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他師從虛雲老和尚, 曾患絕症,憑大願奇蹟般康復,臨終前……

他師從虛雲老和尚, 曾患絕症,憑大願奇蹟般康復,臨終前……

他師從虛雲老和尚, 曾患絕症,憑大願奇蹟般康復,臨終前……

他師從虛雲老和尚, 曾患絕症,憑大願奇蹟般康復,臨終前……

他師從虛雲老和尚, 曾患絕症,憑大願奇蹟般康復,臨終前……

照禪長老

2019年1月16日虛雲老和尚法嗣,臨濟正宗四十四世,溈仰正宗第十世傳人,福建沙縣吉祥寺住持照禪長老,撒手西歸。 一代高僧別人間,一世滄桑誰人知?後學有幸,通過照禪長老的剃度弟子,當陽玉泉禪寺道偉法師的口述,了解老和尚生平之一二,寫出來,或許能給後人些許啟迪……

他師從虛雲老和尚, 曾患絕症,憑大願奇蹟般康復,臨終前……

他師從虛雲老和尚, 曾患絕症,憑大願奇蹟般康復,臨終前……

「你有師父嗎?」

「沒有。」

「那你拜我為師吧」

「那我得考慮考慮。」

這是1991年,發生在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在寺里作義工的高中生間的對話。

「你傻啊,照禪老和尚可是虛雲大師的高徒,方丈說要收你為徒,這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事啊……」 一個知客聽說此事後「罵」道。

於是,第二天清晨三點多, 高中生就站在了老和尚的屋前。

「門沒關,你進來吧。」

高中生於是進了門,」師父,請受弟子三拜「。就這樣,人間少了一位青澀少年,多了一位立志慈悲濟世的道偉法師。

他師從虛雲老和尚, 曾患絕症,憑大願奇蹟般康復,臨終前……

他師從虛雲老和尚, 曾患絕症,憑大願奇蹟般康復,臨終前……

他師從虛雲老和尚, 曾患絕症,憑大願奇蹟般康復,臨終前……

「老和尚師從虛雲長老,師兄弟都成了教界棟樑。那一代修行人的道心,是我們難以想像的……」

省略號中的內容是一條歷盡千辛萬苦的菩提路。文革中,照禪長老,被人吊打過,卻沒打退問道之心。一誠長老被人打斷了腰,卻誓死不離道場, 將經書埋在地下,夜深人靜時挖出來研習。體光長老躲進深山,靠野菜充饑,卻道心愈堅。

「以前在經論上看到這種捨身為道的人,覺得很遙遠。 直到發現他們就在自己身邊時,才真正嘗到法的滋味。」

我們聽過許多所謂大德的口若懸河,卻對那些默默在深山裡守護法脈的人一無所知。他們不願拋頭露面,卻用真修實證, 使法種流傳。最艱難的歲月里,他們用命守下道場,等到可以收穫名聞利養時,卻將衣缽留與後來人,自己揮揮衣袖,飄然遠去……

「他們那一代人對佛法的踐行, 是真切落在日用細行中的……」

他師從虛雲老和尚, 曾患絕症,憑大願奇蹟般康復,臨終前……

他師從虛雲老和尚, 曾患絕症,憑大願奇蹟般康復,臨終前……

他師從虛雲老和尚, 曾患絕症,憑大願奇蹟般康復,臨終前……

道偉法師不能忘記,一次他陪老和尚去台灣,赴宴前,他發現老和尚衣服的袖口滿是油垢,便想幫師父洗乾淨再去。 照禪長老卻說,虛雲老和尚,為了節約用水,一年只洗一次腳,剃一次頭。真修道人,體自清凈,惜物惜福,可見一斑。

道偉法師無奈,善巧道:「師父這件衣服不如送我吧」。老和尚毫不猶豫地脫下,給了愛徒。道偉法師徹徹底底地把衣服洗好,晾好後又奉於老和尚面前,「弟子穿得有些短,還是物歸原主吧!」就這樣,連洗衣服的水都捨不得浪費的老和尚,總算穿了回乾淨衣服。

「他一生恪守節儉之道,我去日本留學期間,老和尚寫來的信,從來是正反兩面都寫滿了字……」

老和尚的道風,傳自「千載難逢一泰斗」的虛雲大師,這段師徒情,於他,永世難忘。

「虛老圓寂時,老和尚得到了三十多枚舍利,他就掛在腰上,時時刻刻與師同在,幾十年都是如此,直到有一年,我去台灣,台灣圓教法師聽說師父是虛雲長老法嗣,仰慕不已,隨我回大陸看了老和尚,發心修了虛老舍利塔……」

他師從虛雲老和尚, 曾患絕症,憑大願奇蹟般康復,臨終前……

他師從虛雲老和尚, 曾患絕症,憑大願奇蹟般康復,臨終前……

他師從虛雲老和尚, 曾患絕症,憑大願奇蹟般康復,臨終前……

老和尚一生達觀,早在95年的時候,就被診斷出骨癌,周圍人憂心如焚,他卻淡定地說:「生緣盡,我就念佛求往生。 生緣未盡,我就辦養老院。」

或許,正是因著這個願,他從容地走過了生死劫,也正是因著這個願,他生命的最後二十餘年,鞠躬盡瘁。

「辦養老院,千難萬難。選地難、募款難……記得一次老和尚去香港,有人請他去富麗堂皇的餐館吃飯,看著滿桌精緻的菜肴,老和尚偷偷問,『這一桌多少錢?』 『2000港元』,於是老和尚說, 可不可以只要一碗泡麵,把這錢給我去辦養老院呢?」

千辛萬苦後,老和尚終於在沙縣的吉祥寺找到了養老院的落腳地。

「那時候真是難啊……」 沒人知道養老院的存在,老和尚就跑遍周邊村落去宣傳,養老院里揭不開鍋,師徒三人就耕作一片小菜園謀生。

有時,往生,或許意味著解脫,活著,卻意味著忍人所不能忍,累人所不能累的承擔。

「這裡的被子好軟啊……」「這裡的人比家裡人對我還好。」老和尚帶著徒弟們過著清苦的生活,卻讓當地的老人過著食宿免費的無憂日子。

每天清晨4點半起床,5點早課,7點吃完早飯,上下午還有一次念佛,下午4點老人們穿上專門的衣服上晚課。晚上8點前,老人們要卧床休息。

相比我們想像中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無事可做,只等死至的養老院的日子,這裡的老人因為念佛而有了寄託,又因為有了寄託,而有了寧靜的心。 漸漸地,他們忘卻滄桑,自在安詳, 快樂地活著,也不懼怕死亡……

因著生死之際的一個大願,老和尚不辭勞苦,以老病之軀將成百上千人接入了佛門古渡。

他師從虛雲老和尚, 曾患絕症,憑大願奇蹟般康復,臨終前……

他師從虛雲老和尚, 曾患絕症,憑大願奇蹟般康復,臨終前……

「聽說老和尚是念佛往生的?」 我問出這話時,心裡其實是有些好奇的。

要知道老和尚是禪宗泰斗虛老的高徒,為什麼晚年卻是手不離珠,佛不離口,心歸凈土呢?

「是的。師父念佛的淵源要從同是虛老弟子的傳印長老說起……」

道偉法師的敘述,彷彿把我帶回了幾十年前的雲居山……那時的傳印長老、照禪長老都還青春年少,倆人暗自里拜了把子,互相在對方身上燙香為證, 一個,燙了「童真入道」,一個,燙了「往生西方」,前者,是兩人共同的菩提緣,後者,是兩人共同的大願。

或者,正因年少時這個願,使得老和尚雖然一生精禪通密,卻最終認定凈土是「最穩當」的歸宿。

老和尚念佛不輟,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恩師慧公老人家,往生前數日,分別向有關弟子和侍者交代身後事,他所關心的寺院和養老院的工作,也一一做了咐囑。」

「據說,師父走的那天,照常吃了早飯, 就開始念佛, 午飯時,他擺擺手,示意『不吃』,繼續念佛,不久,便安然而去……

身後這幾天,恩師老人家,面色安詳,栩栩如生。更衣時,頂門溫熱,肢體柔軟。「

就這樣,一代高僧,年輕時,深得禪宗要領;中年時修習密法大圓滿、大手印;一生不辭勞苦,救度群迷, 晚年時,一聲佛號把家還。

是的,這樣的人生是艱辛的,童真入道,幾乎沒享受過紅塵俗樂。

一輩子,受該受的苦,卻拒絕享能享的福。

幸運地戰勝了絕症,卻因此開啟了為眾生開福祉的奔波人生……

是的,這樣的人生是美好的, 無論多艱難,他內心沒失過清凈平和

人是出世人,心是入世心,能使己心安,能拔眾生苦。

是的,這樣的人生是幸運的,自古修行者多矣,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安然而去?

精修禪凈密,一念歸彌陀。87載滄桑過,末了一著見真功。印光大師紀念藕益大師的偈子,或許,也同樣適用於我們緬懷照禪長老……

宗乘教義兩融通,所悟與佛無異同。

惑業未斷猶坯器,經雨則化棄前功。

由此力修念佛行,決欲現生出樊籠。

苦口切勸學道者,生西方可繼大雄。

他師從虛雲老和尚, 曾患絕症,憑大願奇蹟般康復,臨終前……

他師從虛雲老和尚, 曾患絕症,憑大願奇蹟般康復,臨終前……

圖 | 玉泉禪寺數據中心

文 | 令見

▍版權聲明:

○ 本文摘自凈土大講壇,由玉泉禪寺校編髮布,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

○ 版權歸創作人所有,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陽玉泉禪寺 的精彩文章:

法華玄義 |(141)通三菩提,通三大乘
法華玄義 |(158)對緣有異,兩種四教

TAG:當陽玉泉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