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讓日寇發抖的大明悍將:李如松3萬鐵騎在朝鮮擊潰20萬日軍

讓日寇發抖的大明悍將:李如松3萬鐵騎在朝鮮擊潰20萬日軍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最近都在說英雄,薩沙就寫一寫中國歷史上的十大英雄。系列文章從古至今,排名不分先後,全部都是軍事將領。

中國歷史英雄的第六講:李如松。

今天說到的第6個英雄,是大明將領李如松。李如松的名聲並不很響亮,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將領。他曾經在朝鮮大敗日軍,挽救了壬辰倭亂就要亡國的朝鮮,拱衛了明朝的大門。聽薩沙說一說吧。

李如松是明末的著名將領,1549年生於遼寧鐵嶺(大城市啊!)

李如松是大明最偉大的優秀將領之一,名氣卻遠遠比不上自己的老爸:李成梁。

李成梁就是著名的遼東王,曾坐鎮遼東20多年。

李成梁時代,遼東大體是平穩的,蒙古多次大規模入侵都被他擊潰。女真人的反叛也被鎮壓,著名的努爾哈赤都被李成梁俘虜成為家裡的奴隸。

對於李成梁、李如松的祖籍,倒是有不同的說法。

一種說法,李成梁是朝鮮人,祖先多代之前就趕赴遼東歸附明朝,成為大明的將領。

對此,李成梁並不認可。他的祖先本來就是漢人,在唐末因躲避戰亂逃到朝鮮境內。李氏和普通朝鮮家族有著很大的區別,歷代娶朝鮮女子為妻,仍然以漢人自居。

對此,朝鮮的歷史也是給予承認的,他們將李氏列入《華人錄》。

李家是不是朝鮮人,這已經不重要了,關鍵在於他是大明的將領。

李成梁是馬背上的將領,戎馬幾十年,身經百戰。

武將家庭的兒子,自然從小當做軍人來培養。

李成梁共有8個兒子,後來全部成為將軍。其中6個兒子比較有名,分別是:長子李如松、次子李如柏、三子李如楨、四子李如樟、五子李如梅、七子李如梧。

其中以長子李如松能力最強。

遺憾的是,軍人家庭通常沒有什麼好結果。李成梁的幾個兒子不是戰死沙場,就是作戰問題自殺、入獄。

李如松少年時期,就跟隨父親李成梁征戰四方,經過無數次大戰。僅僅同數萬蒙古人發生的大戰,就不計其數。

將門虎子,百戰而不死的李如松,很快成為優秀的軍人。他驍勇善戰,熟知兵法,也通曉軍隊的一切。

戰功卓著加上老爸的強大影響力,李如松的仕途還是比較順利的。

從武舉出身後沒有多久,到1583年34歲時,李如松就成為山西總兵,成為一方大員。

只是,李如松和他的老爸李成梁有很大差距。相比老辣又頗有政治能力的李成梁,兒子李如松是個武人,並不太懂得怎麼做官。

他曾調任多處,經常和朝廷的文官不合,被彈劾很多次。換成一般人,恐怕早就免職了,幸虧神宗皇帝很信任李成梁,對他的兒子也有額外照顧。

萬曆二十年1592年,李如松的父親李成梁,被朝廷的政敵掀翻,免去了官職。

當時李成梁鎮守的遼東相對比較穩定,努爾哈赤還在緩慢統一女真各部的作戰中。努爾哈赤正式和大明對抗,還是20多年後的1616年了。

客觀來說,李如松的父親李成梁確實存在忽視努爾哈赤的情況。但努爾哈赤真正的崛起,是在李成梁被免職以後的事情,屎盆子不能扣在他一個人的頭上。

有人認為李成梁養寇自重,也就是藉助女真人的存在,以維持自己的地位。且不論這個觀點是不是成立,要知道李成梁垮台後,大明也有20年多時間可以對付努爾哈赤。當時努爾哈赤實力還不強大,要是早點對付就沒有後面的事情了,單純責怪李成梁不符合邏輯。

我們再回來說李如松。李成梁被免職,畢竟不屬於神宗的政敵!

相反,戰功同樣卓著的戚繼光,和張居正關係很好,就被神宗逐步免除了兵權,回家賦閑。

在1592年,萬曆三大征之一的寧夏之役爆發。

寧夏元副總兵,蒙古人哱拜勾結韃靼部落,煽動寧夏的駐軍近萬人叛亂。

明朝緊急派部隊去剿滅,都被地頭蛇哱拜擊潰。

無奈之下,大家又想到了李成梁。

不過,李成梁剛剛被罷免,不方便繼續使用,只能讓他的長子李如松出戰。

李如松被任命為提督陝西討逆軍務總兵官,統遼東、宣府、大同、山西兵及浙兵、苗兵等進行圍剿。李如松的弟弟李如樟等人,也在他的麾下。

李如松久經戰陣,能力超群,有豐富對付蒙古人的作戰經驗。

他的大軍6月抵達寧夏。

7月,李如松大軍首先擊潰幫助哱拜的韃靼部落。

根據遼東的作戰經驗,李如松首先結陣,然後用火器猛烈打擊蒙古騎兵,給他們造成較大的殺傷。

隨後,李如松使用自己的精銳騎兵,以騎頗騎。

面對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李如松鐵騎,韃靼輕裝騎兵不能抵抗,被殺的大敗。李如松一直追擊韃靼騎兵到賀蘭山,這才得勝返回。

消滅韃靼部落的軍隊以後,李如松又擊敗哱拜的攻擊,將寧夏城團團包圍。

作為西北防禦的核心之一,寧夏城的城牆遠超過內地水平,還裝備了先進的弗朗機火炮,倉促之下是難以攻佔的。

李如松轉而長期圍困,用400多門輕重火炮反覆轟擊。

激戰到9月,哱拜實在守不住了。他們部下一片混亂,互相內訌殘殺。李如松攻破寧夏城,殺滅哱拜一族,徹底平息了這起叛亂。

剿滅這場叛亂,李如松只用了3個月時間。

而稍後三大征的播州之役,明軍剿滅貴州播州宣慰司使楊應龍,花費了長達3年時間。

消滅西北的叛亂以後,明朝更大的危險來了,就是東邊日本的入侵。

16世紀中期,自稱是天主教徒的尾張國大名(今愛知縣北部)織田信長一軍突起。

1560年,織田信長在桶狹間以2000人馬擊敗今川義元4萬大軍,威震日本。

他聯合兒時好友德川家康等人,經過長期的血戰,逐步統一了日本全國。

1582年,明智光秀髮動本能寺之變,殺死了性格張揚的織田信長。

信長部下豐臣秀吉繼承了他的地位,消滅明智光秀,繼續統一日本。

1590年,豐臣秀吉在小田原城擊敗北條氏,迫使最後一個大名屈服,由此形式上統一了日本。

1591年,豐臣秀吉出兵6萬,剿滅了九戶政實之亂。九戶政實的5000兵力不是對手,很快被豐臣秀吉擊敗,九戶一族不論男女老幼,皆遭殺害。

由此,長達100多年日本戰國的戰亂期,基本結束。

此時豐臣秀吉可謂日本真正的國王,而不是那個有著空頭銜的天皇。

可惜,此時日本內部的問題也很多。

很多大名只是形式上屈服於豐臣秀吉,私下仍然蠢蠢欲動。豐臣秀吉實力強大,但如果其他大名聯合起來反叛,他也是難以應付的。

唯一的方法,就是轉移國內矛盾到國外,日本發動對外的侵略戰爭。

這樣一來,大名的部隊忙於入侵國外不能反叛,同時佔領的新領土和繳獲品也可以封給大名作為獎賞,平息他們的怒氣和野心。

侵略戰爭的目標,當然是西面的鄰居朝鮮以及大明。

此時的李氏朝鮮,幾乎是不堪一擊的。

李氏朝鮮內部派系眾多,高層互相傾軋,國王昏庸,政治一片混亂。

朝鮮權貴利用手中權力,大肆欺壓普通民眾,強行奪取他們手中的田地,官民對立相當嚴重。

就軍隊上,早在日本決定出兵之前1年,朝鮮派往日本的間諜就已經察覺到問題,向朝廷彙報。

除了朝鮮水軍有些許備戰行為以外,整個朝鮮陸軍幾乎毫無準備。朝鮮高層也非常麻痹大意,認為日本只是嚇唬人而已。

很多朝鮮高官認為:豐臣秀吉只是個愚蠢的自大狂。

在1592年3月,豐臣秀吉集中了全國30多萬兵力,完成了戰前的準備工作。

其中,以16萬兵力編組為9個軍團渡海到朝鮮作戰,由水軍9200人和700艘船隻配合。

另外德川家康、上杉景勝、伊達政宗等11萬大軍作為總預備隊。

4月,日軍先鋒第一軍團2萬人,由豐臣秀吉的大將小西行長指揮,首先登陸朝鮮領土。

小西行長登陸以後第二天,就發動了對釜山和大浦的攻擊,拉開了入侵朝鮮的序幕。

釜山和大浦兩地的攻擊都發生在4月13日,朝鮮守將釜山鄭撥和大浦守將尹興信率領數千人馬頑強抵抗。

面對上萬日軍,兩處朝鮮軍隊僅僅堅持幾個小時就被擊潰,鄭撥和尹興信全部戰死。日軍攻佔這兩地後,都進行了屠殺。

兩軍交手中,朝鮮陸軍根本不是日本人的對手。

朝鮮陸軍常年不訓練,也沒有經歷過實戰。士兵武器非常落後,士氣不足,將領缺乏經驗。

守城期間,朝鮮守軍主要依靠弓箭和投石阻擋日軍。

相反,日軍官兵都是經歷殘酷國內的百戰精兵,軍官也富有作戰經驗。

就具體作戰來說,日軍強於火繩槍的射擊,射程上可以完全壓制朝鮮人的弓箭,釜山守將鄭撥就是被火繩槍擊斃的。

遠程武器不是對手,朝鮮軍隊使用肉搏近戰呢?那就更不是對手。

朝鮮的近戰武器落後,日本使者曾經譏笑朝鮮長矛的槍桿太短,還不到日本長矛的一半。

而朝鮮刀劍的長度也不夠,就武器上面首先吃了大虧。

眾所周知,日本武士最擅長步兵肉搏戰,而大量的足輕長矛兵也具有豐富的實戰經驗,都不是沒打過仗的朝鮮士兵可以對付的。

總體來說,日本兵如果是中學生,那麼朝鮮兵就是小學生,根本無法對抗。

日軍勢如破竹。登陸朝鮮才20天,5月2日,日軍就攻陷朝鮮首都漢城,朝鮮國王倉皇逃到鴨綠江邊,準備隨時逃到大明國境,仍然有2個王子被俘虜。至此,朝鮮的江山已經淪陷了一半。

日軍並沒有停止前進,很快又佔領平壤。

區區1個多月時間,朝鮮全國8道只剩下和大明接壤的平安道和咸鏡道各一部,沒有完全淪陷,其餘6道全部被日軍佔領。

日軍10多萬大軍表現了強悍的戰鬥力,朝鮮陸軍幾乎沒有時間稍久的抵抗。

朝鮮人潰敗的太迅速,連大明都產生了懷疑。

眾所周知,朝鮮人比較粗暴,並非沒有戰鬥力的民族。誰想到,他們竟然潰敗到如此地步。為此,大明一些官員竟然認為朝鮮人故意謊報軍情,誇大日軍實力,目的是讓大明出兵援救。

另外,朝鮮朝廷潰敗的太快,對於日軍的情況也是兩眼一抹黑。日軍究竟有多少人,主力究竟在哪裡,朝鮮朝廷一概不知。

此時,大明已是王朝的末期,距離滅亡前的大混亂只有20多年了。

明神宗從1589年開始就很少見大臣,隱居在宮內。一說是吸鴉片過量,導致他身體虛弱,神情恍惚。

好在,此刻距離張居正改革才不過10年。大明曾出現了短暫的中興,國力有所恢復,財政也相對充裕,可以維持大規模的戰爭。

而寧夏戰役表明,大明軍隊也是頗有戰鬥力的軍隊。

尤其是李如松的鐵騎,堪稱世界上最精銳的軍隊之一。

神宗不太管理朝政,好在明朝的內閣制度還在運行,這決定了國家沒有皇帝也可以維持。

6月,大明決定必須援助朝鮮,派出了第一支援助部隊,遼東副總兵祖承訓的3000人。

祖承訓就是後來袁崇煥麾下大將祖大壽的父親。

當時朝鮮人的情報有著嚴重錯誤。祖承訓認為平壤日軍已經向南撤,主力全部退到漢城。

目前平壤城內只有日軍一二千人,是突襲絕佳的機會。

祖承訓立即指揮部下長驅直入,殺入平壤。

為什麼祖承訓敢這麼做?

除了情報錯誤以外,他對日軍戰鬥力並不了解。

之前明軍和日軍並沒有交過手,同倭寇卻作戰多年。

倭寇的戰鬥力不強,大部分還是中國的海賊。

戚繼光區區4000義烏兵,就能連續擊潰倭寇數萬之眾。

倭寇擅長近距離肉搏,但弓箭非常差勁,有效射程僅有二三十米,火繩槍數量也非常少。

戚繼光以火銃、弓箭等遠程火力壓制倭寇,再用鴛鴦陣的長武器對付善於近戰倭寇,就勢如破竹。

以倭寇的戰鬥力來推測日軍,祖承訓出現了輕敵思想。

其實,倭寇的戰鬥力根本不能和日本正規軍相比。

事實上,平壤的日軍數量超過1萬,根本不是一二千人。

祖承訓的部隊突入平壤以後,立即遭到日軍的阻擊。

其中日軍參戰的火繩槍兵,就有700多人。

經過一場激烈 混戰,祖承訓3000騎兵戰死300多人,受傷數百人,余部急忙退出平壤,迅速撤退過大定江。

祖承訓的戰敗,說明日本在朝鮮的軍力非常強大,絕非區區幾千明軍可以對付的。

由此,大明堅定了必須大規模援助朝鮮的決心。他們一面派出使臣和日本接觸,一面開始集結大軍準備進入朝鮮。

需要說明的是,此時日軍越過圖們江,攻擊了建州女真的扈輪4部和海西女真各部落。

此時的女真人,還遠遠不是日軍或者明軍的對手。

日軍加藤清正輕鬆打垮女真5營,其餘女真部落聞風而逃。

加藤清正繼續追擊,又大破女真卜佔台部,殺死1000多人。

對抗日寇的重任,再次交給了大將李如松。

12月,李如松剛剛從西北返回北京,就接到了東征的任務。

李如松被朝廷任命為東征提督,統薊、遼、冀、川、浙諸軍。

李如松的弟弟李如柏、李如梅任副總兵職一同前往,真是打虎親兄弟了。

12月25日,李如松的3.9萬明軍分為3路進入朝鮮。

1593年1月,大軍抵達安州。

這裡簡單介紹一下李如松的軍隊。

李如松的部隊和其他大明軍隊一樣,都是募兵制的職業軍人。

士兵都是自願從軍,基本都是世襲軍人。

他的部隊主要分為步兵和騎兵。

步兵以南方人為主,以營為單位,每個營大概是2000多人。

需要說明的是,當時明軍的火器裝備率相當高,步兵營一般有百分之五十的士兵裝備火銃,另外都是冷兵器。

不過,李如松的明軍並沒有大規模裝備鳥槍,也就是火繩槍。

原因之一是鳥槍數量不足,造價昂貴。

另外是中國北方風沙大,火繩槍的火繩容易熄滅且火藥巢裡面的火藥也容易被吹飛,導致火槍失效。

所以,明軍主要使用的是三眼銃之內的火銃。

這種火銃製造和使用都簡單,三眼銃還可以連射三發,缺點在於射程太近,一般只有30米,無法和日軍鳥槍100米的有效射程相比。

另外就是騎兵。

李如松的騎兵是大明的精銳部隊。

他們無論裝備、訓練、經驗、作戰能力、作戰意志,都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的騎兵之一。

李如松的騎兵編組的目的,就是對付驍勇善戰的蒙古騎兵。

大名騎兵常年同強敵作戰,勝多負少,形成了兇悍頑強的作戰風格。

他們的裝備也不錯,除了有不錯的衣甲和格鬥兵器以外,騎兵也擅長傳統的弓箭。

另外,騎兵們配備大量的火器,有百分之四十的騎兵配有手銃等。

自然,步兵和騎兵都有火炮的支援。

早在戚繼光時代,就將火炮轉為車載,騎兵也可以攜帶諸如虎尊炮、弗朗機甚至大將軍炮這類的火炮,火力更是大大增強。

此時的明軍和日軍相比,各有優勢。

日軍優勢的厲害之處上面也說了,在於步兵的近距離肉搏和遠距離火繩槍的使用。

明軍則在騎兵和火炮上,佔有很大的優勢。

日本國內的馬匹都是矮小的蒙古馬,速度慢,力量弱,用它們編組強悍騎兵是不可能的。

日本戰國時期所謂的騎兵,包括武田信玄的騎兵主要是騎馬行軍然後下馬作戰。

相比大明李如松的騎兵,日本騎兵根本不是對手。

而面對步兵,騎兵具有衝擊力和近距離格鬥的優勢。一般來說,夜戰中的步兵很難對抗數量眾多的騎兵,即便步兵裝備火繩槍。

另外,就是明軍裝備佛朗機炮、虎蹲炮、滅虜炮等火炮。

當時的日軍,沒有研製生產大型火炮的能力。

他們所謂的大筒是大口徑火繩槍,而不是大炮。

日本所有的大炮幾乎都是進口,要從葡萄牙人手裡買來,數量很少,無法大規模使用。

自然,現在看來,大明的這些火炮性能並不強,遠不如後來出現的紅衣大炮。

即便如此,大明這些火炮可以在日軍火力無法達到的距離,遠遠的壓制敵人,尤其在攻城和守城中特別厲害。

日軍缺乏同類武器對抗,非常不利。

平壤之戰

李如松對日軍的情況有一定了解,認為日軍並不難對付。

明知道朝鮮至少有10多萬日軍,李如松仍然率領區區3萬多明軍橫衝直撞,第一戰就是平壤小西行長的主力1萬多人。

1月7日,在少數朝鮮軍人幫助下,李如松大軍迅速殺平壤城下,突然發動猛攻。

這是兩軍主力,在朝鮮第一次大規模碰撞。

李如松以寧夏戰役的經驗,首先使用上百門火炮猛烈轟擊平壤城頭。

弗朗機炮是明軍仿造西洋人的輕型火炮,只要更換子銃就可以連續發射,類似於今天的手槍更換彈匣。

弗朗機炮的型號不一,射程不同,射程大大超過日軍火繩槍。

由此,平壤日軍完全被壓制,光挨打不能還手。

至於虎蹲炮和大將軍炮就更厲害,射程也更遠。

連續是多輪炮擊,把平壤城頭日軍炸得人仰馬翻。日軍從沒有受過如此猛烈的火炮打擊,頓時出現潰散的情況。

李如松見日軍混亂,命令步兵和騎兵配合,立即攻城:游擊將軍吳惟忠、副總兵查大受攻牡丹台;中軍楊元、右協督張世爵攻七星門;左協督李如柏、參將李芳春攻普通門;朝鮮兵使李鎰、防禦使金應瑞等攻蘆門;副總兵祖承訓、游擊駱尚志攻含毬門。

明軍步兵使用雲梯,開始攀爬平壤的城牆。

善戰的日軍很快穩住了陣腳,開始拚死還擊。

這些日軍士兵經歷過無數國內廝殺,戰鬥力很強。

他們用火繩槍、弓箭、石塊和鉛丸向城下拚命還擊。

明軍則用火炮、弓箭和火銃還擊,進而雙方在城頭激烈肉搏,戰鬥激烈無比。

就在平壤城下混戰之時,李如松敏銳的發現:平壤城北的制高點牡丹峰,是日軍小西行長防禦的核心陣地。

這裡有日軍3000人守衛,易守難攻。

李如松判斷形勢,決定首先攻擊牡丹峰。

他命令游擊將軍吳惟忠、副總兵查大受,立即加強對牡丹峰的攻勢。

步兵將虎蹲炮(可以機動的輕型火炮)直接推到牡丹峰下,向山上猛烈炮擊,發射了大量霰彈。同時,火銃手也冒著槍林彈雨,和日軍火繩槍對射。

日軍是久戰的精兵,死守每個陣地。

他們火繩槍居高臨下,射程很遠,精度也不錯,造成明軍不少傷亡。

牡丹峰久攻不克。

混戰中,游擊將吳惟忠被火繩槍擊中胸部,負重傷。他捂住傷口,堅決不退,靠在陣前石頭上指揮將士作戰。

李如松見攻勢不順,決定使用騎兵協助步兵衝擊,對牡丹峰日軍給予毀滅性打擊。

牡丹峰既然是高地,騎兵想要衝擊可沒那麼容易。

日軍見大明騎兵衝擊,立即用火槍密集射擊。親自來督戰的李如松,戰馬也被火槍打死。李如松戎馬一生,哪裡怕死,他從容換了一匹馬繼續衝擊。

明軍步兵見主帥如此鎮定,騎兵又如此勇敢,士氣大振。

經過1小時多激戰,盤踞在牡丹峰的3000日軍實在頂不住。他們大部被殲滅,小部逃散。

佔領牡丹峰制高點,整個平壤城都在明軍的視野之下,日軍更是不利。

這邊,攻城戰鬥還在激烈進行。

李如松確定七星門為主攻方向,命令部將張世爵全力攻擊七星門。

日軍也調集重兵固守七星門,用火繩槍拚命射擊,還投擲巨石。

張世爵見狀,命令集中十多門威力最強的大將軍炮轟擊。

一時間,七星門上的木樓被炸毀,燃起大火,蔓延到城牆上。城牆上一些日軍被燒死或者燒傷,防禦火力減弱了,明軍趁虛而入爬上城牆。

此時李如松也趕到七星門,見狀命令明軍不惜代價總攻。

在火炮猛擊下,七星門的城門又被擊毀大半,明軍步兵強行從這裡突入城內。

七星門的日軍,並不好對付。

他們迅速退入平壤城內,進入屋內,開始用巷戰阻擊明軍。

日軍盤踞城內的房屋向外用火繩槍射擊,攔阻進入城內明軍的衝擊。

明軍火銃的射程不如火繩槍,佛朗機炮搬運困難,不能隨步兵快速前進。巷戰的明軍一度吃了虧,戰事焦灼。

關鍵時刻,明軍又在其他方向有重大突破。

正面激戰期間,李如松又使用了計謀。

將在謀而不在勇,李如松可不是有勇無謀的人。

早在總攻之前,李如松就派出之前戰敗的祖承訓,讓他率領一部大明步兵,穿著朝鮮士兵的服飾,攻擊平壤含毬門。

日軍見是手下敗將朝鮮人,並沒有在意,朝城下胡亂射擊,試圖嚇走他們。

誰知道,這些所謂的朝鮮兵剛到城下,迅速脫下衣服,露出大明官兵的衣甲發動猛攻。

日軍措手不及,一下子被明軍攻上城牆。

激戰中,游擊駱尚志被日軍巨石砸傷了腿部,仍然用單腿堅持作戰。

這股日軍抵抗不住,大潰。

明軍迅速打開含毬門城門,步兵和騎兵蜂擁沖入城內。

這邊,李如松弟弟李如柏,也在率部猛攻普通門。激戰中,李如柏的頭盔被火繩槍擊中,好在距離太遠,子彈沒有穿透。李如柏和哥哥一樣,毫無懼色,繼續率部衝擊。

在七星門被攻破同時,李如柏也攻破了普通門。

至此,平壤7個城門被攻破了3個,城內防禦已經崩潰。

小西行長見大勢已去,急忙率領9000名部下退入城東靠著大同江一側,進入堅固房屋死守。他知道有4股日軍主力相距平壤不遠,尤其是大友義統的部隊就近在咫尺,隨時可能救援。

面對小西行長的頑強,明軍使用炮火猛烈轟擊,步兵騎兵配合猛攻。

日軍兵力很多,不是那麼容易吃掉的。

李如松見久攻不克,下令火攻。一時間,平壤城內燃起大火,日軍軍糧、兵營都被燒毀,官兵也被燒死燒傷無數。

小西行長從7日堅持到8日,戰鬥持續了2天之久。

此時他的部隊傷亡大半,援軍又不見蹤影。眼見守下去一定全軍覆沒,小西行長被迫下令突圍。

他們人馬從大同江趁夜色突圍,這裡有3座用船隻搭建的浮橋。

李如松早有準備,命令火炮對準浮橋發射,又派部隊伏擊

自然,因火炮射程有限,浮橋距離太遠,炮擊精度很爛。

即便如此,日軍仍然被打死近500人。

勉強突圍到漢城時,小西行長才知道援軍的情況。

大友義統的增援部隊,剛剛靠近平壤,就聽見震耳欲的炮聲。大友義統不知道這是什麼武器,心驚膽寒,根本不敢前進,率部直接逃回漢城。

平壤戰役,由於李如松指揮得法,日軍大敗。

據《日本戰史》記載,平壤之役後,小西行長部減員高達11300餘名,僅剩6600人,損失約三分之二,部隊基本喪失了戰鬥力。

得知小西行長的慘敗後,平壤附近的日軍都被嚇破了膽,紛紛向後潰逃。

一時間,鳳山的大友義統、白川的黑田長政、開城的小早川秀包、牛峰的立花宗茂等戰國名將,迅速丟棄城池,一路狂奔200多公里,逃到漢城一線。

區區1個月內,朝鮮三都八道中,李如松順利收復二都(平壤、開城)五道(黃海、平安、京畿、江源、咸鏡),這是輝煌的勝利。

由此,平壤戰役結束,明軍大獲全勝。

小西行長退到漢城以後,立即和宇喜多秀家等將領召開會議,討論如何抵抗明軍的進攻。

當時除了正面李如松大軍的猛攻,日軍後方也有了大麻煩,就是糧草不濟。

自進入朝鮮以來,日軍對朝鮮老百姓燒殺淫掠,無惡不作,大規模的屠城就有多起。

日寇曾經在全羅道地區進行大屠殺,將無辜朝鮮百姓殺死,割下他們的鼻子或者耳朵,腌制以後作為戰利品。

當時就運走了15大桶回國,接近2萬個。

可見,他們殺死了多少無辜的朝鮮老百姓。今天在日本京都東山區豐國神社門前的一座墳墓,就是著名的鼻冢,存放著這些耳鼻。

還有,此次平壤大敗以後,退回漢城的日軍遷怒於朝鮮人,竟然將漢城的朝鮮男人盡數斬殺。

一些朝鮮男人靠化妝成女人,才僥倖逃出城去。

對野獸一樣的日寇,朝鮮人民切齒痛恨。

他們覺得橫豎是死,紛紛起義兵組成游擊隊。

這些朝鮮民兵游擊隊無處不在,民兵領袖就高達133人之多,連和尚也出廟拿起刀槍作戰。

他們對朝鮮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四處攻擊日軍補給線和零散部隊,甚至攻打日軍兵力虛弱的據點。

這些朝鮮游擊隊懷著強烈的愛國熱情和民族仇恨,和日寇拚死作戰。

日軍陷入了持久戰的海洋中,補給線被攻擊要崩潰的邊緣,小股士兵隨時可能被殲滅。

同時,日本的海軍也遇到了麻煩。

日本是跨海遠征,所有物資必須通過船隻運輸到朝鮮。

然而,日本水軍卻並不算強大。他們缺乏火炮,水軍以火繩槍和近距離肉搏為殺手鐧。

相反,李舜臣在內的朝鮮水軍則裝備一些火炮,水戰經驗也比較豐富。他們多次襲擊日本水軍,燒毀不少船隻。隨著陸地的潰敗,朝鮮水軍也一再向北轉移,但實力還是有的。

此時,漢城一線的日軍已經有了比較嚴重的糧草問題。

即便內憂外患,日軍仍然有軍事上的優勢。

此時,日軍在朝鮮仍然有十多萬兵力,以漢城為例,此時該地區日軍總兵力高達近5萬人,比李如松的3萬人要強大的多。

碧蹄館大戰

1月25日,李如松的副總兵查大受的500名騎兵,奉命南下偵查。

當時朝鮮人又提供了錯誤的情報!

他們告訴李如松,由於平壤慘敗和糧食不足,漢城日軍已經向南方撤退,漢城成為一座空城。

李如松對此還是比較相信的,派出查大受去偵查。

為什麼朝鮮人多次提供錯誤情報?

一種說法是朝鮮人怕大明和日本私下達成協議,將朝鮮領土瓜分。所以他們故意提供假情報,試圖讓明軍繼續南下和日軍大戰,不讓雙方有達成協議的機會。

25日當天,查大受的500偵察騎兵一直前進到寒磣的西大門一代,才同日軍加藤光泰的巡邏部隊遭遇。

加藤光泰是日本戰國名將,豐臣秀吉的重要將領。

陡然遭遇明軍鐵騎,這數百日軍大驚,慌忙組織火繩槍部隊射擊。

然而,查大受也非常有經驗,趁著日軍混亂的機會,指揮騎兵果斷沖入敵陣。

大明鐵騎從容砍殺,日軍迅速潰敗,逃回漢城城內,僅僅被斬殺的火繩槍兵就有63人。

發現明軍竟然殺到漢城城下,大批日軍立即出城攻擊。

查大受發現城內有很多日軍追出,不敢戀戰,急忙向後撤退。

不過,查大受擊潰加藤光泰部隊比較輕鬆,部隊傷亡不大,由此產生錯誤的判斷。

查大受向李如松報告,認為漢城日軍戰鬥力虛弱,兵力應該也不多。

朝鮮人的錯誤情報,加上查大受的偵查錯誤,李如松也認為漢城的日軍主力應該已經撤退。

基於這個判斷,李如鬆開始指揮部隊大舉南下漢城。

25日,李如松率部進入開城,發現這裡幾乎被日軍燒成廢墟,老百姓沒有飯吃。

李如松贈送給朝鮮老百姓100石米,繼續率部南下。

1月26日,李如松的騎兵部隊渡過臨津江,炮車和輜重也一同運來。

此時,李如松做了部署:查大受的500騎兵在朝鮮嚮導高彥伯的帶領下,繼續向漢城推進,負責偵查,作為第一波進攻部隊;

副總兵孫守廉、祖承訓、游擊李寧等人的3000騎兵,作為第二波;

李如松親自率領1000騎兵,作為第三波;

楊元率領1000騎兵留守在二線,隨時準備增援。

大家可以看出,李如松總兵力只有5500人,而漢城地區日軍近5萬,兵力相差近10倍。

在查大受殺到漢城城下以後,日軍認為明軍必然會在幾天內發動攻擊,也制定了防禦策略。

在日軍看來,明軍擁有火炮,如果日本人死守漢城城池是非常不利的。

與其被動挨打,還不如在漢城以北和明軍決戰。

漢城以北地形複雜,有大量的水田和山地,大明的騎兵難以通過。

唯一的幾條土路,因雨水非常泥濘,騎兵在這裡前進困難。

這裡非常不適合明軍騎兵作戰,反而適合日本步兵發揮威力。

26日晚上,日軍先頭部隊,立花宗茂和高橋統增的3000多步兵在漢城北面3里處集結,準備和明軍作戰。

27日天剛剛亮,立花宗茂和高橋統的部隊,就同李如松部將查大受的500騎兵遭遇了。

雖然對方有3000多人,查大受仍然毫無畏懼,率領500騎兵猛烈衝擊。

立花宗茂是日本戰國的名將之一,被豐臣秀吉讚美為西國無雙,曾經率領過500人主動進攻8000敵人。

激戰中,立花宗茂和高橋統增卻被查大受痛擊,完全依靠6倍兵力在勉強控制住局面。

就在此時,明軍後續第二波孫守廉、祖承訓、游擊李寧等人的3000騎兵突然趕來,加入攻擊作戰。

立花宗茂和高橋統增的部隊支持不住,向後的山頭上撤退,以躲避明軍騎兵追擊。

在明軍騎兵追擊下,日軍還是大潰。立花宗茂的5名家將戰死,自己的鎧甲被弓箭射中十多處,就像刺蝟一樣。

高橋統增也有4名家將戰死。

就在兩軍激戰的時候,漢城附近小早川隆景、宇喜多秀家率領的4萬日軍已經全部開拔,北上試圖和明軍決戰。

這邊,擊潰立花宗茂和高橋統增並沒有花費多大的力氣,明軍幾個將領準備繼續南下。

隨後,查大受、祖承訓他們突然發現,周邊山頭上黑壓壓的全是敵人,估算最少也有幾萬人。

這同朝鮮人提供的情報完全不同!

他們知道情況不妙,立即率領部隊向北方轉移。

見明軍撤退,日軍立即追擊。

這裡的道路非常難行,騎兵的馬蹄經常陷入淤泥中,還不如步兵跑得快。

這樣,明軍撤退了40多里。在距離漢城以北50華里的碧蹄館,明軍後衛部隊被日軍追上。

此時,日軍大將小早川隆景開始指揮對明軍的合圍。

小早川隆景親自率領本土8000步兵,分為三波,從中路猛攻明軍;由小早川秀包、毛利元康、筑紫廣門等5000人從東側的山上包抄明軍左翼;敗退下來的立花宗茂軍緊急休整之後,從西側山上向明軍右翼迂迴。

由此,15000名日軍三路包圍了這3500明軍,兵力是4:1。同時,日軍在漢城還有2萬大軍,已經出城北上增援了。連損兵折將正在修養的小西行長,也率領殘部孤注一擲北上了

看來,明軍此次必敗無疑了。

就在查大受他們猶豫是繼續撤退,還是決戰的時候,主帥李如松親自率領1000名騎兵趕到,增加了一支生力軍。

李如松趕到戰場以後,立即清醒判斷了形勢。

碧蹄館的地形狹窄,到處都是水田,不適合騎兵作戰。現在日軍兵力太多,依靠4500大明騎兵怕是對付不了。

不過,明軍如果不顧一切繼續向北撤退,恐怕難以逃過日軍的追擊,可能會導致全軍崩潰的局面。

鑒於嚴酷的現實,李如松果斷下令各部立即向日軍發動猛攻,置於死地而後生。

李如松命令:「將士如敢畏縮不前者斬首」。

於是,明軍4500騎兵,首先向攻來的中路日軍發動猛攻。

地形複雜難行,明軍仍然攜帶了諸如神機箭這種大型火器。

神機箭類似於今天的竄天猴,將幾十枚火箭放入一個發射車內,箭頭都有劇毒。

發射以後,神機箭就像喀秋莎火箭炮一樣,幾十枚火箭瞬間發射到敵陣中,射程可以達到一二百米,具有很強的壓制性。

明軍就用神機箭猛烈射擊,日軍認為明軍還使用了3門大將軍炮。

這種火炮射程可以達到500米,一次能射上百枚小彈丸或50枚較大的彈丸,對於密集陣型的日軍有著很大殺傷力。

在明軍火器猛攻下,小早川隆景的大將粟屋景雄第一波衝鋒的3000精兵,當場就被打死打傷數百人。

見敵人陣腳亂了,李如松命令鐵騎衝鋒,騎兵沖入敵陣。

粟屋景雄的部隊大潰,被騎兵連續砍殺,幾乎站不住腳。

距離不遠的井上景貞見狀,緊急率領第二波3000人增援上來。

4500對6000,雙方激烈廝殺。

此時,碧蹄館地形的劣勢就體現出來,馬匹難以在泥濘的小路上快速奔跑。

混戰中,明軍騎兵甚至跳下馬,作為步兵作戰,絲毫不落下風。

小早川隆景見狀,親自率領中路剩下的2000日軍加入戰團。

在中路兩軍大戰時,日軍兩路迂迴的部隊也分別趕到。

立花宗茂在左,小早川秀包、毛利元康在右,約7000人殺過來,日軍兵力一下就翻了倍。

此時4500明軍騎兵面對近2萬日軍,拚命廝殺,戰況慘烈。

宇喜多秀家手下有個叫做國服源右衛門的武士回憶:我是著名的大力士,國內沒有武士比我力氣大。此次和明軍交手,我卻差點被殺。我面前是個下了馬的明軍騎兵,身材高大魁梧,比我高了一大截。我手持戰刀和他激烈肉搏,他的武器已經丟失了,完全赤手空拳。我三次砍中他,三次被他的衣甲彈開。不知道他穿的是什麼鎧甲,把我的刀都崩壞了。他一把抓住我,我奮力和他扭打。誰知道,他的力氣竟然比我還大,沒一會就將我壓在身下,掐住我的脖子。我感到眼前漆黑,急忙拔出短刀,對準他的腹部捅去。誰知道連捅幾下,還是捅不進去。就在我馬上就要斷氣的時候,另一個武士從傍邊偷襲,一刀砍中了他的脖子,這才將他殺死。這些明軍騎兵,實在太可怕了!

敵眾我寡,情況危急。關鍵時刻,李如松親自騎馬率領上百名衛兵,沖入前線,猛烈向日軍射箭。日軍見有個明軍將軍衝過來,也出動上千人攔截。

激戰中,李如松的衛兵浴血奮戰,先後戰死80多人。

見主帥如此勇敢,明軍士氣再次猛增,和日寇奮戰。

此時,就可以看出日軍戰鬥力的虛弱。

本來兵力有4倍以上優勢,激戰到黃昏,日軍只是略佔上風而已。

戰鬥中,日軍也傷亡巨大,小早川秀有8名家將戰死。

自然,李如松兵少,情況還是很不利的。

在危急時刻,李如松後續部隊,楊元的1000騎兵神兵突降,趕到前線。

楊元戰經驗豐富,他發現情況不利,立即佔領李如松右側陣地,猛攻日軍側後。

見明軍援軍趕來,黃昏下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日軍一下被打亂,被迫向後收縮部隊。

見日軍後撤,李如松趁機率部迅速向北撤退。

日軍沒有敢於用主力追擊,只派出小股部隊。

果然,日軍很快中伏,立花宗茂的家將戶次鎮林被明軍射殺,余部草草撤退。

碧蹄館大戰就這樣結束了。

李如松的部隊退往北方惠陰嶺,日軍退回漢城。

此戰雙方兵力差距較大,日軍投入接近2萬人,後續還有2萬多人可以隨時增援。

而李如松只有5500人,大約是敵人一線部隊的四分之一。

此戰日軍傷亡很大,立花宗茂、高橋統增部戰後剩下1100人,損失了1900人,超過一半以上。

其餘日軍也有一定損失,一共損失大約3000人。

李如松的損失也不小。

朝鮮歷史記載,此戰後李如松返回的部隊有3000多人,也就是說損失了2000多人,接近一半。

此戰,恰恰可以看出明軍戰鬥力是大大強於日軍的。

日軍以逸待勞,又佔據地形優勢,4倍兵力猛攻一天,吃不了李如松的部隊,反而傷亡還大於明軍。

此戰之後,日軍對明軍的戰鬥力,有了較深刻的認識。

面對李如松鐵騎的強悍威力,日軍也是非常驚恐的。

主將小早川隆景戰後向豐臣秀吉彙報時,聲稱打退了10萬明軍鐵騎的進攻,實際上當時明軍在朝總兵力不過才3萬多人。

另一些日軍將領則更是誇張,竟然宣稱碧蹄館的明軍騎兵有百萬人。

這完全是嚇破膽了。

對於李如松本人,日軍也相當敬佩。日本人認為他機智絕倫,還極為勇敢,經常到最前線參加作戰。

戰後,日本對於李如松的評價也很高:(李)如松在明國以勇武善戰有聲,一時推為第一。

總體來說,此戰雙方損失有限,形勢對日本更為不利。

李如松的南下進攻勢頭被暫時阻擋,區區2000多人的損失對明軍來說算不了什麼,雙方轉為對峙。

見到4萬多日軍吃不掉明軍4000人,朝鮮游擊隊深受鼓舞,覺得日寇也沒什麼了不起。他們的活動更是頻繁,在全國範圍攻擊日軍運輸部隊,讓本來就缺糧的日軍雪上加霜。

同明軍對抗傷亡很大,連肚子又吃不飽,日軍士氣一落千丈。

日軍普通士兵多不願意在朝鮮作戰,封賞和戰利品都被大名拿走,自己只有送命的權力。

這邊,朝鮮和大明聯合水軍活動頻繁,更加劇了日軍陸軍的恐懼。一旦水軍潰敗,他們也許全部死在這個異國。

雙方對峙到4月,漢城的4萬多日軍因糧食斷絕和明軍的軍事危險,倉皇棄城逃走。

李如松立即派兵追擊,而日軍一路撤退到釜山才停下。釜山背靠著海岸線,方便日本船隻進行海上補給。

由此,李如松一舉收復了除了全羅道和慶尚道少數沿海地區的整個朝鮮。

此時,朝鮮大局已定,日軍也玩不出什麼花樣。

於是,李如松留下1萬人駐守朝鮮,其餘大軍全部撤退,結束了他在朝鮮的生涯。

李如松進入朝鮮區區4個月,就收復了幾乎整個朝鮮,連續重創日軍,獲得很大的勝利。

雖有碧蹄館的暫時挫敗,僅僅損失2000多人,對明軍來說根本不算什麼。

由此,壬辰倭亂中,李如松立下頭功。

當然,壬辰倭亂並沒有在李如松撤退的1593年就結束。

1597年,日軍再次出動15萬大軍再次北上攻擊,明軍也出動4萬增援朝鮮。

在明軍出兵之前,日軍還是進攻順利。

一同明軍遭遇,情況就完全不同。

1597年10月,日軍和明軍在朝鮮天安郡稷山遭遇。

明軍派出副總兵解生等率軍2600人伏擊日軍,重創黑田長政、毛利秀元的大軍。

日軍先頭部隊潰散,後續部隊憑藉兵力優勢繼續進攻,被明軍增援趕來的後續部隊楊登山大軍痛擊。

日軍對明軍騎兵和火炮威力深感恐懼,沒有敢於繼續北上佔領漢城,就此停止前進。此戰,明軍傷亡只有日軍的三分之一。

至此,日軍得出結論,明軍綜合戰鬥力強於自己。以日軍目前的實力,根本就不可能擊敗明軍佔領整個朝鮮。

如果日軍繼續強行北上,就會重蹈第一次平壤戰役的覆轍,遭遇慘敗。

於是,日軍再次全部南撤,退到靠海的釜山一線。

隨後的蔚山之戰,雙方各有損傷,僵持不下。

日軍補給已經極為困難,經不起這樣的長期消耗。

此時,豐臣秀吉病死,日本國內軍閥馬上就要進行新的內戰,再也無力入侵朝鮮和大明對抗。

由此日軍開始全部撤退回國,又在露梁海戰中被朝鮮李舜臣和大明陳璘的水軍痛擊,水軍差點崩潰。

至於李如松,1593年朝鮮大局已定後,他就回到國內。

1597年,他再次被任命為遼東總兵。

1598年4月,韃靼蒙古再次騷擾遼東。

李如松出兵將韃靼人的先鋒擊潰,隨後親自率領輕騎兵追擊。

期間,李如松麾下軍官李平胡突然投敵,向韃靼人出賣了軍事機密。

李平胡本來是李如松父親李成梁的養子,同李如松也算是一家人。

李平胡自己是蒙古人,關鍵時候因不明原因出賣了李如松。真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啊!

知道李如松只有3000騎兵,還深入塞外,韃靼人立即集中數萬騎兵突襲。

好漢也敵不過人多!

50歲的李如松的部隊,在撫順渾河被優勢敵人團團包圍。李如松指揮部隊浴血奮戰,最終只有不到一半人突圍逃走,李如松自己力戰身亡。

如松戰死在塞外,部下又是勉強突圍,並沒有找到他的遺體。而韃靼人的習俗,死人都不埋葬,只是將衣服脫光以後留在草原上被野獸吃掉。所以,直到今天也不知道李如松的遺骨究竟在哪裡。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一個將軍死於戰場,也算死得其所了。

李如松大將軍,你是我們民族的英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薩沙 的精彩文章:

不老泉竟然就在中國?只要喝了它的泉水就可以長生不老!
薩沙點評超級燒腦電影星際穿越:只有愛可以穿越整個宇宙

TAG:薩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