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24小時無人圖書館,聽上去很酷!

24小時無人圖書館,聽上去很酷!

24小時無人圖書館,聽上去很酷!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真正立於不敗之地的是人的思想,

我們通過不斷閱讀來獲得智慧的結晶。

不論身處哪個時代,

圖書館的價值對人們來說依舊在。

24小時無人圖書館,聽上去很酷!

李冰

上海魚越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2010年從英國回國至今深耕圖書館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管理系統,在業內積澱優秀口碑和豐富管理經驗;主攻制度創新、市場營銷創新以及服務創新等企業戰略。

即使手機閱讀、線上閱讀正在日益顛覆紙質閱讀,圖書依舊有其不可取代的價值,這也正是李冰從未停止過對未來智能化圖書館的探索和實踐的理由。她向我們描繪了一幅心中的藍圖:跑到圖書館借書不再是人們的主要需求,人們相聚於此,進行休閑社交,靜下心來小坐,重新找回紙質閱讀的喜悅。

那時,圖書館的管理人員越來越少,甚至可能是24小時無人圖書館。機器人承擔了圖書盤點、分揀和上下架的圖書管理工作,它們盤點書目的量級巨大且高效準確,根據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的圖書識別標籤,機器人可以協助人們更快地知道圖書現存於哪個圖書館、所在的具體位置,以及圖書的借閱情況。機器人甚至可以直接完成送書上門的服務。

24小時無人圖書館,聽上去很酷!

24小時無人值守圖書館

而圖書流通的大資料庫,不再是單一館的範疇,一座城市、一個國家,甚至整個地球村,都可以實現圖書的互聯借閱。在這張藍圖裡,智能化圖書館只是智慧城市中一個細分縮影,其更為宏大的願景正是全球物聯網無國界化、全球智能無國界化。

李冰是上海魚越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CEO,正在致力於將人工智慧、大數據、RFID應用於圖書、文化和教育等領域。在她看來,圖書館行業現存的痛點在於圖書盤點、分揀以及上下架的工序佔用了大量的重複性勞動力。在理想的邏輯下,幾十萬冊圖書經過盤點分揀,重新上架,會歸類在固定的書目分類里;而實際情況是,讀者根據電腦系統索引,在相應書架上未必能找到這本書。

24小時無人圖書館,聽上去很酷!

圖書管分揀機器人

圖書盤點機器人主要解決的正是如何把書找到的難題,它呈現的數據更為精準。讀者根據優化的讀書查詢系統找到圖書的位置,也可以用手機掃描相關的二維碼找到取書的路線。如此一來可以節省讀者找書的時間,準確率高達97%。

盤點機器人能做到每小時盤點32000本圖書,是手工盤點速度的30~40倍。魚越號在2019年即將上市的分揀機器人、上下架機器人,不但能自動完成分揀,把圖書放到相應位置,還可以把圖書取給讀者,實現圖書館系統的全自動化、全智能化。

24小時無人圖書館,聽上去很酷!

圖書盤點機器人

生活周刊×李冰

Q:你理解的創新是什麼?

A:其實我們公司並不屬於真正意義上的創新,而是舊工程改造。我們在傳統行業深耕了十幾年,而現在的許多創新型企業生存的時間其實很短。我看過一本書叫《跨越鴻溝》,是傑弗里·摩爾所著的產品創意營銷書籍。作者的觀點是:當我們認為自己在干著一件創新的事,其實沒有人認為你是在創新,都以為你在胡思亂想。

當你沿著所定的方向走過一段路程之後,會發現終點和你來時的起點,可能根本是南轅北轍。創新,對於市場來說,更是難上加難,而企業要做的就是跨越這道鴻溝。跨越的方法有很多,像我們就是用已有的RFID系統來維繫一部分老用戶,在可以自己養活自己之後,再來研發未來的可能性。熬過幾年,達到一定的銷售額後,能實現自我造血,這條鴻溝就跨越了。也有一些科技技術,需要資本的注入來幫助它們跨越鴻溝,完成未來的願景。這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很多公司都很難跨越這道鴻溝。

Q:與手機和線上閱讀相比,你覺得現在的圖書館靠什麼讓讀者親近?

A:現在的圖書館解決人們閱讀需求的方式無非有兩種。第一就是設置城市書房,比如說你一出門就可以看到一個城市書房,可以很方便地進去借閱圖書。這方面,溫州就做得很好。溫州這麼小的地方,大概有100多家城市書房,你隨便到哪個地方都能看到一個城市書房,普及率極高。

第二就是提供借閱直接到家的服務,這樣的話即使你不去圖書館,也可以把書借閱回家。這些方式都能引導讀者多看紙質書,走進圖書館。設想好圖書館提供的服務以及服務的功能性非常重要,人們跑到圖書館一定不是去看電子書的,他們還是更喜歡場景化的閱讀體驗。所以我認為閱讀的美好性以及學習性、體驗感是電子書永遠無法取代的。

24小時無人圖書館,聽上去很酷!

Q:你怎麼看待智慧圖書館和智能圖書館的差別?

A:圖書館可分為智能圖書館和智慧圖書館,兩者並不是一碼事。現在的主流觀點提倡的多半是智慧圖書館,在本身沒有任何生命力的東西里,加入人的邏輯思維(智商),就變成了智慧圖書館。而智能圖書館可以通過人工智慧解放人力投入。智慧圖書館又分為軟體和硬體,智能化就是無人化,而智慧則需要具備自控和操作能力。

換言之,智慧城市是一個虛擬的概念,它要求這個城市具備自控、自我管理的能力。最開始,我們不是一家機器人智能公司,而是專註於圖書盤點領域的改造者,和物聯網建設不可分割。我們相當於經歷了傳統前三代的圖書盤點設備,從手持機器發展到機械手臂、推車,再到智能盤點系統。智能圖書館盤點系統,包括了圖書盤點、分揀、上下架,未來都能實現人工智慧化。

Q:這種智能化圖書館,對普通讀者來說,會如何受益?

A:讓生活方式發生質變。我們所處的上海這種大都市,其實大家很想去圖書館看書,可是工作忙,距離又遠,怎麼辦?未來,通過盤點機器人、分揀機器人,可以精準實現借閱到家這種行為。之前,圖書館也設想過提供借閱到家的服務,就物流運輸而言,並不難實現,而且成本也比較低。

但是,按照現有的圖書館盤點管理體系,精確鎖定一本書並實現外借到家就很難實行了——很多圖書是在全市範圍內的圖書館裡流通的,讀者要借閱的這本書在哪家圖書館、具體在什麼位置、一共有幾本、目前的借閱狀態等信息未必會同步跟上。而且就算你根據索引鎖定了書架,可能這本書根本就不在那裡,要找到那本想要的書實在是太難實現了。所以必須首先通過智能化圖書盤點採集大數據,然後才能實現其他智能化借閱服務。

24小時無人圖書館,聽上去很酷!

Q:你在英國留學多年,那裡有智慧圖書館嗎?有沒有國外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

A:我當時住在倫敦,倫敦在不同地區建有區域圖書館,圖書大多是捐贈的,按類別提前分布好,書的流通量也很高,免費借閱。有很多人在圖書館裡看書,但因為圖書館的體量很小,尚未採用智能分揀。

因為體量不一樣,根本無從借鑒,其實我們中國的圖書館已經做得相當好,我們需要根據國情探索自己的路。我覺得它的未來可以分為兩塊,一塊是硬體設備的智能化,還有一塊是軟體設備的智能化。硬體設備的智能化就是圖書智能盤點系統這一塊,軟體設備就是整體實現圖書館的智能控制,包括所有的燈光、門禁、廣播系統、電路集成系統等等,能夠在一個智能平台上統一控制,這比較像真正意義上的24小時無人圖書館。

未來說

圖書館藍圖

通過智慧圖書館的藍圖,讓人工智慧帶來城市的便捷,生活的舒適,也讓紙質閱讀的溫度走進千家萬戶。

延伸閱讀:

本文刊載於《青年報》總第10982期,《生活周刊》第1764期。圖片由CreatAR Images提供,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並註明「來自生活周刊,微信號lifeweekly1925」。

24小時無人圖書館,聽上去很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周刊 的精彩文章:

這麼令人髮指的爛片,為什麼粉絲爆棚,連權游之父也去捧場?
有些人的「愛」,比《流浪地球》里的世界末日還可怕

TAG: 生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