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棍棒教育VS寬鬆教育,BBC跟拍6位媽媽,不同育兒方式揭驚人差距

棍棒教育VS寬鬆教育,BBC跟拍6位媽媽,不同育兒方式揭驚人差距

和世界上的許多媽媽一樣,在生小孩之前,Cherry Healey (BBC知名主持人)認為養育孩子大概可以用三個詞來概括:1.輕而易舉;2.十分無聊;3.出於本能。

但當她真正成為一個媽媽時,她發現當初的自己還是「too young too simple」,養育孩子絕非想像中那麼簡單,當寶寶一次次偏離她的指導軌道,現在她的心情也可以用三個詞來概括:1.非常複雜;2.充滿挑戰;3.需要幫助!!!

棍棒教育VS寬鬆教育,BBC跟拍6位媽媽,不同育兒方式揭驚人差距

Cherry Healey 是BBC知名主持人,同時也是一位新手媽媽,有個18個月大的女兒 Coco。和其他媽媽一樣,她對女兒的成長抱有很多的期待,當然,最大的願望就是女兒能夠成長為一個快樂且成功的人。

但是,期望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顯然, Cherry 在當媽媽這方面並沒有什麼經驗,她的大部分養育行為都是出於本能。

比如,一歲多的Coco 不喜歡坐在她的高腳椅上,直覺告訴Cherry,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吃飯時間嘛,放鬆更重要。

但放縱的結果就是,Cherry 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裡,都要在午飯時間拿著碗追著女兒滿屋子轉悠,企圖勸她吃點東西。想要帶著Coco安靜地在餐廳吃個飯或者在咖啡店裡喝杯東西,那更是天方夜譚。

而隨著Coco越長越大,她逐漸擁有了自主的意識和想法,開始越來越多地嘗試挑戰媽媽的權威,這樣類似的挫敗也越來越多,再聯想到未來的青春期、叛逆期,抽煙、喝酒、談戀愛,每一個可能出現的問題都讓 Cherry 異常苦惱,以及不知所措。

Cherry 意識到,好父母並不是一夜之間產生的,自己需要趁早決定自己想要成為怎樣的母親,但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才是最合適的呢?我應該更嚴厲?還是應該做個樂天派,給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呢?

棍棒教育VS寬鬆教育,BBC跟拍6位媽媽,不同育兒方式揭驚人差距

帶著這些疑問,Cherry 開始在網上查閱資料,閱讀書籍,並嘗試與其他 6 位媽媽交談,通過深入觀察這幾位媽媽的不同養育方式,她發現,這些媽媽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影子,同樣,不同的做法也帶來了教育成果的差異,Cherry 認為,她們的經驗之談對自己以及其他媽媽都有著很大的借鑒意義。

於是,以Cherry作為新手媽媽的困惑為基礎,BBC拍攝了一部紀錄片,記錄了這幾位媽媽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名字就叫做《天下有所謂「正確的養育風格」嗎?Cherry的養育困境》( Is There A Right Method to Parenting? Cherry』s Parenting Dilemmas)

「媽媽根本不愛我,她只想讓我當乖乖女」

Cherry 第一個拜訪的是 Lyndsey,她有兩個兒子 Cameron 和 Logan, 還有一個14歲大的女兒 Abby。

棍棒教育VS寬鬆教育,BBC跟拍6位媽媽,不同育兒方式揭驚人差距

在養育三個孩子的過程中, Lyndsey 感受到了不小的壓力,特別是和大女兒 Abby 的相處,變得越來越困難。

從 Abby 11歲開始,媽媽 Lyndsey 就發現了女兒的叛逆行為。為了約束女兒的行為,她只能趁女兒不在家的時候翻看、檢查她房間里的物品,當 Lyndsey 和 Cherry 說起她在女兒衣服口袋裡曾發現大麻製品時,聲音有些哽咽。

Lyndsey 表示,自己可以理解青春期少女的叛逆心理,但這並不代表孩子可以為所欲為,作為一個母親,她同樣需要女兒對自己有著最基本的尊重。然而現實讓 Lyndsey 感到無比憂心和焦慮,她害怕女兒不服管教,不知改變,更害怕母女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無法逾越。

14歲的 Abby 是個陽光可愛的女孩,在學校里很受歡迎,對未來也有著自己的規劃。她向 Cherry 展示自己手上的紋身,還聊到未來想要成為一名紋身藝術家,然後移居美國。

但媽媽的態度讓她感到挫敗。她覺得媽媽從來不為她感到驕傲,總是批評她差勁又自私,甚至在過去的一年裡,她只聽到過一次媽媽說「我愛你」......

這樣的對待讓 Abby 萌生了一個想法,那就是媽媽根本就不愛我,媽媽只是希望自己變成完全不同的乖乖女孩,但那是不可能的。

在 Abby 的反覆保證下,一周後,Lindsey 終於同意她去看演唱會了。但當 Abby 和朋友們聚到一起,馬上就把對母親的承諾拋到腦後,不僅未成年飲酒,而且髒話不斷,看到人群中醉醺醺的 Abby,作為觀察者的 Cherry 感到無奈而痛心,她無法幫助 Lyndsey 解決眼前的困境,更為未來女兒可能出現的叛逆期問題感到擔憂。

由於 Abby 未成年飲酒,Cherry 電話通知了 Abby 的媽媽, Lyndsey 聞訊趕來。女兒一而再再而三的「違約」讓她心寒又氣憤,兩人稍微緩和一點的關係再次凍結。

最後,她不得不求助於家庭關係專家,雖然專家給了母女倆一些建議,但 Lyndsey 依舊感到十分困惑和迷茫,她不知道,養育的正確方向到底是什麼。

犯錯就要罰站

Cherry 第二個拜訪的是一個崇尚傳統嚴苛教育風格的家庭—— Paul 和 Nikki 擁有兩個孩子,夫妻倆對兩個孩子的日常生活和行為習慣有著明確的要求,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通通白紙黑字,列好條款。

棍棒教育VS寬鬆教育,BBC跟拍6位媽媽,不同育兒方式揭驚人差距

比如,進門必須要穿拖鞋;在家裡,吃飯和喝水都只能在餐桌上進行,窩在沙發里吃著零食看電視,想都不要想;待人要有禮貌,請求幫助時必須要說「請」和「謝謝」。

孩子犯了錯,或者出言頂撞父母,那就要乖乖到門外罰站。如果對爸媽不禮貌,就要受到懲罰,到室外罰站,即使在黑燈瞎火的晚上也不例外。

Paul 認為這樣的小懲戒對於管教孩子來說是十分有用的:「如果他們不想上床睡覺,我們會讓孩子去室外罰站,也許是30秒或者一分鐘,雖然時間不長,但再回屋,睡覺這個指令執行起來就不會困難了。如果面對孩子偶爾的不聽話,父母只是出言威脅,而不是真正採取懲罰措施,那麼孩子們會覺得這只是「虛張聲勢」,根本不足為懼,也就不會改正自己的行為了。」

在這樣的養育理念下,兩個孩子都很聽話,吃完飯還會主動幫爸爸媽媽收拾碗筷,清洗盤子,父母也不干涉他們的熱情,對他們的加入表示十分歡迎。

但讓 Cherry 感到不能接受的是,當兩個孩子不聽話時,Paul 和 Nikki 會選擇嚴厲地打孩子,頻率大概是每周兩到三次,雖然下手不重,但 Cherry 依舊覺得「暴力會滋生更多的暴力」,因此這樣的養育方式並不妥當。

Cherry 回憶起自己的小時候,只被爸媽打過兩次:一次是因為自己用刀子把沙發割開、一次是因為橫穿馬路。Cherry 也感到十分害怕和後悔,並且再不敢犯。因此她認為,父母的責打應該只針對非常嚴重或錯誤的行為,過於頻繁的責打只會讓孩子習以為常,而不是深刻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

「我希望我的孩子可以得到最好的東西」

Cherry 第三個拜訪的對象是個28歲的單親媽媽Chantel。

她撫養著三個孩子,需要同時做三份工作,她是大腿舞女、美甲師,還要兼職服務員,有時候需要持續工作到凌晨4點鐘才能下班回家,這樣算下來,幾乎都沒有休息時間。

棍棒教育VS寬鬆教育,BBC跟拍6位媽媽,不同育兒方式揭驚人差距

但 Chantel 別無選擇,她把對三個孩子的愛化成了物質上的滿足,家裡的角角落落都堆滿了各種各樣的玩具:「我希望我的孩子可以得到最好的東西,想要什麼都能去買。」

每天凌晨5點才能入睡,但到了早晨8點,當 Cherry 敲開 Chantal 家的門時,發現她早就已經起來了,因為她五歲的小女兒 Kamiya 需要媽媽的陪伴。

Chantal 困得直打哈欠,頭也很痛,但還是要強打起精神,陪孩子滿屋子轉悠,還要解決他們隨時隨地爆發的哭鬧。

Chantel 理所當然地覺得,周末陪孩子們最好的方式就是給他們買玩具,逛了3個多小時,三個孩子花了130多英鎊,但他們的臉上並沒有出現預想之中的快樂,他們早已對媽媽「慷慨」的行為習以為常,家裡的玩具堆積如山,這些已經無法帶給他們快樂。

兩個男孩子不好好坐著吃飯,在商場里追逐打鬧,Chantal 怕他們摔跤或是撞到別人,於是威脅說:「你們再亂跑的話,我就不帶你們買玩具了。」顯然,玩具對孩子們的吸引力並不大,媽媽的權威也沒有建立多少,因此兩個孩子都只當沒聽見......

Cherry 認為不能用簡單的物質取代耐心的陪伴,對於孩子們來說,玩具或許一時新奇,但不會帶給他們永久的快樂。她希望女兒 Coco 感受到自己的愛,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份愛沒有界限,一味的遷就和妥協並不能換來孩子的順從。

打定了主意,Cherry 決定花上一整天解決女兒不愛吃正餐、總想著吃零食的不健康行為。

和往常一樣,Coco 對 Cherry 做的義大利面不屑一顧,她又哭又鬧,就是不肯乖乖賞臉吃飯。但這次, Cherry 沒有向女兒妥協,她放下碗,也不給女兒任何零食,一大一小兩個人在家乾耗著。

棍棒教育VS寬鬆教育,BBC跟拍6位媽媽,不同育兒方式揭驚人差距

終於,在絕食11個小時之後,Coco 感到了飢餓,主動拿起了勺子,開始吃飯,一旁的 Cherry 露出了一個難以置信的笑容,像是戰場上久違的勝利。

「我要保護好兩個寶貝」

除了吃飯,還有一件讓 Cherry 頭疼不已的事,那就是帶 Coco 出門,不僅要時刻提防著女兒在馬路邊亂跑亂撞,還要擔憂時有發生的兒童誘拐案件,她想,到底在孩子多大的時候,自己才有勇氣放任她獨自出去玩耍呢?

帶著這樣的疑問,她拜訪了一位媽媽 Fay。

對於Fay 來說,保護好兩個寶貝的安全是她每天最重要的課題。

Fay 和老公帶著兩個女兒住在一所公寓里,在她看來,公寓範圍之內可以被認定為是安全的,公寓之外則是實打實的危險區域。因此,她不允許孩子們獨自出門玩耍,她們最經常活動的場所,就是樓下封閉的網球場,因為 Fay 在家裡推開窗戶,就能看到女兒在網球場里的身影。

Fay 經常會和兩個女兒講述可怕的案件,提醒她們注意陌生人和騙局,在 Fay 的影響下,大女兒 Alice 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恐懼,她害怕和陌生人交流,對誘拐和謀殺也充滿了不好的想像。

Fay 平常帶兩個孩子出門時,總是一手牽一個,一刻也不敢放鬆。

棍棒教育VS寬鬆教育,BBC跟拍6位媽媽,不同育兒方式揭驚人差距

不僅如此, Fay 還私下裡收集整理了一堆犯罪案件,對於 Fay 來說,這個世界很危險,每天都有不同的案件發生,每天都有不同的生命逝去,而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平安長大,那麼他們就一秒都不能離開自己的視線。

或許這樣的想法過於「驚弓之鳥」,但對於所有的媽媽們來說,對孩子「放手」,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堅持讓孩子在家接受教育

Kate 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同時也是一位素食暢銷書作家,她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有著自己的見解和思考。

雖然是周一的早晨,但 Cherry 預想之中一片手忙腳亂準備上學的場景並沒有出現,因為 Kate 堅持讓三個孩子在家接受教育,因此早上可以睡到自然醒,一般在9點鐘左右,孩子們才會陸陸續續起床,準備一天的學習。

Kate 幫孩子們的課程安排得井井有條,包括幾點鐘學習數學,幾點鐘學習色彩和繪畫,

除此之外,Kate 也教導他們學習一些生活上的技能,比如如何洗碗、打掃房間等等。

Kate 在一個紀律嚴格的女校長大,學校各種規定,籠罩著一股濃厚的學術氛圍,這讓 Kate 一度喘不過氣來。

誠然,她認同這樣的教育也許可以培養出傑出的律師和醫生,但對於自己而言,這樣的生活本身並不美好。

對於自己在家教育的方式,她並不感到擔憂,因為她認為學歷證書並不是未來社會最具有決定權的東西,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成為一個「nice person」,擁有好的行為才是至關重要的事情。

棍棒教育VS寬鬆教育,BBC跟拍6位媽媽,不同育兒方式揭驚人差距

因此,在 Kate 的養育理念里,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13歲的大兒子現在已經可以自主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並且通過網路課程學習自己感興趣的課題。

課餘時間也是自主分配的,剩下的時間,他會用來寫科幻小說,目前已經寫了將近97頁。

在和這個13歲男孩交談的過程中, Cherry 發現他並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相反,他對寫作由衷地感興趣,並且對未來充滿幻想,他期待有朝一日能夠成為一名暢銷書作家。

Kate 一家其樂融融的相處模式讓 Cherry 感慨不已,她十分認同 Kate 的「自由型養育方式」,這對於構建和諧的母子關係來說,無疑是一個正確的方式。

但問題在於,大多數的家長可能無法在家滿足孩子的教育需求,因此,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意識是可以落實的,但「在家教育」卻要三思。

絕不輸在起跑線上

Cherry 拜訪的最後一位媽媽是 Emily。

Emily 可以說是典型的中國式家長了,她的教育理念就是比較、競爭、「絕不輸在起跑線上!」Emily 為兩個女兒精打細算,各種補習早教多管齊下,只是為了兩個女兒能夠一路領先同齡小朋友,考上優秀的大學,取得合適的工作。

Emily 自己本身就是成功人士、精英代表,她16歲就被牛津大學數學系錄取,一步登頂,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學霸。

面對 Cherry 的質疑,Emily 表示,自己的進取心只是為人父母的常態,從孩子出生到長大,每一個階段都離不開對比,哪怕是孩子出生早晚,都要擺在檯面上說一說,因此競爭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否認競爭才是自欺欺人。

話雖如此,Emily 的女兒們是否就能夠坦然接受媽媽的「精英式競爭教育」呢?她們能夠抵抗如此的高壓嗎?

星期六的早上,Emily 送大女兒去上語言課,自己則在家陪伴小女兒,順便給小女兒進行拼圖早教,對著動物圖畫,Emily 耐心地陪她練習不同動物和叫聲的匹配遊戲。

大女兒已經是上學的年紀,數學輔導班、英語輔導課是一個接著一個,雙休日還有芭蕾課、舞蹈班,不僅每晚都有作業,偶爾還會有小測試。而每周的課後輔導, Emily 總是陪伴女兒左右,因為這樣她能夠更直接地看到女兒的進步。

Emily 表示,現如今的社會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當找工作變得愈加艱難,她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幫女兒打好學習基礎,讓她有能力和機會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

但 Cherry 同樣有個疑惑,如果母親步步緊逼,一旦孩子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那麼孩子該如何面對媽媽的期待,媽媽又該怎樣解決心理上的落差呢?

不過,看到這樣激進的 Emily,還是讓 Cherry 的內心感受到了不大不小的震撼,她隱隱懷疑,自己是不是做得還不夠,於是趕緊回家翻出幼兒讀本和字母海報,開始耐心早教......

棍棒教育VS寬鬆教育,BBC跟拍6位媽媽,不同育兒方式揭驚人差距

看完整部紀錄片,我們能夠發現,面對教育孩子這個問題,沒有一位媽媽擁有所謂的最優解,不同的養育方式都有著不同的困惑、挫敗以及收穫,在養育過程中,碰壁和失敗都是常事,媽媽和孩子們一樣,在挫折中反覆反省、不斷成長,才能最終找到合適的教育路徑。

(來源:搜狐教育 精英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