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股票是要自己炒還是交給機構?深交所這場「投資者服務季」活動,已經碰撞出火花

股票是要自己炒還是交給機構?深交所這場「投資者服務季」活動,已經碰撞出火花

近日,深交所以「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為契機,啟動2019年「投資者服務季」系列活動,擬在3月至5月持續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專項活動,引導投資者樹立理性投資理念,增強市場主體投資者權益保護意識,凝聚合力共同推動資本市場投資者保護工作取得實效。中國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深交所、中國證券業協會相關負責人出席啟動儀式,來自會員單位、基金公司、媒體和個人投資者代表共240人參加活動。

深交所:完善投資者賠償救濟機制

中國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相關負責人強調,投資者教育與服務是資本市場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工作,證監會黨委高度重視並紮實推進投資者教育保護工作,不斷提升投資者在資本市場的獲得感。一是推動投資者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二是建設100多家國家級和省級投教基地;三是開展「理性投資,從我做起」「明規則、識風險」等投資者教育專項活動;四是舉辦全國證券期貨投教產品徵集活動,激勵各方開發優質投教產品。

深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深交所認真貫徹落實中國證監會工作部署,堅持監管服務並重,始終把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一方面堅決打擊欺詐發行、大股東違規佔用、業績造假、市場操縱、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提升資本市場違法違規成本,增強上市公司回報投資者能力;同時,更有效地、全方位地開展投資者教育與服務,紮實做好投資者訴求處理,進一步推動完善投資者賠償救濟機制,深化投教服務活動,暢通投資者權利行使渠道,健全完善投教產品體系與投教基地建設,強化投教工作機制建設與調查研究,幫助中小投資者提升自我保護能力。

中國證券業協會相關負責人指出,中證協不斷強化行業自律管理,督促證券經營機構為投資者提供優質服務,將投資者教育納入業務環節,承擔投訴處理首要責任,並切實做好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工作。中證協還持續開展糾紛調解化解矛盾,建設國家級互聯網投教基地,促進券商投教基地交流合作,不斷提升投資者服務水平。

首期「股市相對論」辯論賽:自己投資還是交給機構?

在啟動儀式上,第一期「股市相對論」辯論賽如期而至,來自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公眾媒體和個人投資者代表就「中小投資者是應該自己投資還是交給專業機構代為投資」的辯題展開辯論,各抒己見,讓投資者在思辨中找到更適合自己參與市場的方式。

正方:

投資是一場修行 個人投資者應掌握主動

在開篇立論上,正方辯手率先指出,隨著國內資本市場的進一步開放與成熟發展,投資品種日益豐富,個人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和投資目標,自由地選擇投資品種,構建自己的投資組合和資產配置。

正方通過引用《深交所2018年個人投資者狀況調查》中的數據「A股投資者學歷以大學本科及以上為主,佔比60.6%」,指出,隨著投資者教育與保護工作的普及,個人投資者的知識水平和專業度在逐步提升,理性投資理念也在逐步建立,個人投資者完全有能力和意願自己投資。與此同時,監管部門也加強了對違法違規的監管和處罰力度,包括嚴格退市制度、建立違法失信「黑名單」、打擊內幕交易等,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得到進一步保護,個人投資者能在更公平的環境下參與市場競爭。

正方還表示,近年來,國內金融科技的發展,市場更加透明,專業機構的信息優勢逐步削弱,個人與機構更加平等。以往信息透明度較低,專業機構依賴於盡職調查、分析報告等信息優勢獲得超額利潤,而互聯技術的應用可以捕捉和披露豐富的信息,讓中小投資者有更多機會接觸到公司信息、交易數據資源。其強調,「金融科技降低了投資的門檻,創造了普惠金融,個人投資者能夠與機構投資者站在同樣的起跑線上。」

除此以外,正方還表示,投資還是一種修行,通過投資過程,讓自己不斷克服人性的弱點,逐漸變得理性,不斷豐富自己的交易經驗,不斷獲得新的知識,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為下一次的機會奠定基礎,還可以不斷認識新的朋友,了解新的行業,拓寬自己的人生經驗,這是把資金交給機構來投資所完全體會不到,也替代不了的。

綜上所述,正方認為,「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個人投資者早已不是過去的韭菜了,我們自己有能力管好自己的錢」,「個人投資者必須自己的投資自己做主,享受股市人生。」

反方:

機構注重長期投資 更擅長控制投資風險

反方辯手則從機構優勢進行開篇立論。其指出,機構相對個人投資者而言,擁有諸多領域的人才,如投資、調研、數據分析、風控,這些構成了一個有機的團體。

反方還以自身機構為例,「我們的研究員每年有一百多天出差去調研整個市場及企業,我們的宏觀經濟研究員會分析一百多個高頻數據,我們有合規有風控,相對個人投資者,這個差別不是說一根筷子跟一雙筷子的差別,而是一根手指跟一個拳頭的差別,這是機構相對個人投資者最大的優勢。」

「專業的事情應該交給專業的機構來做,此前交易所公布的2018年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7年自然人投資者整體盈利3108億元,2016年為虧損7090億元;2017年專業機構整體盈利11156億元,2016年為虧損3171億元。2017年機構整體盈利金額是散戶的3.6倍。」反方還指出,諸多案例可以證明,機構相對普通的個人投資者而言,更擅長從長遠的角度看待投資,更加註重風險的控制。

與此同時,反方還指出個人投資者一些劣勢「個人投資者講「炒」股票而非「投資」股票,期待更高的不現實收益率,往往想著一周、一個月翻幾番,這大概率會帶來投資虧損。」

反方還以美國投資者結構的演變作為例子,表示「機構投資佔主體的資本市場才是我們想要的理想健康的市場」。反方指出,美國四五十年代機構投資者佔比不到10%,但是到2018年美國的機構投資者佔比到已經超過90%。

因此,反方強調,機構投資者投資途徑眾多、體系健全,以全面消息為考量做參考,並且隨著監管越來越嚴,機構運作趨於規範,投資綜合能力會越來越高。因此,中小投資者應該交給專業機構代為投資。

專家點評:

無論個人還是機構 都需不斷提升專業水平

「一百個人眼中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辯論賽後,點評嘉賓表示,首次舉辦股市相對論的活動的目的並不是說要你死我活地分出一些勝負,證明誰對誰錯,而是希望通過各位辯手分享的觀點,深入交流,給廣大投資者帶來啟發,也希望投資者們在股市的投資路上越來越成熟,越來越成功。

點評嘉賓還表示,這次辯論,正反方看似出發點和目標不太一致。實際上如果有更久的時間進行辯論的話,兩方很可能在某個時段,焦點是重合的。這次的辯題說個人好還是機構好,實際上背後真正的交鋒是,到底是業餘的好,還是專業的好?無論是個人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大多成功的投資者,一定是勝在專業上,未來的投資,專業的人勝出的概率一樣會相對其他人更大。

上述點評嘉賓進一步指出,「如果你作為個人投資者,投資水平已經達到專業的程度,你就可以自己干,個人投資者也可以成為巴菲特;同樣地,如果一個專業化機構,倘若不能不斷提升團隊的知識水平,不能提升整體投資水平,將來就有倒閉的可能。」

精彩活動陸續有來:投資大講堂、走進上市公司……

當日,深交所還發布了「投資者服務季」系列投教產品。《2018年個人投資者狀況調查報告》全面展示深市個人投資者結構及行為狀況;投教微電影《父親的舞台》將傳統文化精粹、家庭親情與培育健康投資文化氛圍相融合,傳遞理性投資、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念;《投資者入市手冊(股票篇)》,精準對接新入市投資者需求,幫助認識投資風險,增強投資能力。

2019年「投資者服務季」啟動後,深交所於3月15日先後舉行了「3.15投資者維權網上諮詢」和「粵港澳大灣區」投教大講堂,在全景網和百度財經網上在線直播,在線收聽20多萬人。其中,「3·15投資者維權網上諮詢」活動,幫助投資者增強維權意識,引導投資者理性投資,該活動吸引了廣大投資者積极參与,共提問297條,深交所及相關單位認真進行在線解答,在線答覆率100%;「粵港澳大灣區」投教大講堂活動中,來自易方達基金以及金石致遠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專家結合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分別向投資者分享了價值投資、理性投資理念和心得,提醒廣大投資者做好投資預期回報管理。港交所的業務骨幹則深入淺出地介紹了香港證券市場體系及互聯互通發展情況,幫助投資者更好了解香港證券市場的發展。

後續,深交所將聯合市場各方力量,持續推出高校公益演講比賽、《投知微課堂》作品徵集評選、會員投教工作座談會、「投教大講堂」、「走進上市公司」、「走進基金公司」、「走進券商營業部」、「走進港股通公司」和「境外投資者走進上市公司」等活動,為打造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奠定紮實的投資者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證券時報網 的精彩文章:

易會滿、易綱、郭樹清、劉士余在會場
多個「714高炮」APP緊急下架,個別涉事平台回應疑避重就輕,行業協會開始自查

TAG:證券時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