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農民田裡撿到一件玉器,賣了30元,專家鑒寶:價值10億
這個農民田裡撿到一件玉器,賣了30元,專家鑒寶:價值10億 | 文 青山文齋
1971年全國各地都還在農業學大寨的時期,農村大力建造平整梯田,內蒙古自治區三星他拉村也不例外。農民張風祥在整理公社梯田時,腳下踩到一件硬物,他伸手把它從泥里摳起來,發現是一隻烏黑黢黢的「鐵鉤」,本想隨手扔掉,但一想帶回家給弟弟玩耍也好。張風祥年僅六七歲的弟弟將「鐵鉤」用繩子拴牢,在地上拖來拖去地玩耍。不料,沒過幾天,「鐵鉤」竟然磨得瑩潤光亮。張風樣一看,才發現這竟然是一件玉器,便以30元的價錢賣給了牛特旗文化館。
文化館的工作人員也沒有考古方面的經驗和鑒寶知識,只是覺得玉器也算是有價值的物品,才收下了那個玉鉤子。那時候,30元錢是一個工薪階層近一月的收入,在農村也算是一筆不小的財富,張鳳祥興高采烈地揣著錢回家了,不知道他剛剛賣掉的是價值連城的瑰寶。時間一晃到了20世紀80年代,內蒙古發現了一處遺址,據專家考證,這個遺址距離現在大約有5000多年,叫做紅山文化遺址。遺址內出土了一些玉器,其造型和張鳳祥找到的那個差不多。看到報道的文化館工作人員立刻意識到,那年以30元錢買下的玉鉤子可能是個寶物。
文化館趕緊派人,將玉鉤子拿去找專家鑒寶。現代考古學家蘇秉琦就是鑒寶方面的專家,他一眼就看出來這見玉器是一條「雕龍」,是中華龍的雛形。這件「鐵鉤」般玉器是中國文化的見證,其歷史價值不亞於甲骨文、青銅器。這件玉器通體碧綠,頭拱嘴緊,並排兩個鼻孔,兩眼突起,眼尾細長,背部有21厘米長的飄毛,高26厘米,重1000克,因身體呈英語字母C的形狀,故被稱為C形玉雕龍,同時,也得了個「中華第一龍」的稱號。
C形玉雕龍是目前發現的我國最早的、體積最大的C形玉器,考慮到它的形體較大,造型特殊,因此它很可能與中國原始宗教崇拜密切相關,它使中華民族的文明史提前了上千年。考古專家們在發掘紅山文化遺址的時候,發現了許多玉器。如今玉器文化已經成為了紅山文化的重要標誌一,紅山玉器的名聲甚至大大超出了紅山文化本身。
紅山文化的出土的玉器造型各異,主要分為工具類、飾品類、器物類、動物類、人神類等,其中又以動物造型最多,如玉魚、玉蟬、玉蛙、玉象、玉蛇、玉龜、玉蜻蜓、士蝙、玉烏、玉鴿等。考古人員還連續發現了幾件「玉雕龍」,這些玉器都是豬首龍身,身體彎曲,首尾相連,肥頭大耳,鼻子短平,鼻樑上有細小皺紋。玉豬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也是迄今所知時代最早的龍形器物之一。古人視豬為ー種吉祥物,有辟邪作用,在祈天、求雨等祭祀活動中以豬作為溝通人、神之間的信物。
目前,這隻「玉雕龍」已經成為紅山文化的標誌性符號,價值超過10億。當我們在欣賞這些精美玉器的時候,不僅僅要讚歎古人的高超技術,更能了解祖先們的超前的生產能力和智慧。即使這其中的某些觀念在現代人的眼中似乎充滿了愚昧和無知,但對於處在原始時代的古人來說,卻是最智慧、最勇敢的探索。這些精美的玉器被埋藏在泥土與黑暗之中,數千年之後,終於穿越時空重現在人類面前。


※禪修根本法門:欲見本心,反問自性
※假如能再回到童年,我要做好這六件事
TAG:三隻眼文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