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沒想到吧,霧霾還跟北極有關

沒想到吧,霧霾還跟北極有關

最新研究表明,如果夏天北極的溫度比較高,那麼當年冬天中緯度地區的霾就會比較重。這一發現或可作為霧霾預警。

還記得去年夏天北極圈內出現罕見高溫,一度達到32℃嗎?還記得剛剛過去的冬天北京霧霾頻發,僅去年11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就出現4次重污染天氣過程嗎?

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兩件事,卻被科學家找到了其中的關聯。3月7日,北京師範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教授趙傳峰等發表在《氣候動力學》上的一篇研究論文告訴我們,北極與霧霾竟是「相愛相殺」的一對。

霧霾導致北極變暖

趙傳峰關於北極和霾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0多年前。

通常認為,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造成了極地變暖。當這一常識被固化後,很少有人會去想,在溫室氣體外,還有什麼物質會讓北極變暖。

2006年,還在美國猶他大學讀博士的趙傳峰,首次發現極地地區除溫室氣體外,氣溶膠(霾)也是一個導致其變暖的重要因素,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上。

回到北師大後,趙傳峰又深化了這項研究,揭示了氣溶膠對北極冬、春季節的強增暖效應,相關成果2015年發表於《地球物理研究通訊》。

研究發現,大量來自中北美洲、歐洲和亞洲的霾,對北極氣候變暖作出了不比溫室氣體低的「貢獻」。

「北極的雲層淺薄,地球熱量輻射出來的長波透過雲層輻射出去後,地球表面溫度本應該低一些。然而,大量的霾這種小粒子氣溶膠的出現,使得雲滴增多、粒徑變小、光學厚度增加,地面長波很少能夠透過雲層向外輻射,反而被雲層保留在地面大氣之中,形成了很好的保暖效果。」趙傳峰解釋說。

這項研究成果不僅被科學家大量引用,還被美國、法國、挪威等作為制定污染控制政策的科學依據。

不過,趙傳峰的好奇心並沒有因此得到滿足。他開始琢磨:霾對北極增溫有影響,那麼反過來,北極變暖後會對霾有什麼影響呢?會不會影響大尺度環流,進而影響中緯度地區的霧霾?

北極增溫,霧霾加重

趙傳峰帶領團隊分析了1979年至2016年期間,北極地區(北緯67.5度以北)的地面氣溫和中緯度地區(北緯30度至60度)的氣溶膠光學厚度(AOD)兩組數據之間的相關性。

結果顯示,北極除了增溫的趨勢外,還有兩個周期性變化,分別是7年和12年左右;而中緯度地區的氣溶膠也有7~9年和11~13年的周期性變化。兩個周期性基本吻合,具有一致性。

「其實大氣污染更多取決於局地的影響,短暫的可能是排放或天氣的影響,但如果是長時間的,比如一兩年,那就是氣候態的。因此我們主要看大的周期性變化,從氣候態的波動來找規律。」趙傳峰說。

除了周期性變化的一致外,該研究還有一個有趣的發現:如果北極夏天(5、6月)溫度比較高,那麼當年冬天(12月至來年2月)中緯度地區的霾就會比較嚴重。

那麼,這種影響是怎麼產生的?趙傳峰分析說,中緯度風場受北極環流的影響,北極變暖後,極地的風圈閉環環流不容易被強勢打破,因此中緯度地區來自北方的風速就會減小,不利於污染物擴散。

至於影響的滯後性,他認為,是因為能量有一個存儲過程。到了夏天,北極海冰融化,海溫升高,能量存儲在海洋里,到了冬天才會釋放出來。

氣象只是個輔助條件

趙傳峰等關於北極增溫和中緯度污染之間遙相關的發現,3位匿名審稿人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們認為,該研究的方法新穎,更重要的是,能夠引起大家對大尺度環流對局地空氣質量影響的共鳴。

至此,趙傳峰關於北極和霧霾密切相關的研究算是閉合了。後續,他將帶領團隊利用模式進一步去驗證現象背後的機理。

「觀測與模式彼此印證。」趙傳峰說,「目前我們只是提出了一種解釋,可能還會有別的解釋,用模式能幫助我們找到更多的機理。」

「在排放源變化不大的情況下,我們的這項研究是可以作為預警的。」不過,趙傳峰強調,在霾的發生上,氣象只是一個輔助條件。

他表示,我國霧霾成因複雜多樣,各個因素在霧霾的發生髮展過程中都有「貢獻」,是各個因子糾纏在一起共同作用的結果。具體到每個過程,霧霾主導影響因子或有差異。

在污染排放不是特別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氣象條件一好,就不會形成霾了;如果本來排放就很嚴重,氣象條件的作用,則體現在霾的持續時間和最大強度上。

因此,趙傳峰指出,治理霧霾的最佳手段永遠是在源頭著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理知識精選 的精彩文章:

一碗蘭州牛肉麵中的地理知識
怎樣把日子過成自己喜歡的模樣?來這裡就知道了

TAG:地理知識精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