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名臣向漢文帝進言,大力發展一項軍工科技,最終成功打敗匈奴

一名臣向漢文帝進言,大力發展一項軍工科技,最終成功打敗匈奴

在古代,由於生產力和文明程度的低下,世間也總是戰亂頻起。即使統一政權的封建王朝,也還是頻頻遭受外來勢力的入侵,因此古代的君王需要十分堅固的軍事建設,才能保證國家的領土不被外來勢力進犯。但古代的戰爭,並不像古裝電視劇的戰場場面那般恢弘壯烈,那時只有冷兵器,時代再久一點的時候,甚至是血腥的肉搏廝殺。我們都知道,漢朝也算是一個國力強盛的朝代,然而漢朝的江山也曾被匈奴人無情地踐踏過。直到漢朝善於冶鍊鋼鐵之後,才有了鋒利的兵器,將前來進犯的蠻夷勢力驅逐在外,國家和百姓才得以太平和安寧。那麼鋼鐵對於中國來說,擁有怎樣劃時代的意義呢?

首先,鋼鐵兵器拯救了漢朝。當時漢朝被匈奴欺負得有多慘嗎?公元前169年的時候,漢文帝幾乎每日都在殫精竭慮地生活,百姓終日叫苦不迭。其實漢朝每日都在加強軍隊的建設,從來沒有懈怠的時候,但是只要遇到匈奴的騎兵,漢朝的軍隊就變得不堪一擊。就連當年大名鼎鼎的劉邦和呂雉太后,都險些遭到匈奴人的毒手,可見匈奴的勢力不容小覷,長此以往,漢朝怕是要遭遇滅國之災。正當漢文帝焦頭爛額的時候,一名臣晁錯向漢文帝進言,他拿出一本《言兵事疏》,正是這本書讓漢文帝恍然大悟。匈奴騎兵戰鬥力強,那是因為蠻夷族的天賦。

而漢朝的士兵雖然沒有匈奴那般勇猛,但漢朝的文明和科技卻比匈奴要先進。因此漢朝大力發展一項軍工科技,這便是大力冶鍊鋼鐵,以生產出堅硬的兵器來抵抗匈奴的進犯,炒鋼技術應運而生。其實我國在春秋時期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冶鍊鋼鐵這一項技術,但鋼和鐵也有本質的區別,主要看它們的含碳量。通常鋼是最為堅硬的材質,它的含碳量位於0.05%-2%之間,比生鐵和熟鐵都更為堅硬,用作兵器無疑是最為強大的。如果用熟鐵去打仗,雖然可塑性要比生鐵好,但由於熟鐵的硬度不夠高,因而這些兵器也極容易出現彎曲。

而生鐵雖然硬度高,但是容易被折斷,都不是兵器的最好材質。後來,古人們又開始進行鍊鋼,先是運用「塊煉鐵」,得到熟鐵之後又進行「塊鍊鋼」,再經過多次的探索後,又總結出了「百鍊鋼」,用百鍊鋼做成的兵器已經是非常鋒利了。而漢朝又再次運用「炒鋼」的技術,使得鋼鐵的冶煉更加迅速,製成的兵器也更為銳利。當漢朝的軍隊擁有了「高科技」製成的兵器後,就是對匈奴施行報復的時候了。此時的漢朝騎兵,再也不是當初身無鎧甲,不堪一擊的弱兵,他們穿著重達11斤的鐵甲,拿著鋒利的長矛,主動去攻擊匈奴。

經歷了多次交鋒作戰後,任憑匈奴的騎兵再怎麼兇猛,都無法擊潰裝備強大的漢朝軍隊,漢朝最終成功打敗匈奴,並擴張了自己的疆域。而漢元帝時期,為了彰顯中華不可侵犯的權威,漢朝徹底清理殘留的匈奴勢力。可以說,鋼鐵技術拯救了大漢,也給中國帶來了繁盛。當考古學者進行研究時,發現中國的炒鋼技術早已領先了西方國家將近1600多年。而古羅馬更是對我國古代鋼鐵技術給予褒揚稱讚:即使鐵的種類有千萬種,但卻沒有一種可以比得上中國的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閑談 的精彩文章:

水滸傳中最低調的5大綽號,個個都是人中翹楚,此人最嫉惡如仇
一勇將幫助朱棣奪權,因未成為太子懷恨在心,最終被侄子活活燒死

TAG:讀史閑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