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作為佛陀的粉絲,我們應該隨學佛陀什麼呢?

作為佛陀的粉絲,我們應該隨學佛陀什麼呢?

寶髻國王是佛陀的因地,他布施身體的經歷,實實在在發生過,我們不能看成一種傳說。佛陀因地的每一個公案,我們用來衡量自己時,都會感到非常慚愧,儘管自己在諸佛菩薩、上師三寶面前發過心,但實際行動中卻經常忘記,好多行為讓人覺得連願菩提心都沒有。

一個人真有願菩提心的話,至少要做到自他交換和自他平等。但這個我們能不能做到呢?非常困難。不過,我們都追隨釋迦牟尼佛,用現代話來講,是釋迦牟尼佛的「粉絲」,那麼佛陀怎麼做,我們也應盡心儘力朝這個方向努力。無始以來,「我執」一直都在害我們,若要捨棄我執,一方面要觀空性,另一方面就是修大乘菩提心。佛陀在因地時怎樣忘我利他,我們也應像學生模仿老師一樣,從現在開始要這樣做。

下面講講寶髻國王的公案:

曾經在夏給達國境,金髻國王與王妃妙麗歡喜母生了一位太子。這個太子比較特殊,他頭上天生就有珍寶頂髻,頂髻上降下的甘露可觸鐵成金,因此,太子被取名為「寶髻」。太子誕生之時,空中降下各種珍寶妙雨,他還有一頭堪為大象之最的「妙山」寶象。

寶髻太子長大之後繼承王位,他如理如法地治理國家,經常發放廣大布施,使得整個國內杜絕了貧窮與乞丐。

附近有位折克仙人,他有一位從蓮花中出生的標緻美女,就供養給寶髻國王做王妃。王妃生下一位太子,與寶髻國王一模一樣,取名為「蓮髻」。

一次,寶髻國王廣行供施,宴請折克仙人、難忍國王等諸多人士。(難忍國王是個壞人,這個人物一定要記住。有些人特別喜歡看小說,小說中剛出場的人物,一定要記住他的表情,看他下面要扮演什麼角色。)

當時,帝釋天為了觀察國王的意樂,變成羅剎,從護摩【護摩:火供,燒施。燃燒有漿樹枝等進行的火祭。】火中出現,來到國王面前乞討飲食。國王給他各種美味佳肴,他都全然拒絕,並微笑著說:「我需要的是,剛剛宰殺的動物的溫熱血肉。」

國王有點為難,心想:「如果不損害眾生,就無法得到那樣的血肉,可我本人寧願捨棄生命,也絕不能損害眾生。假設不給,這個羅剎又會深感失望,這該如何是好呢?」轉念又一想:「看來,布施血肉的時刻到了。」於是說:「就將我自己的血肉給你吧!」

(現在世間上,不要說國王,就算是普通的領導,看到別人有要求,也會半天不吭聲,根本不把它當回事。所以,有時候我們發心還是很難。

前段時間,我去藏地的一個地方講課,來的老鄉成千上萬,特別特別多。有個十來歲的小女孩,一隻眼睛是瞎的,穿得破破爛爛,在下面大聲叫起來,說是自己的母親生病了,可不可以讓我在喇叭里發動大家捐錢。由於要顧及當地寺院及主辦單位,我沒有權力這樣做,於是她一直用特別尖銳的聲音喊:「我母親病得如何如何嚴重……」畢竟她是十幾歲的小孩子,好多大人都不以為然,一些負責人想把她推出去。

當時我心裡想:「如果佛陀在因地時,看到這樣一個可憐的眾生,應該不會拒絕的。」雖然我非常為難,在那麼多人中化緣,主辦單位也不同意,但還是勸他們不要趕她走,等一會兒下課後,讓她來找我。我後來就給了一點錢。

有時候,我們在生活中面對別人的請求,應該怎麼處理,自己要好好想一想。若是一個世間人,一句話就可以拒絕了,「我不給,沒有!」但佛陀在因地時,與此截然不同。這些方面,大家可能需要深思。)

眾眷屬聽到國王要布施自己的血肉,驚慌失措、萬分焦急,百般勸阻也阻止不了。

國王用針刺破自己的細頂脈【 細頂脈:由鎖骨上行四指處,能現三脈即居中,能現二脈即居後,與耳垂平齊之剖刺脈道。剖此放血,能治腦蟲、肺、心熱邪、牙痛、胸血亢盛等病。】,供羅剎飲血,羅剎一直飲到完全滿足為止。之後,國王又割下自己的肉給他吃,他也是一直吃到露出白骨才肯罷休。(我們布施身體的話,比如獻點血、捐一個腎,對身體沒有極大損害的話,個別人可能願意做。但像他這樣的布施,很多人都難以接受。)

眾眷屬十分悲痛。尤其是王妃,因為悲傷過度而昏倒在地。

國王還沒有喪失憶念,這時帝釋天無比歡喜地說:「我是帝釋,不希求血肉,請中止布施吧!」說完,便取出天人的甘露,加持國王的傷口,隨即國王也完全恢復如初了。(佛陀在因地時,帝釋天經常來考驗他,這在《釋尊廣傳》中也有不少。)

後來,國王將妙山寶象,賜給了輔佐自己的大臣梵車。

(可能也是這個大臣需要吧,佛陀在因地時,對眾生沒有什麼是不滿足的,把他國家最珍貴的東西,也給了別人。因為大象沒有了,難忍國王來索要時,就發生了後來的故事。難忍國王在請客時,可能就盯上了這頭大象。)

當時,瑪熱賊仙人有一位已獲得禪定的弟子,他來到國王面前,國王十分恭敬地問:「您需要什麼?」

那位弟子說:「上師傳授給我吠陀【吠陀:經籍,特指印度古典教文化書籍。舊譯明論,梵音譯為韋陀典或吠陀典。】知識,我要報答師尊的恩德。他老人家現已年邁,身邊沒有侍者服侍,我想供養上師侍者,特來乞討您的王妃與王子。」

這樣祈求之後,國王也應允了。於是那人便將王妃與王子帶回去,供養了上師。

(佛陀將自己的妻子、兒子,都可以布施給別人。而現在的世間人,不要說給別人,就算他們有點損傷,自己也忍不了,非要報仇不可。或者他們暫時跟自己別離,要到別的地方去,自己也受不了,天天思念。

世間人對感情非常非常耽著。尤其是一些年輕人,對感情執著得無以復加,一旦受了些刺激,就不太像正常人了。包括現在有些老師也是如此。

但佛陀在因地時,根本沒把這當成很重要的事。他唯一的價值觀和人生目標是什麼?就是幫助眾生、利益眾生。這種愛不是建立在自私的基礎上,而是一種廣大、無私的大愛——只要別人快樂,自己就願意付出一切,而且沒有任何條件。)

難忍國王酷愛那隻寶象,返回自己領土後,派人送信告訴寶髻國王:「必須將寶象給我。」

寶髻國王非常為難,答覆說:「我已將寶象給予婆羅門了。」

可是他執意不聽,並且揚言「如若不給寶象,便要動用武力」。隨後發動大批軍隊。

寶髻國王十分傷感地說:「唉,由利欲熏心所牽制,最為親密的朋友,瞬間也會變成最大的仇敵。」

寶髻國王心中思量:「如果我率兵迎戰,倒是很容易取勝,但這樣必定會傷害許多眾生,(有戰爭就會有死亡,古往今來都是這樣。戰場所留下的痕迹,人類過了多少年也不能癒合。)還是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正在這時,四位獨覺降臨在他面前,說:「大王前往森林的時間已到。」然後依靠神變,將國王帶離了皇宮,前往特別寂靜的林間,讓他過修行的生活。

(此時寶髻國王也離開了,太子和王妃也布施了,大象也沒有了,整個國家還是變化很大。國王之所以離開,就是不願意傷害眾生。現在好多國家的領袖,說是為了全世界、為了全民族,但實際上,各國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佛陀在當寶髻國王時,還是有很大差別。所以,喜歡研究軍事的人,有時候可以想想這種完全不同的精神。)

當時,寶髻王手下的諸位大臣,因為國家群龍無首,就前往瑪熱賊仙人處,索要蓮髻王子,仙人也予以歸還。後來王子作為首領,率領軍隊與難忍國王交戰,結果大獲全勝。

(根登群佩在《印度遊記》中記載,印度那裡有好多國王,自己的國家被他國佔了,就逃到森林裡過生活。有時候在山上遙望以前的皇宮,看看自己白髮蒼蒼,想到這輩子沒辦法再回去了,眼淚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

難忍國王慘敗之後,逃回自己的國家。因為品質惡劣、行為卑鄙所感,他的領土內發生了一場嚴重的疾疫與饑荒。

(那天我在南京大學博士論壇講課,日本前一天剛好發生地震,聽說南京人特別高興。我就跟他們講:「雖然從歷史上看,南京人跟日本人之間發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事,但不管怎麼樣,看到日本爆發9級地震、海嘯、火山,奪去了很多人的生命,希望每個人還是給他們念一百遍觀音心咒。」我一邊念一邊看,有極個別人怎麼樣也不想念。呵呵,情有可原吧,大學裡也不一定都是大乘佛教徒。)

難忍國王問諸位婆羅門:「如何才能有效地消除疾疫與饑荒?」

眾婆羅門回答說:「如果有寶髻國王的頂髻,就會有效。它降下的甘露,連鐵都能變成金子,不吉祥也能變成吉祥,故應該前去索求。」

國王說:「他可能不會給吧?」(按照世間人的想法,寶髻國王被迫離開皇宮,完全是他一手造成的,怎麼還會給他頂髻呢?)

他們說:「眾所周知,寶髻國王無所不施,任何東西都會給的。只要您想辦法派人去要,一定會得到。」

於是,難忍國王派遣一名婆羅門,前去索求。

當時,寶髻國王在林間到處觀賞,悠閑漫步,不知不覺走到了瑪熱賊仙人所在地的附近。(不管是仇怨還是親人,有時候很巧合就碰在一起了,因緣不可思議。)

此時,寶髻國王的王妃,到林中尋找樹根、樹葉等,準備供養瑪熱賊仙人。突然遇到一個獵人,獵人對王妃生起貪愛之心,準備非禮。正當處境十分危險之際,王妃雖離開了寶髻國王,但經常念念不忘,遇到危難就大聲祈禱:「寶髻國王救護我。」並失聲痛哭。

國王遠遠聽到她的聲音,前去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獵人見到國王從遠處而來,誤以為是仙人,因為害怕惡咒,就驚慌地逃走了。(仙人念惡咒的話,有時會讓人當下吐血而亡。)

國王看到這種情形,想起王妃曾在皇宮裡衣食不愁,有侍女侍候,安樂無比,如今卻感受如此痛苦,而且穿得破破爛爛,到處去撿樹根、樹葉,又瘦又黑,特別憔悴。於是十分悲傷,不禁慨嘆道:「嗚呼,一切有為法,皆無可信矣!」

(人的一生中,一會兒快樂,一會兒痛苦,一會兒擁有一切,一會兒什麼都沒有……國王也是看到這種情景,對萬法無有可靠性,生起了極大的厭離。

佛陀在《坐禪三昧經》中也講過:「世界若大小,法無有常者,一切不久留,暫現如電光。」世界上大大小小的法,就像閃電一樣,沒有一個是恆常的。不管是你的才華、你的地位,包括家人的聚合、朋友聚合、師生的聚合,一切的一切都會無常,沒有什麼可靠的。《華嚴經》亦云:「合會須臾散,榮貴盡無常。

沒有學過無常之理的人,看到家人死亡、身體或財產出現無常,可能接受不了,甚至會精神崩潰。而學過這方面道理的人,雖不能完全像佛教所講的那樣做,但也不會像世間人一樣極其痛苦,無法面對就自殺,這種現象是不會有的。

這個故事,希望大家還是仔細看一下。畢竟佛陀因地時的公案,不像一些世間故事。有些道友對出世間的好多公案都記不得,但世間的電影,尤其是好萊塢電影,記得倒特別清楚,這就是業障現前。)

這時,難忍國王所派的婆羅門,來到寶髻國王面前,講述了事情的經過,向國王索要頂髻。國王說:「你自己斬斷拿去吧!」婆羅門就砍斷了頂髻,帶回本國,結果遣除了難忍國境內的疾疫與饑荒。

寶髻國王因為被斬斷頂髻,疼痛萬分,以此為緣,對那些熱地獄的有情生起了猛烈悲心,以至於昏倒在地。頓時祥兆紛呈,由此感召諸多天眾及國王的許多眷屬雲集在此處。

他們問:「陛下,發生了什麼事?」

國王站立起來,用手稍微擦拭一下臉上的鮮血,說:「難忍國王要去了頂髻。」(這種以德報怨的行為,真的非常難以想像,我們要好好思維一下。)

眷屬問:「布施頂髻,陛下心中有何希望?」

國王回答:「除了期望消除難忍國境內的疾疫與饑荒之外,無有絲毫自私之心。

但是,我恆時還懷有一個強烈的願望。」

眷屬問:「那是什麼?」

國王回答:「希望能救護一切眾生!」

(佛陀在因地時,時時刻刻都是這樣,除了救護眾生以外,別的沒有什麼心。我們大乘佛子也要盡量隨學。當然,也不是讓你行住坐卧、飲食生活,一點都不考慮自己,天天為了一切眾生,連給自己炒菜做飯都不願意。為了真正能救護眾生,我們肯定要維護身體,這一點也是有必要的。)

眷屬問:「布施頂髻後,陛下有沒有生起後悔心?」

國王說:「沒有。」

眷屬說:「看到您疲憊的表情,實在難以令人相信。」

國王發誓道:「如果我對難忍國王的眷屬帶走我的頂髻,未生起追悔之心,願我的身體恢復如初!」話音剛落,國王的身體便恢復如初。(據有些論典分析,這應該是佛陀在一地以上的經歷。不然,這樣說一個諦實語,不一定馬上令身體恢復如初。)

眾眷屬祈求國王返回皇宮,國王沒有應允。

這時,四位獨覺因為因緣成熟,來到寶髻王前說:「您對怨敵也能饒益,為何要捨棄親友呢?如今理當回歸國土。」於是國王回到宮中,給諸眷屬帶來了無比的利樂。

敬摘錄於《前行廣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瑪妙林 的精彩文章:

照顧父母、病人,與實修空性大悲藏者相同

TAG:達瑪妙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