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孩子看手機,三類家長,三種做法,三種結果

孩子看手機,三類家長,三種做法,三種結果

才三歲多的晨晨特別喜歡和爺爺一起刷快手,好看視頻等小視頻APP,祖孫倆經常樂的哈哈大笑。

其實看孩子是特別辛苦的一項工作,對於很多祖父母來說,實在是沒有精力一直陪著孩子鬧騰,陪孩子搭積木,講故事帶出去玩兒,很多人就發現給孩子一個手機,一個平板,孩子能安安靜靜一上午。

這可是個大好事兒,所以很多孩子就在這種情況下對手機上癮了。

不光是爺爺奶奶,很多父母親自帶的孩子也是對手機電子產品著迷的不行。

但是慢慢的,家長們也意識到了玩手機對孩子不好,所以當孩子有時候提出來要玩手機的時候,家長會想要拒絕,這時候問題才顯現出來。

很多家長一旦拒絕孩子,孩子就會哭鬧,甚至打人,非常不配合。

所以很多家長就問我:老師孩子經常要玩手機,我不想給玩兒,當孩子問我:

"媽媽,可不可以玩手機"的時候,我該怎麼回答呢?

其實怎麼回答沒有標準的答案,但是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大家必須要有耐心。

當孩子要玩兒手機,家長不想給娃,孩子肯定心裡不高興,這個時候家長要避開直接拒絕說法,先去接納孩子的情緒。

很多家長會直接回答孩子,不準玩,玩什麼玩,學習去。

雖然很多家長這麼說很奏效,但是如果孩子因為家長這麼說就不再提出這種要求的話,那證明孩子對家長已經失望了。

這和家長耐心勸說下,孩子不提要求是完全不一樣的。

這種強勢的拒絕方法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不被接納的,自己是被父母厭棄的,孩子會喪失安全感,眾所周知,如果一個人喪失安全感,對這個世界充滿了不信任,對他人充滿了不信任,人際交往和學習的動力,成就的動力會非常低,很多孩子會變得自卑,長大以後無所作為,不願意人際交往。

有一類家長,會有一些策略,比如他們會跟孩子說手機沒有電啦,要不媽媽帶你去公園散個步吧,要不我媽媽帶你搭個積木吧。

這種片的策略,不提倡,家長不妨告訴孩子,媽媽想帶你出去玩兒一會兒,希望你能跟媽媽一起出去,我們可以搭積木,可以玩滑滑梯,可以找小朋友們,那咱們先出去玩兒,先不玩手機,你覺得怎麼樣呢?

轉移孩子注意力這一招很好使,但是不要建立在說謊的基礎上。

這些家長中有些人會恐嚇孩子。比如很多家長會給孩子說你在看手機眼睛就瞎了,你在看手機,媽媽就不愛你了,你在看手機,爺爺奶奶就回家了。

當你這樣連哄帶嚇的時候,剛開始孩子可能會害怕,但是孩子也不傻,慢慢的孩子會發現你恐嚇的伎倆,以後想要再給孩子戒掉手機上癮就難上加難了。

第三類家長,就是會跟孩子商量這個問題,協商解決。

你想玩手機是可以的,但是玩手機必須有時限,每天只能玩多久的規矩要定下。

當家長跟孩子達成一致,並且自己能夠以身作則的時候,孩子往往能夠戒掉手機癮。

三種家長三種做法就會得到三種結局。

歸根到底還是想要孩子少玩手機,父母就少玩手機,爺爺奶奶就少玩手機,同時,不玩兒手機以後家裡人得起到陪同或者模範的作用。

對於很小的孩子,你不讓孩子玩手機,你就得帶著孩子去做一些其他的活動,去玩滑滑梯,去堆積木,去跟孩子玩其他的玩具,必須有一些替代性的活動。

如果孩子已經大一些懂事兒了,你不讓孩子玩手機,孩子也沒有興趣跟你做共同的親子活動的時候,父母不妨專心致志做自己的工作,做好榜樣,孩子也會專心致志去做他該做的事。

這遠比家長威脅恐嚇強行制止要有效得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幼兒 的精彩文章:

又一個孩子食物中毒,兒科醫生:這些東西大人能吃,孩子要小心
孩子夜晚入睡難,因為這三件事你沒做好,大部分寶媽都犯錯

TAG:幼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