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十處增補內容背後的教改信號

十處增補內容背後的教改信號

根據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代表審議及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委員討論提出的意見和建議,3月16日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國務院共修改充實了83處。其中,關於教育的內容,共增補了10處表述。

這些修改背後,到底隱含怎樣的政策含義?中國教育報記者就此採訪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周洪宇和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政府教育督導辦主任楊善竑,進行逐一解讀。

有關教育表述的篇幅,為近年之最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讓周洪宇有兩個沒想到:一是他當代表16年以來,從未見過政府工作報告中與教育相關的表述,增補了10處之多;二是與往年集中在「教育」部分表述不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教育」部分的描述,既放在「民生」部分表述,也分散在教育、就業、消費、創新等多個領域,既呈現出多點開花的特點,又要點突出,篇幅明顯長於往年。

周洪宇分析,從篇幅上來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最大的特點,就是把「職業教育」從「教育」部分中單列出來,放到「就業」部分來談,而且篇幅達12行,不僅與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教育」部分的13行篇幅接近,而且幾乎相當於去年政府工作報告整個「教育」部分的總篇幅。

「從增補的內容來看,主要分布在『2018年工作回顧』和『2019年政府工作任務』中的『職業教育』和『教育』三個部分。如果單純從篇幅來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關於教育的表述,為近年之最,是往年篇幅的兩倍。」周洪宇說,可見,黨和政府對教育事業發展寄予了厚望。

在周洪宇看來,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教育」部分給他的整體感受,是在「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提法上,較去年新增了兩個「更」字,這意味著,現階段國家、老百姓對於教育質量和公平的要求更高,心情更迫切。

此外,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除增補8處教育內容外,還新增兩處與教育密切相關的內容,也給周洪宇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保障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部分,增補了「加強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在「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部分,增補了「倡導全民閱讀,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

針對「短板」,職業教育部分增補3處

「職業教育今年很熱。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代表們對職業教育有很多討論。」周洪宇說,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既有利於緩解當前就業壓力,也是解決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戰略之舉。這個提法,相當於把職業教育擺到了關乎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地位,彰顯了黨和政府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決心。

「幸運的是,當時代表們提的這些建議和意見,基本都被採納了。」在周洪宇看來,政府工作報告增補的3處職業教育內容,對職業教育發展定位、思路以及認識進行了重新確認。

對照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記者發現,「職業教育」部分的第一處增補內容是在政府工作報告草案「改革高職院校辦學體制」後,增補了「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為什麼增補這處內容?周洪宇認為,這是將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擴招100萬人的一個前置條件。意思是說,如果只擴招,不注重從社會和企業引進技能型教師、培養「雙師型」教師,高職的教育質量就難以保障。

緊接著,政府工作報告在草案的「中央財政大幅增加對高職院校的投入」前,又增補了一句「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轉為應用型大學」。

對這處增補,周洪宇說,政府工作報告草案原來的提法,都是指向高職院校的,忽視了還有一批四年制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也能承擔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其背後的信號,一方面是明確了地方普通院校也可通過轉為應用型本科大學,承擔擴招任務;另一方面明確了今後的職業教育,既包括三年制的高職,也包括四年制的應用型本科大學,甚至還有少數高層次技能型創新型碩士、博士教育。這就把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本義體現得更完整,也改變了過去認為職業教育只是教育層次、不是教育類型的片面觀點。

「這處增補,對於職業教育的發展非常關鍵。其深層次的含義,就是真正把職業教育看作一個體系,也直接回應了不久前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精神。」周洪宇說。

一直以來,實訓基地建設是職業教育的主要「短板」。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此格外關注。政府工作報告在草案「支持企業和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之後,增補了一句「加快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這也是「職業教育」部分的第三處增補。

「這處增補,回答了企業和社會力量怎樣參與興辦職業教育的問題。」周洪宇認為,它告訴企業和社會力量,要想興辦職業教育,可通過與學校合辦實訓基地,也可合作把實訓基地辦在企業或學校。

「這處增補的針對性非常強。職業教育的本質要求,需要理論結合實際,和產業結合,把論文寫在車間、寫在大地上,黑板上種不出稻穀。而過去,我們在發展職業教育時,每所學校都建實訓基地,既沒有足夠的資金,也沒這個必要,完全可以通過機制體制改革,充分利用企業資源,把企業和社會資源變為師生的實訓基地。這樣,既可補齊職業教育發展『短板』,也有利於培養高質量、上手快的實用型人才,實現學生充分、高質量就業。」楊善竑舉例說,合肥市正在規劃建設一個職教園區,在園區內所有學校共用實訓基地,這樣既能防止重複建設,又能提高資金、設備的使用效率。

回應社會關切,教育部分增補5處

採訪中,代表們認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教育」部分增補的5處內容,對於今年的教育改革有著重要的風向標意義。

政府工作報告草案在回顧2018年工作時,關於教育的成績,只提了「大力推動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政策落實」「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兩件事。正式公布版的政府工作報告,在此處增補了一句「促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這處增補,在周洪宇看來,是對2018年高等教育發展成績的肯定,也對高等教育的內涵式發展寄予了更高期待。

在草案提出的「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之前,政府工作報告增補了一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其含義,就是要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首先要進行教育教學改革,要依靠教育自身的改革來完成。」周洪宇解讀說,「這是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轉向,即改革的刀刃向內——由過去注重辦學體制機制、考試製度、現代學校制度等外部改革,轉向教育內部的教育教學改革。」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轉向?周洪宇認為,這處增補,理順了通過內部改革提升教育內涵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邏輯關係。過去,教育的外部改革,主要是為內部改革服務和提供保障的,但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後,教育需要回歸內涵發展。所以,這釋放了一個強烈信號——下一步,教育改革的重點,將會向教育內部改革轉移。

這些年,社會上形成了一個普遍共識:農村義務教育的「短板」在農村師資。對於這個共識,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有所體現。政府工作報告在草案「加快改善鄉村學校辦學條件」之後,增補了一句「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

「為什麼要在這裡和『職業教育』部分都分別增補了教師隊伍建設的內容?」在周洪宇看來,這說明兩類教師隊伍建設都是發展的「短板」,需要儘快補齊。在這裡專門講「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實際上是說教師隊伍建設與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改善鄉村學校辦學條件,是緊密相關的,是農村教育的核心,突出了發展農村教育的重心所在。

近年來,民辦教育發展迅速,代表們也給予了充分關注。政府工作報告在草案「辦好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繼續教育」之後,增補了一句「依法支持民辦教育發展」。

「這處增補,給民辦教育界吃了一顆『定心丸』。」周洪宇說,前不久,國家提出要鼓勵大力發展公益普惠性幼兒園,提高學前教育資源供給,緩解入園難、入園貴。但是,一些地方在政策執行時出現了一味追求公辦園的高佔比,給民辦幼兒園帶來了一定的恐慌。「把這句話加進來,不僅可進一步擴大學前教育資源的供給,而且積極回應了民辦教育界的期待。」

近兩年,「雙一流」建設,作為黨中央、國務院提升中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關注「雙一流」建設外,還在草案「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之後,增補了「支持中西部建設有特色、高水平大學」。

「這個增補及時回應了社會期待。在審議時,我就提出,『雙一流』畢竟是少數,佔比不足整個高等教育的10%,而更多有特色的地方高校怎麼發展,顯然也很重要。所以,我覺得只提『雙一流』建設是不充分的。」楊善竑分析說,「在中西部地區,進入『雙一流』名單的高校雖然很少,但它們中的很多非常有特色,學科專業發展水平很高。我們不可能忽視它們的發展需求。讓我感到高興的是,這些意見和建議,最終都被採納了。」

本報北京3月16日電

《中國教育報》2019年03月17日第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25個留守學生的「校長爸爸」
污染防治攻堅教育靶向發力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