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被楊貴妃「擁抱」過,因為有他,唐朝在安史之亂中才沒有壽終

他被楊貴妃「擁抱」過,因為有他,唐朝在安史之亂中才沒有壽終

唐玄宗時期,安祿山和史思明喪心病狂地造反,爆發的「安史之亂」讓李唐天下的榮光一落千丈。這時,一個人挺身而出,他力挽狂瀾,讓搖搖欲墜的唐朝擺脫了覆滅的險境。他並非出謀劃策的帷幕謀士,也不是征戰沙場的將軍,他是誰呢?他在這場「安史之亂」中,究竟發揮了哪種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他被楊貴妃「擁抱」過,因為有他,唐朝在安史之亂中才沒有壽終

他被楊貴妃「擁抱」過,因為有他,唐朝在安史之亂中才沒有壽終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大凡功臣良將不平凡的人物,年少時必有過人之處,而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幼年更是不簡單,他是連唐玄宗和楊玉環都讚歎有加,並稱呼他為神童,此人就是劉晏。

劉晏自幼聰明伶俐,從小便飽讀詩書,在七歲的時候,就已經出口成誦,聞名鄉里了。公元723年,唐玄宗率文武百官封禪泰山,劉晏聽說後,便寫了一篇《頌》進呈給皇帝,唐玄宗觀後大喜過望,忙對其進行召見,卻發現這篇《頌》的作者只是一個娃娃,心生懷疑下,他當即又親自出題對其測試,結果劉晏很快又當場寫了一篇,這也讓唐玄宗對其交口稱讚。

他被楊貴妃「擁抱」過,因為有他,唐朝在安史之亂中才沒有壽終

為了表彰這位神童,唐玄宗下令,封劉晏為秘書省太子正字,並留在宮中聽任調遣。劉晏長期身居宮中,經常受到唐玄宗與楊貴妃的召見,這對夫婦見劉晏長得唇紅齒白,心裡喜歡。母愛泛濫的楊貴妃,還把劉晏認為「義子」,經常將其擁在懷中,並讓宮廷宦官陪著劉晏玩耍。可以說,劉晏是在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中長大的,對於劉晏來說,報答皇恩一直充斥著他的人生,這也給他的後半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由於劉晏精明強幹,朝廷很快便將其提拔,在宦海浮沉中,他歷任吏部尚書同平章事、領度支、鑄錢、鹽鐵等職務,凡是劉晏治理過的州城府縣,當地百姓都對其政績有著很高的評價,並為其立碑作傳。

他被楊貴妃「擁抱」過,因為有他,唐朝在安史之亂中才沒有壽終

不過,劉晏的「好日子」很快便到頭了,因為唐帝國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危機——安史之亂。在唐玄宗與楊貴妃面前乖巧的安祿山,突然露出了自己的獠牙,意圖謀位篡逆,這讓一直沉溺於聲色犬馬的皇帝猝不及防,只能狼狽逃亡川蜀。

在此危難之際,安祿山派手下大將前來拉攏劉晏,可劉晏當即拒絕,並將其驅逐出自己的府邸。此時叛軍的力量已經極為強大,要錢有錢要糧有糧,而負責剿賊的勤王軍隊,卻糧草不濟,甚至有時還會縱容士兵侵擾百姓惹起民怨,致使不少民眾都加入了叛軍的行列,間接的助長了叛軍的氣焰。、

他被楊貴妃「擁抱」過,因為有他,唐朝在安史之亂中才沒有壽終

劉晏臨危受命,管理朝廷漕運,官鹽,冶鐵等事務,他明確指出了朝廷官吏徵收稅賦的弊政,並採用徵收必需品稅的政策,將這項收入作為國庫填充,使得百姓們頭上的稅被大部分轉移到鄉紳富豪身上,讓百姓有了喘息之機,有利於恢復生產。

他又主張開通漕運,將徵收上來的糧食源源不斷的送往各地勤王軍中,有了糧食戰士們就能吃飽飯,打起仗來自然也是連勝連捷,很快就將叛軍剷平。在劉晏帶領漕運隊伍給皇帝送糧時,皇帝親自拉著劉晏的雙手,兩眼含淚的對他說:「你真是朕的蕭何啊!」。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劉晏在經濟問題上是天才無疑,可是在政治上就顯得捉襟見肘了。在其被任命為吏部尚書時,一個致命對手出現了,此人正是楊炎,時任吏部侍郎,二人關係緊張勢如水火。

他被楊貴妃「擁抱」過,因為有他,唐朝在安史之亂中才沒有壽終

楊炎早就看劉晏不順眼,當年自己的上司元載被扳倒,其中就有劉晏的計謀,正是這件事讓楊炎被一貶再貶。為了將劉晏除掉,楊炎誣陷劉晏曾密謀過「廢太子」,而此時的皇帝正是當年差點被廢掉的太子唐德宗。唐德宗聽後大怒,出於復仇的心理,劉晏被貶官降職,發配到忠州做刺史。

他被楊貴妃「擁抱」過,因為有他,唐朝在安史之亂中才沒有壽終

可即使是這樣,楊炎還是不罷休,他的目的是讓劉晏永遠消失。為此,楊炎開始給劉晏羅織罪名,並列舉了劉晏謀反的諸多證據,唐德宗實在忍無可忍,最終下旨將劉晏處死,此時劉晏才六十五歲。

可憐劉晏一世英明,為大唐的崛起嘔心瀝血,最終還是死在了小人之手。在歷代王朝中都曾經上演過如此悲劇,究其原因,並不是君主昏庸小人當道,而是古代封建制度的必然結果。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解密坊 的精彩文章:

乾隆本來要學130歲老人長壽的點子,可是最後感嘆:學不來
宋代竟有暖水瓶,可惜沒實物出土,專家推測:它應該是這個樣子

TAG:歷史解密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