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大師們是如何教育子女的?看完這篇你該醒悟,以後別再強迫孩子了

大師們是如何教育子女的?看完這篇你該醒悟,以後別再強迫孩子了

目前社會上最大的矛盾莫過於家長和孩子的矛盾,割裂越來越嚴重,代溝越來越深,似乎無解。家庭教育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一位家長發出的時代呼籲

大師們是如何教育子女的?看完這篇你該醒悟,以後別再強迫孩子了

關於教育,關於教養,關於家庭對孩子的諸多影響和潤化作用,我們這個時代和社會正面臨著諸多難以從根本上解決的難題,就像上面這位家長所呼籲的一樣,矛盾越來越突出,問題越來越難管,由於現代科技文明和傳統中國文化的割裂和部分人為的捨棄,我們的家庭教育已經暴露出太多的問題,一定要加以警惕和改進,不然貽害的將會是未來的一代,甚至數代。

葉聖陶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王國維說,教育的宗旨是使人成為完全的人;莫言說,有好父母才有好孩子。楊絳說,好的教育就是啟發興趣。

為了更好的了解教育,認識教育對孩子們的重要性,今天咱們一起來看看那些過往的大師們是如何做的,學學他們是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培養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

大師們是如何教育子女的?看完這篇你該醒悟,以後別再強迫孩子了

01

魯迅——疼愛不溺愛,遠離假大空

新文化革命的闖將魯迅,對孩子疼愛不溺愛,為周海嬰日後成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談到「怎樣做父親」時,他明確表示:「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亮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後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為了讓孩子將來「幸福」「合理」,他的家教既不粗暴壓制,也不嬌生慣養,而是教孩子實實在在做人。他的「遺囑」也是有力證明:「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1952年,周海嬰考取北京大學物理系,研究的是無線電。走上社會後,他靠自己謀生存,求發展,從不向外人炫耀自己的身份,終沒有辜負魯迅的期望。

02

張元濟——自食其力,腳踢實地

近代出版界巨擘張元濟要求孩子自食其力,不要做那種徒有虛名、華而不實之徒。當年,他唯一的兒子張樹年從美國留學回來,想進商務印書館。對此,張元濟堅決反對:「你不能進商務,我的事業不傳代。」他還分析了三個「不利」:「一是對你不利,由於我在商務的地位,你進去後必然會受吹捧,浮在上面,毀了一生;二是對我不利,父子同在一處工作,在行政上將處處受牽制,如果不能主持公道,就沒有威信可言;三是對公司不利,這樣做將開極為惡劣的風氣,要知道,人人都有兒子,都把兒子塞進來,還像什麼樣的企業?」後來,張樹年只好在一家儲蓄所務工。晚年的張樹年回憶父親:「對於家庭來說,他永遠是一位督責嚴格但又愛護備至的好父親。」

大師們是如何教育子女的?看完這篇你該醒悟,以後別再強迫孩子了

03

梁啟超——尊重個性,興趣引導

梁啟超在教育子女時,注意引導他們對知識的興趣,又十分尊重他們的個性和志願。女兒思庄聽從父親的建議,在加拿大麥基爾大學選了生物學,結果很是苦惱。梁啟超知悉後,致信女兒:「我所推薦的學科未必合你的願,你應該自己體察做主……不必泥定爹爹的話。」他又告訴女兒:「學問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這也正是他一向主張的「趣味人生觀」:「凡人必常常生活於趣味之中,生活才有價值;若哭喪著臉挨過幾十年,那麼生命便成了沙漠,要它何用?」梁啟超時時以樂觀的情懷感染子女:「我平生對於自己所做的事,都是津津有味,而且還興會淋漓。什麼悲觀咧、厭世咧,從沒有在我的詞典里出現過。」幾個子女也都得到了他的真傳,思永、思成、思禮、思懿等,或研究火箭,或痴迷建築,或醉心考古,或從事醫學,他們愛己所愛,個個都是勝利者。

04

梁漱溟——自由開放,寬而不縱

梁漱溟的兒子梁培恕在談到父親的教育時,說:「我們受到的可能是最自由的教育,擁有了別人沒有的最大的自主權。」這話並沒有誇大。生活上或學習中,梁漱溟從不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意圖。梁培恕的小學、中學、大學都沒畢業,梁漱溟的態度是順其自然。另一個兒子梁培寬也說:「父親對我完全是寬放的,我在父親面前,完全不感到一種精神上的壓力。」的確,梁漱溟從不以端凝嚴肅的神氣面對孩子,他認為好的,便明示或暗示鼓勵;他不同意的,只是表明意見,但從不干涉,更不強求。梁漱溟的這種教育方式貌似對孩子不嚴,實際上,他是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

大師們是如何教育子女的?看完這篇你該醒悟,以後別再強迫孩子了

05

傅雷——以身作則,嚴以律己

傅雷的嚴格施教似乎「殘酷」。在他看來,倘有天資,則成為第一流的藝術家;倘無天分,寧做別的工作。他要兒子傅聰做一流藝術家,所以,他不能容忍早年的傅聰有任何輕慢的言行。為達目的,傅雷甚至「不擇手段」,拿「虐待」形容也不為過。

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還是在演奏姿態方面,傅雷都灌注了大量的心血。後來,傅雷自己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跟著你痛苦的童年一齊過去的,是我不懂得做爸爸的藝術的壯年。幸虧你得天獨厚,任憑如何打擊都摧毀不了你,因而減少了我的一部分罪過。可是結果是一回事,當年的事實又是一回事。儘管我埋葬了自己的過去,卻始終埋葬不了自己的錯誤。」好在傅聰也體諒父親的良苦用心。他說,父親是他最好的老師。

06

豐子愷——樂觀包容,真誠獨立

漫畫家、散文家、教育家豐子愷對教育子女方面則持樂觀包容態度,他主張「樂觀包容、真誠獨立」的家風家訓,並極力反對把孩子培養成「小大人」,他覺得那樣就泯滅了孩子的天性和創造力,變成了一個成年人製造的一個馴良之器物。

豐子愷有七個子女,但他卻很少以大人的眼光去管教孩子,他認為童年是人生的黃金時代,要讓孩子在愛的空氣中自由成長。因此,他十分喜歡和孩子們親近,時常和孩子們在一起玩鬧、唱小曲、畫畫。有一次,長子瞻瞻要豐子愷抱他到車站去買香蕉,父子倆「滿滿地擒了兩手回來」,但到家時,兒子卻熟睡在父親肩頭,手裡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但豐子愷並沒有責備兒子,他在《給我的孩子們》一文中感嘆:「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與熱情!大人間的所謂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來,全是不自然的、病的、偽的!,因此全都可以去除或不予考慮。」

除了讓孩子享受純真而自由的童年,豐子愷還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他曾與子女「約法」,強調最多的便是「獨立」,他在「約法」中這樣寫道:「大學畢業後,子女各自獨立生活,並無供養父母之義務,父母亦更無供給子女之義務。」同時,子女獨立後,要與父母分居,「雙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屬鄰誼性質,絕非義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詩畫 的精彩文章:

愛因斯坦的天才反駁:不是因為這個多,而是因為那個少!
張問陶詩歌8首,原來清代除了袁枚,還有他!

TAG:哲學詩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