的理想。他的第一站來到了中國的上海,在這座城市裡他認識了許多朋友例如宋慶齡,在宋慶齡的邀請下他來到了延安幫助當地的衛生工作的安排與管理。在那幾年裡,他不但學會了普通戶,還會講一些甘肅話和陝西話。在延安這座城市行醫,他遇到了一生摯愛,一位出生於大戶人家的護士,美麗的姑娘被她的誠心誠意所感動,嫁給了他。1944-1948年間,馬海德救治了5萬多人,被當地的老百姓感激。最終他留在了這個國家,加入了中國國籍。

四、陳必娣

陳必娣,出生於溫雷帕克市,在奧爾肯大學進修醫學。1937年她來到了中國,那時正值抗日戰爭,她看到到處都是受傷的病人,決定留下來幫助受苦受難的人們。她對這個國家有很多的不舍,在19402年,她經過重重困難把她的家裡人接送到了中國,並繼續開展她的醫療救治工作。此外,他還寫了《中國針灸學概要》這一本醫學書籍,對後人有很大的幫助。1939年,她也成功獲得了中國的國籍。

五、鄭律成

出生於韓國的鄭律成,用心熱愛著音樂和反對戰爭,他不辭千里來到了中國,在抗日戰爭期間,他寫出了很多令人亢奮的抗戰歌曲,例如《八路軍軍哥》也就是後來的《中國人名解放軍軍歌》。在1950年,他加入了中國國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叔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最完美的日本皇后,曾拒絕天皇求婚,一作家求婚不成後來切腹自盡
神童十六歲被北大錄取,不顧國家栽培改國籍,還讓國家損失近萬億

TAG:文叔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