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沒人能在 Jake Phelps 和他的《Thrasher》面前定義什麼是「酷」

沒人能在 Jake Phelps 和他的《Thrasher》面前定義什麼是「酷」

text /VV

editor /VV

天氣日漸溫暖的三月,本該是滑手們最為開心的時節,因為伴隨著逐漸升高的氣溫,一整個冬天的厚重的衣物將不再成為他們滑板時的負擔,然而,就在這個本應讓人振奮精神拿起滑板佔領街頭的季節,滑手們卻在遭遇著自己的寒冬。先是知名滑板雜誌《TransWorld Skateboarding》正式宣布從今年3月起,運營了36年的紙質雜誌將停止發行,從4月號後,《TransWorld Skateboarding》將由紙質版專為電子版。而沒過多久後,噩耗再一次傳來,3月14日,被滑手們譽為「聖經」的滑板刊物《Thrasher》的主編Jake Phelps不幸逝世,享年56歲。

加利福尼亞是滑手們的天堂,幾乎每一個在充滿陽光的加州長大的孩子都具備了得天獨厚的滑板環境,1962年,Jake Phelps正是在那裡出生,在加州度過了自己人生的前11年後,因為父母的離異,Jake跟隨自己的母親搬家至了馬薩諸塞州的一個近海小鎮馬布爾黑德,在那裡,他開始認識到這個世界的殘酷,作為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他見識到了自認為最「男人」的運動——街頭曲棍球,同時,他也見識了發生在身邊的種族歧視。雖然在街上打曲棍球的男孩子們才是最能夠吸引女生目光的,但是骨子裡的加州血統還是讓他在1976年4月13號下午4點第一次站上了滑板。自那一刻,Jake Phelps意識到,滑板似乎是他在這個年紀唯一能夠負擔地起的快樂源泉。

Zero Gravity滑板公園

「家人、姑娘們,甚至是我家的狗,都對我滑板的事表示了反對,但是我的滑板並沒有。」即使是在雨天,那塊滑板都在「引誘」著Jake Phelps上街滑板,很快你就能每晚在Jake附近的街區聽到他的用滑板與地面摩擦出美妙的音符了。滑板公園在那時少之又少,因為大家都不理解滑手的行為,更別提為他們建設精神樂土了。然而一位中年人在看過街邊報攤上的滑板雜誌後,在生產糖果的Necco wafer工廠附近建設了一座滑板公園,名為Zero Gravity。1977年,Jake開始了自己在那裡的工作,他將Zero Gravity稱作是一個「死亡陷阱」,因為在那裡,他的名字第一次上了當地醫院的急救患者名單。

沒過多久,Jake得到了自己滑板生涯的第一份贊助,在滑板熱潮中,百事這個生產飲料的廠商也闖入了這個行業。還在上學的Jake每天叼著香煙滑著滑板在學校四處遊盪,還煞有介事地像街上的那些人一樣用著自以為很酷的手勢暗號,當然,他從不用那些能為他滑板提供安全保障的護具,為此,他沒少受到來自贊助商百事的責備,那時他一周就能夠靠滑板賺到500美金。70年代末,Jake Phelps的學生時代結束了,他輟學了。幾乎在同一時間,滑板熱潮也像他的學生生涯一樣,突然的結束了。「所有人都放棄了,也包括百事。」

《Thrasher》創刊號

滑板「完蛋」了後,最受打擊的便是像Jake這樣對於這項運動有著無限熱愛的人們。然而在這樣的背景下,滑板成為了一種象徵著朋克和硬核的反主流文化。在這一黑暗的時期接近尾聲的時候,1981年,《Thrasher》雜誌創立了。起初,這本刊物誕生的原因是名為Fausto Vitello和Eric Swenson的兩個舊金山商人為了推廣自己生產的滑板橋,對了,他們的品牌叫Independent。《Thrasher》的風格在當時可以說是相當激進的,這一點從他們雜誌的卷首語就能夠看出來。

80年代初期,Jake搬到了舊金山,他在一家名為Concrete Jungle的滑板店找到了自己的工作,在那裡,Jake第一次遇到了將自己與《Thrasher》聯結到一起的Kevin Thatcher,Kevin Thatcher是《Thrasher》雜誌的第一位編輯,他找到Jake並想讓後者幫忙寫一些滑板產品評測專欄,1986年,Jake的文章開始發表,不過他有時候也會在文章中發發牢騷:抱怨一些供貨商未能夠提供詳細的產品信息,亦或者責備他們寄來了並沒有什麼用的樣品。同時,Jake還在文章中尋求一些滑手對於產品的反饋。這也是Jake編輯生涯的開端。

沒過多久,Kevin Thatcher在《Thrasher》位於獵人角的總部為Jake謀了一份差事,Jake的工作是在物流部門負責打包那些印有「Thrasher」字樣的服裝和帽子,他在打包這些用來推廣雜誌的周邊產品時,一定想不到在30年之後,這些服裝產品卻成為了「Fuccboi」們的標配,工作之餘,Jake常常會去到樓上的編輯部休息。那時候的《Thrasher》編輯部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在這裡工作的一些人是並不會滑板的,於是便經常向他詢問一些關於滑板的問題,Jake也盡自己所知相告,雖然在他眼中,那些人只是一些「只會打打字的蠢編輯」罷了。《Thrasher》創始人之一Fausto Vitello發現了Jake總是能夠幫上一些關於雜誌的忙,便經常會跑下樓詢問Jake一些關於雜誌的意見和建議。有時Jake會非常直接地告訴他的老闆,「這招根本沒出來」、「這張圖沒什麼用」、「這內容爛透了」,Fausto Vitello便會跑上樓,告訴編輯們第一手的反饋,並讓他們解決掉Jake的這些不滿和抱怨。1993年,在受夠了樓上樓下兩邊跑的死循環後,Fausto Vitello將Jake Phelps的辦公地點挪到了樓上,Jake正式成為了編輯部的一員。

滑手們在EMB滑板

大約也是在那個時代,舊金山開始成為滑板運動的中心,位於Embarcadero(滑手們稱之為EMB)的Justin Herman廣場成為滑板的麥加聖地,滑手們開始聚集在那裡創造出無數的新招數。然而Jake Phelps並不在意出現在這條高科技產業大樓雲集的大街上的滑板活動,在《Thrasher》第九期的時候,他已經成為了這本雜誌的編輯,他在那本雜誌的封面上放了一個墓碑,宣稱「滑板已死」。他在卷首語激進地寫道,「未來的年輕人們根本不會願意去滑板,現在他們看到的都是一幫滑手在做一些根本不能成的招,然後不斷失敗,不斷憤怒,怎麼會有人能理解這些行為,換句話說,誰會願意做這樣的事?」

Jake Phelps的文風要比Kevin Thatcher激進得多,同時也更加生動。Jake開始在雜誌上刊登一些由讀者發來的照片,並從中選擇一張將最差的圖片,並冠以「月度最差」的名號。Jake還選擇了一些觸目驚心的傷口做成專題,專題的名字則是「Hall of Meat」。1995年,他將「最不招人待見獎」頒發給了一名叫Billy Pepper的滑手,次年,「15個最不招人待見的滑手」專題中,Billy Pepper名列第四,這讓這名叫做Billy的朋友帶著怒氣拜訪了《Thrasher》編輯部,當Jake還在想這位不速之客是誰的時候,他的臉已經被Billy重重地打了上去。當然Jake也有自己報復的辦法,那就是將這位滑手永遠地在《Thrasher》上除名,事實上,歷史中至少有四位這樣的職業滑手享有過此待遇。

1993年,Jake Phelps成為了《Thrasher》雜誌的主編,正是在這個總是帶著眼鏡,穿著Carhartt Duck Vest的硬漢的帶領下,《Thrasher》才得以達到了「滑板聖經」的高度。甚至從某種程度上講,Jake的風格超越了原本Fausto Vitello和Eric Swenson對於這本雜誌的定位,無數默默無聞的滑手因為《Thrasher》被人熟知,甚至成為傳奇。

儘管Jake被很多人罵做「混蛋」,但是他的所作所為還是很深重地影響到了滑板文化的發展,Jake一直以他自己直言不諱的方式表達著自己的看法,對於年度最佳滑手這一獎項,亦是一樣。年度滑手的名單由《Thrasher》委員會決定,而Jake本人每一次也都會參與到這個過程中,他自己聲稱自己有一些決定性的權力,對於一些人氣滑手,Jake也總是能發表出一些出人意料的看法。他並不會在社交媒體上發起投票,這些滑手成為年度滑手與否,都憑藉著Jake的喜好。而Jake的判斷標準很簡單:這個滑手夠不夠硬核、夠不夠快、出的招夠不夠狠。

從創刊至今,《Thrasher》一直保持著自己獨特的美學和態度,Jake始終堅持「沒人能告訴《Thrasher》什麼是酷的,任何人都可以在激浪的比賽中做出一個超級狠的大招,但是《Thrasher》從來不屑於去討論它」。這樣的的聲音已經被滑手們理解為是一種真正的硬核。也正是Jake Phelps數十年如一日的態度和作風賦予了《Thrasher》強烈的人格特質。

還記得三年前Jake在社交媒體上怒罵那些穿著Thrasher T恤的名人們,「我們才不會給Justin Bieber或Rihanna這樣的小丑們寄衣服,街頭才是最真實的地方,還有比流血和傷疤更真實的東西嗎?」在Jake眼中,Thrasher T恤是真正的滑手們的制服,說實話Justin Bieber的滑板技術並不差,只是或許他過分想要變得「街頭」的嘗試並不能入了Jake的法眼,他是不夠硬核,但是名人的加持總是能夠帶動產品的銷量,在各大潮流、街頭品牌尋求這樣的帶貨效應時,Jake選擇了反其道行之。即使像是《Vogue》這樣的主流時尚媒體都稱「Thrasher T恤能夠讓不會滑板的人看起來像個滑手」,Jake還是對於此表示了憤怒,這絕對不是Jake想要蹭上這些名人的熱度讓Thrasher站上潮流的風口浪尖,這是滑板人骨子裡的傲氣,T恤和帽子只是雜誌想要帶給硬核滑手們的一種特殊的儀式感,不能夠淪為商業環境下潮流的工具。

回顧Jake的一生,在這次真正意義的離世之前,他已經「死了無數次」:曾被毒販用刀子刺傷過胸部;差點在安提俄克開車時遭到槍殺;被劇毒蜘蛛咬而差點失去胳膊;在澳大利亞的翻車;以及另一次在澳大利亞摔到了自己的頭部;以及無數次的骨折,Jake擁有著200餘頁的病歷記錄,他說自己在醫院待著的時間,甚至要比一些人在監獄裡的日子還要久。

這一次,Jake Phelps真的離開了我們,2019年3月14日,Fausto Vitello的兒子Tony Vitello在《Thrasher》的官方Instagram上發布了一篇很長的悼詞,以紀念這位滑板界的傳奇人物。

「Jake Phelps 是一個真正的滑手,但是這個標籤對他來說還是分量太輕。因為除了他帶給世界的巨大影響之外,他更是一個獨立於世界之外的偉大的獨立個體。當我們摯愛的人離開,或許有時我們會去美化他們人生履歷生,有時,我們會去說服自己,從而接受他們的離去。這些或許能夠給我們一些安慰,撫慰我們的心靈。但是 Jake Phelps的離世,會讓人認真地開始思考——人的一生究竟有多短暫?他看過了太多景色,把生活過到了極致,關於感悟生活,他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天才,但是對於讀著這段文字的你們來說,他是一個滑手,是《Thrasher 》雜誌的主編。我希望你們明白,沒人比 Jake 更熱愛滑板和這一文化,正如我們需要食物和水來生存下去,Jake需要滑板來幫助他血液循環。對他來說,滑板不是愛好,通勤工具或者生活方式——滑板是他的氧氣。在這之外, Jake決不妥協,他總是橫眉冷對,言辭激烈,但是與此同時,他也同樣恪守自己的承諾。他從不猶豫,一般情況下,你只能看到兩種結果——他興奮地揮舞著拳頭,傾注屬於自己的生活;或者血肉模糊地撞向地面和建築物。我記得他曾經說過,『我從不後退,我只會一直朝前走,因為後退就意味著有所猶豫。』Jake一路大步向前,我們不需要去神化他的過往,因為他就是神話本身,我們愛你,Jake。——Tony Vitello」

我們多麼地希望Jake這次能夠像以往一樣化險為夷,但是這一次他真的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他鐘愛的滑板,離開了這些愛戴他的滑手或者恨他入骨的人們。不過我們相信,Jake Phelps心中的那一團火焰亦會與《Thrasher》一起照亮無數滑手們前行的道路。

在過去的38年里,《Thrasher》不僅為滑板人產出了無數高質量的內容,亦為滑手們打造了一系列經典的球鞋。在2017年,《Thrasher》聯手滑板鞋巨頭Vans,雙方以SOTY為理念,選擇了1992年獲得此殊榮的Vans簽約傳奇滑手John Cardiel為靈感貫穿始末,在Vans Sk8-Hi Pro和Slip-On Pro加入了《Thrasher》最為經典的火焰元素和Logo,同時還有另外的兩雙Vans Sk8-Hi Pro和Slip-On Pro以及Vans當時新推出的Vans UltraRange Pro。

其實早在2007年,《Thrasher》就曾聯名過Vans,同樣是以SOTY為靈感。

由上至下

Thrasher x HUF Arena 2013

Thrasher x HUF Classic Lo 2015

Thrasher x HUF Slide 2015

Thrasher x HUF Classic Hi ESS 2016

Thrasher x HUF Slide 2016

不僅僅是Vans,Thrasher還曾與滑板巨頭HUF推出過一系列聯名的鞋款。

由上至下

Kicks Lab x Mita Sneakers x Thrasher Buchanan Dog 2012

Kicks Lab x SBTG x Thrasher Buchanan Dog 2012

Kicks Lab x SBTG x Thrasher DECKER 2014

Sneakerwolf x Thrasher Buchanan Dog Vulc 2015

除此之外,《Thrasher》還使用過自己的一些鞋型與其他品牌展開過一系列有趣的聯名鞋款。

(文中圖片源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IZE傳媒 的精彩文章:

當你將 VANS 拋上天空的那一刻,便落入了這個營銷「圈套」
這句熟悉的「This is my house」回來了

TAG:SIZE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