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不師董巨不荊關,潑墨飛盆自笑頑
《信知胸次有廬山》
張大千
不師董巨不荊關,潑墨飛盆自笑頑。
欲起坡翁橫側看,信知胸次有廬山。
從君側看又橫看,疊壑層巒杳靄間。
彷彿坡仙開笑口,汝真胸次有廬山。
遠公已遠無蓮社,陶令肩輿去不還。
待洗瘴煙橫霧盡,過溪亭前我看山。
張大千(1899—1983)出生於四川省內江縣,早年從母與兄習畫,後拜海上畫壇曾熙、李瑞清為師學習書畫詩文。他飽覽了眾多名家收藏,遍學明清文人高士畫風,尤崇尚石濤。他聰慧過人,過目不忘,早年就具備了深厚的傳統文人繪畫功力。為得魏晉唐宋藝術之真諦,張大千於1941年遠赴敦煌,克服困難,歷時三載臨摹敦煌壁畫,這對他後來的藝術成就起到了尤為重要的作用。
此後,張大千大量收藏五代宋元繪畫名跡,並臨摹其精華,對董源、巨然、王蒙等古代繪畫大師的藝術特徵了如指掌。20世紀50年代後,張大千旅居印度、美歐,廣泛接觸西方藝術,博採中西藝術之長,以中國傳統潑墨為基礎,開創出以潑墨、潑彩為主要藝術語言的繪畫風格。
張大千是全能型畫家,其創作達「包眾體之長,兼南北二宗之富麗」,集文人畫、作家畫、宮廷畫和民間藝術為一體。於中國畫人物、山水、花鳥、魚蟲、走獸,工筆、無所不能,無一不精。詩文真率豪放,書法勁拔飄逸、外柔內剛、獨具風采。
和許多畫家一樣,張大千也同樣經歷了描摹之路。在近代像大千那樣廣泛吸收古人營養的畫家是為數不多的,他師古人、師近人、師萬物、師造化,才能達到「師心為的「的境界。
他師古而不泥古,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他還想到了創新,最後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發展了潑墨,創造了潑彩、潑彩墨藝術,同時還改進了國畫宣紙的質地,然而思想的先行者往往是孤獨的,在他五言絕句《荷塘》有「先生歸去後,誰坐此船來」之句,似乎暗示著後來者繼續他的道路
張大千 君子之風
《君子之風》畫於1979年,這是張大千另一幅畫荷佳作。荷花在中國文人的心目中一直被喻作「君子之花」、「聖潔之花」。而歷代畫家數張大千最愛畫荷花,並以此自喻。
張大千的荷花和海棠最為著名,徐悲鴻曾讚賞張大千的荷花和海棠前無古人。張大千曾為毛澤東畫荷,畫中兩葉藏荷舒捲自如,掩映於幢幢荷影中的是紅荷及含苞欲放的花蕾,荷下,水波漣漣。與此圖有異曲同工之妙。
他曾用大量的時間和心血臨摹古人名作,特別是他臨仿石濤和八大山人的作品更是惟妙惟肖,幾近亂真,也由此邁出了他繪畫的第一步。
他從清代石濤起筆,到八大山人,陳洪綬、徐渭等,進而廣涉明清諸大家,再到宋元,最後上溯到隋唐。他把歷代有代表性的畫家一一挑出,由近到遠,潛心研究。
左石濤 右張大千
張大千 丁亥(1947年)作錦城風物美
上款「梓彝」即潘梓彝,江蘇宜興人,潘漢年之兄,民國年間江浙滬一帶有名的富商,杭州的「頤園」即為他的別業。
1947年7月上旬張大千由上海返回成都,將行之前,繪四川錦江風物送予潘梓彝以作惜別,而張大千的思鄉之情也流露無遺。題識:天中艷說錦江頭,士女傾城作勝游。觸憶故鄉風物美,寫成應待上歸舟。丁亥端二,寫似梓彝吾兄,時弟將還蜀也。大千弟張爰。
張大千 庚辰(1940年)作 荒江叢筱
張大千 甲申嘉平(1945年)作蟠桃獻壽
蟠桃獻壽圖 寫贈「蕭母林太夫人」,為民國時期推動土地改革最力的官員蕭錚之母。《蟠桃獻壽》是張大千1945年初一幅相當鄭重的祝壽之作。這時期張大千的仕女畫,得惠於敦煌十分明顯,他使用流利富有變化的線條表現對象,色彩則蹦純色搭配,沉著明麗卻不失和諧,仕女服飾上的紋樣組合,多取自敦煌繪畫中的裝飾圖案。
除敦煌之外,四十年代也是張大千廣泛從古代繪畫中汲取營養的時期,山水畫追溯宋前董巨,仕女畫以敦煌壁畫之沉穩古勁,結合宋明諸家的典雅,形成自己獨特面貌。
張大千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無論是繪畫、書法、篆刻、詩詞都無所不通。早期專心研習古人書畫,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後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他的治學方法,值得那些試圖從傳統走向現代的畫家們借鑒。
預告一下
後面還有和畫家息息相關的資料
向下拉
別著急離開
《張大千畫集》精裝珍藏版
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張大千畫集》
精裝珍藏版(全2冊)
原價:380.00元/套
新年特惠價:228元/套
小編提醒:
1、如果收到的物品您不滿意,可聯繫寄件人處理;
2、7天內可與寄件人協商退貨,15天內仍為您保留換貨的權利;
3、全國包郵,貨到付款,敬請放心購買。
4、新疆、西藏請勿下單,請諒解。


TAG:書畫文化新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