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這樣的人,事情再多對他也沒有任何妨害

這樣的人,事情再多對他也沒有任何妨害

如披精進不退鎧,教證德增如初月,

一切行為變有義,所作之事如意成。

如是知後除懈怠,精進偉大佛子行。

瑜伽我亦如是修,你欲解脫如是行。

上士道之行菩提心分有六種波羅蜜多:布施、持戒、安忍、精進、禪定、智慧。如是六波羅蜜多實為次第行修之法,《十地經》、《寶鬘論》、《入中論》等諸多經論中云:布施波羅蜜多圓滿,得初地菩薩極喜地;繼而持戒波羅蜜多圓滿,得二地離垢地;其後安忍波羅蜜多圓滿,得三地發光地。如此次第相續,至此偈頌則為宣說第四精進波羅蜜多。

《入菩薩行》云:「進即喜於善。」於一切善法始終勇猛行持、希求上進,是為精進。而《大圓滿心性休息》中又言:精進之本體,實為對善法生起歡喜心。如此精進波羅蜜多亦可分三:披甲精進、加行精進與不滿精進,於此略述。

(一)披甲精進,意指披著精進鎧甲,一面觀想,一面心發誓願:往昔釋迦牟尼佛等諸佛菩薩,及歷代高僧大德,於修法中是何等精進,何等苦行,而我已具暇滿人身,並具如是善緣,又遇大善知識,是故,我應如彼等一樣修行,直至今生獲無上佛果,得殊勝成就。如此一面發心,一面精進,是由自己內心發出之殊勝誓願,即為披甲精進。

(二)加行精進,發此精進心後,對善法之修習,剎那亦不拖延,放下一切世間所為,立即精勤修行正法。如是無論遭遇何種苦難,亦應無餘忍受,但自心決不屈服退縮;面對何種違緣,亦不懈怠懶散,而是立即求學行修,勇猛精進,故稱作加行精進。

(三)不滿精進,學佛修法略有成就,生較大信心之時,仍不遠離於善法,不生自滿鬆懈之心,而是始終勵力精進。往昔大德曾有比喻:求法當如氂牛飢而食草,頭一口未完,就已眼盯二口,二口沒完,又盯上三口。是故,修法亦應如此精進,於前一法未修完之時,對後一法已起求學之念,如此相續而無任何厭足。有如諸多高僧大德對佛教之經論修持早已精通,但彼等仍於有生之年精進修學,無有任何滿足與驕傲。如此是為不滿精進,無有滿足之精進。

如上三種精進,於《大圓滿前行》、根桑車乘仁波切之《大圓滿精要》,以及《大圓滿心性休息》頌詞和講義中,皆有廣泛闡述,有緣者應仔細閱修。特別我等學佛之人,精進尤為重要,若無精進,就連一般之世法亦難成辦,更不必言及學佛之廣大事業。如是僅發大心,難見實行之者,亦可稱其為「空願大士」。如我先前講《格言寶藏論》時多次說到,一般世間非常懶惰之人,連自身基本吃住亦無法保證,既不願上班,又不願學習,常念混一日算一日,如此之人在世間亦是最不好的。是故,無論學佛修法,或發廣大誓願,一定要增上精進。

然而,真正行持精進波羅蜜多須有長期之考驗,亦非一兩日之事。如今之人學佛修法,往往今日發起精進心,明日亦能堅持,但過了數月,過了一年,可能信心就退失了,精進心亦退失了,如此學佛欲求一點成就,可能亦很困難。是故,真正之精進必須是持之以恆,應如是發誓願:無論多麼長久,哪怕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我一定要精進修行佛法而相續不斷,直至獲得無上大菩提。此處應為極漫長之三大阿僧祇劫,並非僅為極短暫之一生,而於如此短暫之人生當中,我等如果還不繼續發願精進的話,欲求三大阿僧祇劫而得成佛,恐怕是有些困難的。是故,如同將士披著鎧甲一樣,應該始終把精進不懈、不退轉、非常堅定之鎧甲披著在身,隨時抵禦諸如中斷、懈怠等各種障礙之侵擾。

如若有人確已披上精進不退之鎧甲,如此彼者於教、證兩方面之功德亦能穩步增上。教法方面,對諸多經、論之內容深意亦能逐次清晰明了;證法方面,對自身內在之修證,如信心、大悲心、出離心、菩提心等,亦是日夜相續增上。如此精進不退,功德增上即如初一至十五的上弦月,由初露一絲光亮月沿為始,次第增長,直至最終顯現一輪皎潔圓滿之月。如此功德增上並非是靠此人的智慧,而真正是由長期精進不懈的緣故。有的人確實非常聰明,但卻又非常懈怠、懶散,不願發起精進心,是故彼者哪怕有再高智慧,亦難顯現何種成就,倘或有所成就,亦很不踏實;反之,即使起點再低,只要能始終精進不懈,此人亦必得最終之圓滿成就。

如是凡能精進之人,事情再多亦無任何妨害,彼者都能一面做事,一面內觀佛意,無論於何時何處皆能精進修行。如此不但自身功德逐漸增上,而且能令一切行為,行、住、坐、卧等,都可融會於修之行境,使之轉變為具有真實意義。如於走路時,可手拿佛珠,一邊精進念經持咒。飲食、交談、做事、睡眠等,皆可轉為修法之境。是故,一切行為皆有功德,一切行為皆是修行。

例如在佛學院發心,亦可如是思維:此是為上師和佛學院做事,確能利益廣大眾生,我當發起菩提心而認真成辦。如此一切皆以清凈心、菩提心所攝持而精進修行的話,無論何種所作所為,都有極大之意義,成立真正之功德。是故「積水」可以「成淵」,「滴水」可以「穿石」,只要點滴積累,精進不退,必能得到殊勝成就的。

先前,無著菩薩欲求振興佛教,故前往雞足山洞,專修至尊彌勒以期面見。然一修三年亦毫無成相,便心生厭倦而出山,路遇一老婦用棉絮摩擦鐵棒以做針,他問道:「這怎能磨成針?」老婦遂答言:「具足毅力士,有志事竟成,雖難仍堅忍,高山亦能摧。」無著聽後深受啟發,復又回山專修了六年,雖勤行精進卻仍無成相,故又灰心而出山。走至大岩山時,遇見一人以鳥翎拂岩石而欲令其無,故又心念:「諸世間人為無義之事,尚能如此難行苦行,我為修行如來正法,豈能退失勇毅之心。」復又返還再修三年,前後共修行了十二年之久,最終因修大悲心,使相續生起真實菩提心時,方才面見彌勒菩薩而得殊勝加持,並得真正般若密意而著寫有《慈氏五論》等諸多大乘論典,終使大乘佛法得到廣為弘揚。

精進於學佛過程中確實非常需要,如果不行精進,整日好吃好玩,此者亦正如智悲光尊者所言:「若有人於吃、穿等處皆為圓滿,則可能於法尚未修成,反倒已經成魔了。」現在許多修行者,尤其在漢地某些地方,物質條件非常優越,始終不能生起出離心,總覺人間好似天堂一樣,一直不願精進。如此不求精進,而欲求今生獲得真正成就,可能亦有極大之困難。是故,學佛修法必定要經歷苦修,若不行苦修,則難斷盡累世罪業,亦難逃脫業果報應。

現在漢地有些居士、出家人條件太好了,故覺得整個輪迴都非常好,雖然釋迦牟尼佛說:「輪迴本為痛苦性,娑婆眾生難堪忍」,但是自己覺得還可以,高樓大廈、汽車洋房,於此幻境中一切都十分美滿。是故出離心亦是始終生不起來的,無有出離心,亦就更不必言及精進心了,如此還說什麼「今生必得成就」云云,實際上就連今生一般粗量上的一點煩惱亦斷除不了。

然而,只要發起精進心,再難之事亦能轉變。「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真正行持精進波羅蜜多之人,一切皆從簡單入手,次第增上,無有鬆懈,如此哪怕世上最難之事亦能如意成辦。此處之關要應為堅持不懈而無有間斷。正如我們學院中常住學員日常挑水一事,本來是極小之事,但亦可用來修行精進。如果不能精進,挑一擔水亦是困難重重的;而精進之人,日日堅持,如此挑水已成自然之事,何難可言?是故所作之事無論大小,只要精進不懈,最終一切都能如意而得成辦。

修行精進亦可先從小事做起,如此細微之事,本為修法之善妙緣起,不應小視之。往昔,阿底峽尊者已是一位大菩薩,仍於每日摶土,勤作泥像小塔。諸位弟子勸請言:「您是一代大成就者,就請不要做如此摶土小事,否則他人見之很不好,自己也很勞累。是故,請讓我等替您而為。」阿底峽尊者聞後,面露不悅而言:「既然如此,我每日所吃之飯亦請你等代為食之。是故不需代為,我哪怕空乏己腹坐於此地,亦要自己精進努力!」

可見,阿底峽尊者這樣的高僧大德確實很了不起,事無大小亦能如此一直精進。然而,我等一些人可能僅顯見一點相似成就,就已自覺甚為不凡,你看那麼多人對我都誠心恭敬,我肯定是佛、大菩薩,由此頓生我慢之心。現今末法時代,學佛之中確有如是之人,有些外道氣功師亦為如此。更有甚者,似乎自己之智慧、功德都已超越釋迦佛祖。如此之人,僅小乘之人我執還遠未破除,更不必言及大乘甚深微妙之法。而真正之高僧大德,卻無有誰生自滿的,彼等總是精進不懈,無有厭足。是故,我等無論如何亦應發起精進,於點滴之事而勤行精進波羅蜜多。

如是了知精進波羅蜜多之功德與意義,其後就應斷除一切懈怠之心。《入菩薩行》中將此分為三種應除之懶惰:

(一)同惡懶惰,貪圖安逸而常睡懶覺,修善之事日日後推;

(二)散劣事懶惰,於世俗無義之樂頗有興趣,由散亂心而不願勤修出世正法;

(三)自輕凌懶惰,自己輕蔑欺凌自己,自謂不能成就等語而甘願卑劣,不求精進。

如此懶惰實為精進之最大違緣,學佛之人尤應斷除。我等當發精進心,努力修行如此偉大的佛子行。此處偈頌「偉大」一詞與藏文原意稍有區別,但仍為可行。一般藏文當中應為「精進廣大佛子行」,包含六度、四攝等等之意。只有真正具足精進力,才能行持如此廣大之菩提行道。

如一位堪布曾有如是比喻:學佛修法即如趕赴藏域之聖地拉薩。一旦出發上路,有時會遇高山遮擋,有時又遭大雪阻礙。翻山越嶺,卻又頓現一片開闊平原,鮮花伴隨綠草,清泉流淌出甘露。如此心情極為舒坦,真是滿心歡喜,好呀,我到拉薩有希望啦。沒過多久,前面又是山高路險,冰雪交困,似乎又到無路可走之地,如此內心又顧慮重重,這下要去拉薩可能不行了。然而此時卻是正要精進之時,「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堅持不懈,最終還是有希望。

是故修法亦為如是。有時觀修本尊,好像自心亦容易調伏,安樂亦能自然生起,於是自念道:可能自己成佛還有很大希望;有時,卻又遇上外來各種違緣逼迫,內心亦是煩惱紛現,這個時候真很困難,自己暗嘆:啊,我可能沒有希望啦,今生當中,我還不如不學佛,好好回去行世法吧!如此內心自然生起種種顧慮。此時不論遭遇何種困難,內心都應有個把握,千萬要堅持住,不能退縮,自己勉勵自己,慢慢把心態調節平衡,保持一個平衡。學佛過程真正是違緣重重的,尤其是深法、大法,違緣更大,保持好一個心態尤為重要,精進亦尤為重要。

如今之人剛學佛時往往都能非常精進,但長年如一日而能勤行精進之人卻極為少見,可說僅為百之一二,真正精進之人確實很少。但無論如何,我仍希望大家能夠精進,能長期精進。如此講時,大家確實都還能堅持一下,沒過幾日,可能懶惰習氣又要發作了,又想睡懶覺了。藏地有句諺語:「紙卷老習慣,展開又卷回。」如此捲紙欲使鋪平亦非易事,稍一鬆手又縮卷回去。而無始之懶惰習氣,若想一兩天精進即可克服,恐怕亦難見成效,故應長期不懈,慢慢對治。真正要向高僧大德那樣精進可能是有困難,但還是需要精進。宗喀巴大師當年學佛修法時亦沒有睡懶覺,大師如此勸告言:瑜伽士我亦長期如是精進修行的,你等欲求真實解脫,亦應如是行持精進波羅蜜多。

敬摘錄於《菩提道次第攝頌淺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瑪妙林 的精彩文章:

知道善惡因果,但還是被習氣驅使怎麼辦?

TAG:達瑪妙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