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是孟子口中的大丈夫,當朝名人都對他青睞有加,他卻不給好臉

此人是孟子口中的大丈夫,當朝名人都對他青睞有加,他卻不給好臉

《資治通鑒》的主要修撰者之一劉恕,18歲那年就考上進士,並因善講經義而被皇帝特別關注,欽賜及第。這一番轟轟烈烈後,朝廷才給他巨鹿主簿的官職。主簿不過是從八品小官,估計是朝廷嫌他太年輕,想讓他歷練幾年。

劉恕本著不怕上司、不怕頑吏、不怕積習的原則,在這個崗位上打黑除惡,很快營造了一派新局面。但他風頭太勁,做事又不留餘地,無論同僚還是上司都對他暗中側目。就在劉恕的仕途岌岌可危時,一張宰相府的傳帖為他打開了局面。原來年近花甲的老宰相晏殊請他進京講學。

晏殊怎會對劉恕青眼有加呢?劉恕13歲時曾以布衣的身份拜訪晏殊,把晏殊問得啞口無言。五年後,晏殊主導的慶曆革新開展得如火如荼,需要大量的儲備人才,於是想起了劉恕。可惜慶曆革新後勁不足,晏殊很快罷相,劉恕也離開京城,到山西利川當了幾年縣令。

是金子總要發光。司馬光奉詔編修《資治通鑒》,皇帝問他需要何人相助,司馬光想也沒想就推薦了劉恕,「精通史學者,滿朝僅劉恕一人而已。」要知道,當時翰林院中可有不少學術大咖。

事實證明,司馬光的眼光不錯。《資治通鑒》中魏晉以下、隋唐以上的部分多出於劉恕之手,司馬光樂得逢人便說:「我得劉恕,如同盲人得相扶!」

但面對恩主,劉恕絕不會在學術上做絲毫讓步。他特別反感司馬光從周威烈王時「三家分晉」寫起的斷代法,覺得應該從西周共和元年開始。這比司馬光版多了420年歷史,幾乎是另起爐灶了。他沒通知司馬光便毅然重寫,寫完後才讓兒子送一份清樣給司馬光看。

學問方面如此傲岸,在政事上,劉恕是否會向權臣低頭呢?

王安石沒發達時和劉恕是好友,好到什麼地步呢?王安石常拿他開玩笑,說他「精於史而不通於經」。而劉恕也毫不客氣地宣稱王安石賴以立身的「新經學」是胡說八道,滿紙「妖氣」,還會傳染人。

王安石功成名就後,也沒忘提攜當日的損友,請劉恕出山主抓新政的核心部分—「三司」工作。如此美差近在咫尺,劉恕卻絲毫不感興趣,當著王安石和滿朝大佬的面懟了回去,「謝謝,幹不了。」接著還不留情面地指責新政中違反常情、變亂祖制的地方。

王安石的涵養比不上晏殊,更比不上司馬光。據史書記載,他聽後目光凜凜、臉色如鐵,很不平靜了一回。旁人見他發了火,或顧左右而言他,或掩耳抱頭作鴕鳥狀。要不是王安石沒發話,他們定會夾了尾巴逃跑。而劉恕卻談笑自若。

那麼,在生活之中,劉恕是否也能保持與眾不同的本色呢?

熙寧四年(1071年),因得罪王安石而被貶往南康軍的劉恕,前往洛陽拜見同樣得罪王安石、被排擠為分司留守的司馬光。此行的目的是參加司馬光主持的「史學會議」,商定《資治通鑒》的編纂事宜。司馬光見劉恕衣被單寒,就把一些舊貂皮被褥送給他。劉恕不想當眾拂逆老人的好意,但走到半道就讓人送回去了。

威武不屈、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劉恕為何能成為孟子口中的大丈夫?答案不言而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歷史007 的精彩文章:

他不怕犯眾怒,堅決開除偽教員,對老師也毫不客氣,重振北大風氣
此人喜歡賭博,卻在高官那裡獲得了良好的口碑,仕途也一路飄紅

TAG:淘歷史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