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道士下山抗日,留下一句「盛世便回」,如今道觀只剩一人

道士下山抗日,留下一句「盛世便回」,如今道觀只剩一人

道教和佛教在我國都有悠久的歷史傳統,但是在對待處世的觀念上卻完全不同。在當代,我們總能看到佛門打開,香火鼎盛,但是傳統道教卻很少見到如此情況。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佛教講求「無為」,對於亂世很少參與。而盛世時為人們講經念佛,祈求人們心態安和。而道教講求的卻是「:亂世下山救人,盛世閉關修行」。這完全是兩種處事模式,在當年日本侵華時就有所體現。

這一切要從華北某道觀講起,這道觀僅有一人。而在人們問到他為什麼只有自己時,故事開始了。在抗日戰爭期間,日寇的炮火下,我國民眾民不聊生,土地滿目瘡痍。此時,人們心中抗日情懷尤為強烈。但是這樣的話是針對普通百姓,對於修道之人,原本沒人會提出過多要求,但是道家的「入世」理念得到傳承。「師傅帶著師兄們下山抗日,留下最小的我看守道觀」,可是道長當時沒有想到的是,這一等就等了50年。

道長的師傅就是狼牙山李圓通道長。1941年,抗日戰爭中期,日寇侵入晉察冀,抗日力量每日都面臨著戰士的犧牲。而此時,李道長帶著徒弟們挺身而出。周圍人對於李道長的了解僅限於醫術精通。但是從未有人想到在山河破碎之際,道長竟然帶著眾徒弟融入了抗日戰爭。在能力範圍內,修建防禦工事,運送情報,甚至直接在戰場上兵戈相見。據記載,狼牙山五壯士中存活下來的宋學義和葛振林就是被李道長施救。

戰爭是無情的,1943年,日軍攻佔狼牙山,道長的徒弟們離開人世,而李道長因外出送情報而幸免於難。抗日戰爭結束後,道長並未回到道觀,1952年道長開始雲遊各地,行至北嶽恆山後停留。由於醫術高超,本著治病救人的理念在渾源縣為百姓治病,很快便名聲大噪。但是老人由於年邁,在當地停留時件有限,在之後再次雲遊,至終南山後,再無消息。

「盛世便回」這是李道長下山之前的交代。50多年過去了,現在的道觀剩下的僅有當年最小的小師弟。在華夏狼煙四起之際,道長們入世求和平,願為祖國奉獻上自己的生命,願用自己的安全換取國家的太平。這樣的行為依然拋棄了自己的安危,也許「盛世便回」的下一句就是「不回便不回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向東向南看 的精彩文章:

一戰最美女間諜,幾番話讓五萬士兵白白送命,下場極其凄慘
飛機失事概率比車禍還小,出現就意味死亡,五次災難性的航空事件

TAG:向東向南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