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國人發生過敏性休克的誘因有哪些?

中國人發生過敏性休克的誘因有哪些?

中國人發生過敏性休克的誘因有哪些?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過敏性休克是一種嚴重的、速發的、危及生命的全身多系統過敏反應,人體會迅速(或)部分或全部出現皮膚癢、呼吸困難、心律失常、暈厥、意識喪失等。

中國人發生過敏性休克的誘因有哪些?

日前,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尹佳、姜楠楠、文利平、李宏等通過歷時15年的全球單中心過敏性休克最大樣本回顧性研究,在國際上首次發布了中國人發生過敏性休克的誘因排序,及其在不同年齡段人群中的分布特點。論文發表在《亞洲臨床免疫與變態反應雜誌》上,為全球過敏性休克誘因的研究補上了「中國大單」,彌補了中國無本土過敏性休克流調文獻的缺陷,進一步驗證了過敏性休克誘因存在顯著地域性差異。作為全國過敏性疾病診療中心,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門診從2000年至2014年15年間接診的全國各地愈千例過敏性休克患者中,按照2006年美國國家過敏及感染性疾病研究院制定的嚴重過敏反應診斷標準,篩選出907例納入本研究。



中國人發生過敏性休克的誘因有哪些?

我國過敏性休克的誘因有哪些?

經過對907例病人的1952次休克發作進行回顧性研究發現,85%的休克誘因可以明確。

從總的大盤看,食物誘因佔77%,藥物佔7%,昆蟲佔0.6%,餘15%為不明原因的「特發性」休克。在誘發過敏性休克的食物清單里,小麥為元兇,佔到總誘因的37%,水果/蔬菜排第二,佔到20%,隨後是豆類/花生佔7%、堅果/種子佔5%,其中最常見的致敏水果為桃子,最常見的堅果為腰果。

中國人發生過敏性休克的誘因有哪些?

從發病嚴重程度看,小麥誘發了57%的重度過敏反應,而水果蔬菜類傾向於輕中度。

中國人發生過敏性休克的誘因有哪些?



我國過敏性休克的主要發生於哪個年齡段?

尹佳等將907個病例按年齡段分組作進一步分析,結果發現中國成人嚴重過敏反應發病率顯著高於兒童,68%的嚴重過敏反應發生在18~50歲,不同年齡段人群發生過敏性休克首因不同。

0~3歲的嬰幼兒62%的過敏性休克首因為牛奶;4~9歲的兒童59%首因為水果蔬菜。10歲之後的青少年及成人組,小麥誘發過敏性休克躍升首位,且隨年齡增長佔比不斷攀升。如10~17歲的青少年過敏性休克,小麥誘發的佔到20%;而18~50歲的,小麥誘發佔到42%。專家推測,國內缺少「免麵筋」的小麥製品及國人遺傳易感性或為中國小麥誘發休克比例偏高的原因。

新加坡、韓國等亞洲國家報告的兒童食物過敏性休克發病率也低於西方國家。這一點不同於歐美認為食物誘發過敏性休克最常見於兒童的觀點。尹佳表示,隨著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的推進,中國過敏性疾病包括嚴重過敏反應,會呈現出與西方國家相似的發展趨勢與模式。兒童食物過敏可能是未來全球趨勢。


過敏性休克誘因是否呈顯著地區性差異?

近年隨著歐美國家食物誘發過敏性休克的發病率逐年上升,這種可危及生命的全身性、系統性、速髮型嚴重過敏反應引起全球高度關注。隨即展開的研究表明揭示過敏性休克誘因呈顯著地區性差異。

歐美最常見的誘因是堅果、花生、魚、貝類。美國排在首位的是花生,瑞典排在首位的是蜂毒蟄刺,日韓為蕎麥、小麥,新加坡則是燕窩。

尹佳等的這一重要發現顛覆了全球此前對中國過敏性休克誘因的種種推測,繪出中國特有的致敏食物譜。



食物誘發過敏性休克,會合併花粉過敏嗎?

研究還發現,食物誘發過敏性休克常常合併花粉過敏,蒿花粉-食物綜合征最為常見

中國人發生過敏性休克的誘因有哪些?

在調料、水果/蔬菜、豆類/花生、堅果/種子所致的嚴重過敏反應中,合併蒿花粉過敏的比例分別為75%、67%、61%和51%。

71%的桃子誘發嚴重過敏反應患者對蒿花粉過敏。

中國人發生過敏性休克的誘因有哪些?

此外,研究還報告了誘發過敏性休克的中國特有食物及罕見食物譜。如飲菊花茶,進食牛蛙、野菜、蠶蛹、蝗蟲及金蟬等誘發過敏性休克。



為什麼中外以及國內多個研究的結論有差異?

尹佳分析,除了與患者的生活環境、遺傳因素有關,還與納入研究者的診治途徑(門診、急診、住院)相關。既往已發表的多項小型過敏性休克研究大多針對急診或住院病人展開,納入患者多為兒童和青少年。而本研究納入907例患者全部來源於變態反應門診,納入對象既包括兒童和青少年,也包括成人。最近由她的同事孫勁旅和湯蕊大夫完成的另一項對北京協和醫院,301醫院和北大第一附屬醫院的回顧性研究顯示,住院患者以藥物過敏為第一誘因,而門診病人則以食物過敏為首因。



我國誘發過敏性休克的致敏藥物有哪些?

研究發現,國人由藥物誘發的過敏性休克佔7%。

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中藥,佔37%,清開靈注射液、雙黃連注射液、魚腥草注射液最為常見。

排在第二位的抗生素佔24%,青黴素最為常見;

排在第三位的是解熱鎮痛類藥物,佔16%。



運動在誘發過敏性休克中扮演什麼角色?

本研究發現運動是最常見的加重因素。39%的過敏性休克發生在運動過程中,其中食物依賴運動誘發嚴重過敏佔到87%。3.7%發作當天口服了阿司匹林,1.4%發作前飲酒,1.1%發病前服用了解熱鎮痛葯。

舉例來說,有的「小麥依賴運動誘發過敏性休克」患者,吃麵條後如果不運動本可以避免休克,但如在不知情時服用了阿司匹林,反而加劇臨休克發作。

尹佳提醒:藥物誘發過敏性休克雖為「小眾」,但隨著國人高血壓患病率的逐年提高,以及阿司匹林在預防中風、老年痴呆、抗衰老等方面作用的不斷證實,預計將有更多人群預防性服用阿司匹林。而一旦明確診斷為小麥誘發的嚴重過敏反應,阿司匹林及解熱鎮痛類藥物為絕對禁忌;如因病情需要必須服用阿斯匹林或解熱鎮痛藥物,則小麥類食物為絕對禁忌。



過敏性休克的急救方面,國內外有何不同?

研究數據顯示,在過敏性休克的急救方面,國人70%的嚴重過敏反應急診處理時使用糖皮質激素,僅有25%使用腎上腺素。而美國過敏性休克患者腎上腺素使用率達79%。

尹佳提示,目前我國醫生對過敏性休克認識不足,特別需要對醫生、患者以及患者家人進行培訓教育,提高對腎上腺素在過敏性休克治療中重要性的認識。在急救中正確使用腎上腺素的方法是肌肉注射。

腎上腺素可以在短時間內收縮全身血管,增加心肌收縮力,增加回心血容量,迅速提升血壓,是搶救過敏性休克的一線臨床用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顧建文教授醫學科普 的精彩文章:

於文強教授:全基因組DNA甲基化檢測新方法,揭示腫瘤發生機制
腦卒中取栓的理想鎮靜方式

TAG:顧建文教授醫學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