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二十一世紀如何畫山水畫——傅二石

二十一世紀如何畫山水畫——傅二石

二十一世紀如何畫山水畫

傅二石

時代進入了二十一世紀。在這新的時代,我們江蘇省文德山水畫研究會應該如何看待山水畫呢?

研究和創作山水畫是我們永恆的任務。不同的風格,不同的追求,是我們永不改變的原則。不同的繪畫風格,顯示的是畫家不同的性格和修養,以及不同的審美能力和標準。因此,作品面貌的不同,就如同人的長像不同一樣是自然而然的事。另一方面,山水畫家創作靈感來源於大自然,大自然的千變萬化決定了畫家作品的千變萬化。因此而言,單調和雷同似乎是件無須畫家擔心之事。

然而,我們山水畫追求的是獨特之美和新鮮之感。哪怕每天都在畫松樹,你今天畫的松樹要與昨天畫的松樹有所不同——姿態結構的不同,筆力的不同和松樹所處環境的不同,等等。只要有此不同,就能使人感到畫面的獨特和新鮮。同時,人們欣賞字畫與到公園裡看花不同。字畫要能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而這種審美要求往往是各不相同的。因此,一幅畫要讓大家都說好是件比較困難的事。

我們都已經作畫多年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創作經驗。想隨意畫一幅畫不難,而你要創作一幅既新鮮又獨特的有審美價值的作品,那就不容易了,而這正是我們大家的努力方向。

當你想畫畫而又不想多動腦子的時候,你就會重複,重複別人,而更多的是重複自己,這對於一個想進步的人來說,是一種不好的習慣。過多地重複,說明你或者是缺乏新的生活感受,或者是缺乏創新的勇氣。

傅抱石曾說過:「有了生活,有了素材,還須要點冒險精神,才能畫出有新意的作品。」

又說:「作畫要敢於冒險,畫家也是冒險家。」一幅畫的成功要素,或許就是這點冒險精神。這是大家所要注意的。

那麼,決定一幅畫的成敗的其他因素是什麼呢?除了生活體驗之外,決定因素就是傳統功力。要努力學習好的技巧,學習大師的技巧。有人說,古代大師的技巧最值得學習。這話沒錯。而近代大師是在總結古代大師的基礎上,再加上自己的創造而成為大師的。這些離我們很近的大師,是否有什麼特別值得我們關心和學習之處呢?有的。

首先,從美學角度來說,近代的大師們的作品,最接近我們今天的審美觀念。譬如說李可染作畫的特點是,他很能把握畫面的氛圍。他用層層濃淡不同的墨漬來塑造出一種強烈的感人的氛圍。這種氛圍對畫意境的產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而氛圍這個詞在古代畫論中並沒有。它是現代人使用的一個辭彙。

再如傅抱石,他使用的筆墨技法被稱為「抱石皴」。自古以來以人名為技法名稱的就只有宋代「米家點」一例。而「抱石皴」的含義又並非專指一種筆墨技法。有的理論家說:「抱石皴」是指把線、皴、點統一成面與體,突破改造了傳統中國山水畫瑣碎、堆砌的通病,而氣氛的營造,也因渲染的高超技巧而來(台灣何懷碩《大師的心靈》)。

以今日的審美標準而言,在畫面上用種種新法來營造整體氛圍是時興,是時尚。而傅、李兩位被冠以古典派之後的大師之名,顯然是他們遵循今日之審美標準,而又能畫出仍具古典之美的作品之故。

當然,即以今日而言,仍有人偏愛古典之美而不理會新時代的審美標準。他們仍喜歡以標準的古典筆法塑造靜謐之美與清遠之美。至於其他的美,或不承認其為美,或在美感中大打折扣。對這類賞畫的標準,自有人去滿足,但無需「全體動員」去「回歸歷史」。

以我的意思,我們在尊重古代大師的同時,亦應尊重現代的大師,學習他們在藝術創作中「與時俱進」的精神,使我們所畫之畫能進入現代人之家庭。

學習現代大師之技法與精神,是否就會降低我們作品的格調呢?否!傅抱石一生倡導「其命惟新」,而他的作品的價值正與其作品的新意同步,而不斷攀升呢!

這就是說,不要孤立地片面地去領會「作品格調」一詞。當你的作品確實受到群眾歡迎,而你又沒有理由貶低自己時,就可以不必理會那些以「清高」為名來貶低別人的人。因為那過分的「清高」所給人帶來的,只是對優秀作品的無端排斥。那樣做於社會於藝術都絕無好處。

當然,人們也要防止那種盲目的自滿,如果你出於主觀的願望,硬是要別人把差的作品說成是好的甚至是很好的作品,那你將不會有任何實在的收穫。因為對於學畫者來說,虛妄的表彰是不會幫助你畫得更好些的。

我們應畫出真正對得起新世紀的繪畫作品。我們都了解自己有不足之處,但我們都願意為社會提供健康的精神糧食。這就要求我們用心地畫,不去理會那些我們很難理解的美的「標準」。我們在繪畫創作中求新求美但不求怪異,求含蓄而不求單調,求大膽突破而不求平淡無奇。我們將繼續研究山水畫中的訣竅。每當我們畫出美好的作品時,我們會由衷地感到高興,並十分樂於與廣大群眾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藝術 的精彩文章:

吳昌碩藝術研究會理事趙豫山水畫作品欣賞!
沈鵬:急公好義的書壇泰斗

TAG:中國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