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尚書》智慧:這9種德行,做到3種就很了不起

《尚書》智慧:這9種德行,做到3種就很了不起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皋陶說,這9種智慧,能做到3種,就可做卿大夫;做到6種,就可做諸侯了。

《尚書·皋陶謨》中,皋陶說,人的德行有9種。

曰:「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

皋陶,是與堯舜齊名的上古聖人,他指出這9德,本意是為國家選用賢才。

但皋陶所說,對我們的每個人也有醍醐灌頂之效。

或許我們平時會想不明白:

為什麼我明明「很好」,卻沒有被大家喜歡、尊重?

為什麼我明明做得「正確」,卻沒有被他人肯定?

答案就在皋陶的話里。

01

寬而栗——寬仁,而又嚴肅;不淪為沒有原則。

《紅樓夢》中的賈母,對賈寶玉是心頭肉一般,十分寵溺、寬縱。

但在五十六回中,卻也對來拜會的甄家人說:

「你我這樣人家的孩子們,憑他們有什麼刁鑽古怪的毛病兒,見了外人,必是要還出正經禮數來的。若他不還正經禮數,也斷容不得他刁鑽去了。」

平時的疼愛、寬縱,是對寶玉的寬仁。

作為貴族公子,見人要有合乎身份的禮數,是對寶玉的嚴肅。

皋陶說,「寬而栗」。「寬」即寬仁,「栗」即嚴肅。

雖寬仁,但該嚴肅的事一定嚴肅,該有原則時定有原則,該講道理時定講道理。

可能有時我們會納悶:「啊,為什麼我這樣寬容,卻沒得到下屬的心,反而很難開展工作?」

也許你的寬容,有些「沒有原則」了,導致工作中沒有規矩、規範。

可能有時我們會納悶:「啊,為什麼我這樣寬容,他/她卻沒有更愛我?」

也許你的寬容,有些「沒有原則」了,導致你們之間沒有是非對錯,對方稱霸稱王。

《格言聯璧》中說:「寬厚者,毋使人有所恃。」

寬仁的人,不能讓人有恃無恐。

寬仁,要用嚴肅來中和。

02

柔而立——性情溫和,又有主見;不論為沒有自我。

胡適推廣白話文時,受到許多文言文堅定衛道者的反對,甚至謾罵。

其中一位,便是著名國學大師黃侃。

他曾罵胡適說,「你口口聲聲要推廣白話文,未必出於真心。如果你身體力行的話,名字不應該叫胡適,應稱為『往哪裡去』。」

胡適哭笑不得。

這仍算罵得輕。且黃侃不僅當面罵,上課時也罵。

胡適先生不與他計較,從不說什麼。這是他的溫和。

但種種指責並不影響他倡導白話文的行動。

這是他的主見,與溫和的性情是兩回事。

這便是皋陶所說的,「柔而立」。

性情溫和,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一種為人處世的修養,一種無分別的博愛之心。

但這「溫和」,卻應建立在有自我、有主見的基礎上。

性格過於溫和的人,可能會一味順應他人,容易淪為好好先生,毫無自我。

這並不會被人喜愛,也很難被尊重,很難成事。

03

愿而恭——小心謹慎,而又莊重;不淪為膽小怕事。

小心謹慎,是為人處世、建功立業最為需要的品性之一。

《詩經·小雅·小旻》中也曾說,在世上行走,要「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但若謹慎過頭,容易淪為膽小怕事,怯懦無為。

這對生活與工作,乃至整個人生,都非常不利。

司馬遷有個女婿,叫楊敞。

最初因謹言慎行受大將軍霍光賞識,做了軍司馬,一路升職。

後來,車騎將軍打算謀反,有個叫燕倉的知道了,告訴楊敞。

楊敞謹慎、害怕,不知如何是好,裝病卧床在家。

燕倉又將謀反之事告訴諫大夫杜延年,杜向皇帝告發,燕、杜兩人都因此封了候。

楊敞自然沒份。且明知謀反卻不告發,甚至獲罪。

小心謹慎,是做事穩妥周全,不輕易踏出一步。

但若有勢在必行之事,也應大膽去做。

皋陶說,「愿而恭」。「願」是小心謹慎,「恭」是莊重。

小心謹慎,要用莊重來中和,應當能理智地思考、分析問題,能面對、能解決事情。

04

亂而敬——有才幹,又辦事認真;不淪為驕矜、馬虎。

無論是過去各朝各代的經世治國,還是如今大大小小的企業經營,都需要人才。

但有才幹的人,要做事認真,這「才幹」才算數。

若仗著有才,便驕矜、馬虎,這樣的「高才」,往往不如一個踏實做事的普通人。

明朝朱元璋在建國之初,常從太學中選用人才,先派去抄寫朝廷公文。

一次,卻見這些才子或因自持才高,工作極不認真,嬉笑喧鬧。

但有一人與眾不同,正襟危坐,一心做事。走進一瞧,字體也一絲不苟。

這個人名叫夏元吉,後被提拔為戶部侍郎。

夏元吉做到戶部尚書時,還常把府庫、田賦資料做成條子,隨身攜帶,以核實、記憶。

皋陶說,「亂而敬」。

「亂」,是有才幹;「敬」,便是「執事敬」,事事敬慎認真。

可能有時我們會納悶:「啊,為什麼我這樣有才幹,卻沒得到重用?」

也許,是你的工作態度,有些驕矜或馬虎了。

05

擾而毅——能聽取意見,而又果斷;不被外在意見擾亂。

劉邦,是個十分能聽取意見的人。

漢四年,劉邦被楚軍圍在了滎陽,要韓信來救。

韓信卻讓使者送信說,自己想做齊國的代理國王。

劉邦一看,破口大罵,「我盼你來救,你卻想自立為王?」

但張良、陳平暗踩他腳,低聲暗示,此時還指望韓信來救,不可得罪。

劉邦立即明白,繼續大罵,「做什麼代理國王,要做就做真王!」

皋陶說,「擾而毅」。

「擾」是柔順,指能聽取意見;「毅」,是果斷。

劉邦聽取張、陳的意見,這是他的「擾」。

能立時辨別這意見的好壞,登時改口,這是他的「毅」。

善於聽取意見,能匡正自己的錯誤,能得到群策群力的良謀。

但這要求你自己,必須心明如鏡。

如《格言聯璧》所說,「處事要精中有果」。

做事,要精明而果斷。

不能一件小事問遍了朋友圈,到最後還是不知如何是好。

甚至,還被眾人各不相同的說法,更擾亂了心。

06

直而溫——正直,而又溫和;不淪為過於剛硬。

人最難得的,是一身正氣。

但若正直到剛硬的程度,就不適宜。

海瑞,是大明朝的清官,名垂青史。

他曾買了棺材冒死勸諫,指責嘉靖皇帝沉迷巫術,生活奢靡,不理朝政。

他正直廉潔,仇視貪官污吏,做起事來剛硬至極,只講道德、法律,不近人情。

他在巡撫應天時,大力打壓官紳勢力,連曾救他一命的前首輔徐階也不放過。

他向萬曆皇帝進言,凡貪贓八十貫以上的官員,都要處以「剝皮實草」的極刑。

許多人說,海瑞雖一心為民,但行事太過剛強。

張居正任內閣首輔時,也一直沒重用海瑞。

原因之一,是海瑞剛直過度的性格,讓他難容於整個官場,像顆定時炸彈。

人在社會中生存,從不是一心正直就可。

既要會做事,也要會做人。

不會做人,太剛強,會傷了別人,反過來也會傷害自己。

生活中,即使旁人有錯,也可用溫和的態度指出,用溫和的方式解決。

正直過度,像一把機關槍的人,在哪裡都難受歡迎。

07

簡而廉——具大略而能務實;能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國內有位著名新聞史學家,方漢奇,被譽為該學界的「泰山北斗」。

但,他事業的起點是什麼?

是集報。搜集一份一份的報紙。

方漢奇先生是國內第一代新聞史學者,幾乎一切都要從零開始。

據說,他搜集的報紙原件,最多時,有3000多種,5000餘份。

要成就一種行業內首屈一指的專家,背後下的,是一點一滴的瑣碎功夫。

這樣的耐煩,又有多少人能做到。

可能有時我們會納悶:「啊,為什麼我明明胸有大志,卻還是一事無成?」

也許是因為,我們心比天高,卻從未開始去做一件一件的小事。

再宏偉的事業,也是由瑣事組成。

皋陶說,賢者應「簡而廉」,可以有大志向,也要能做小事情。

08

剛而塞——剛正,而不魯莽;能周全慮事。

我們都知道,司馬遷,曾受宮刑。

但,是為何遭此橫禍?

是漢武帝正在氣頭上,要殺李陵,所有人都迎合皇帝時,他站出來,違逆聖意,為李陵說公道話。

最後,情沒求成,自己反被牽連,受了宮刑。

班固在《漢書》中曾嘆,「以遷之博聞洽物,而不能以知自全」。

說司馬遷雖博學多聞、洞明世事,卻沒能以智慧保全自己。

這便是因他「剛」,卻沒有「塞」。

「剛」,是剛正;「塞」,為充實,指能從多方面考慮問題。

剛正不阿,是德。但不可魯莽,要思慮周全。

明明是此時此地不可為的事,不要去做。

明明是自己無力左右的事,不要去做。

否則,會像司馬遷,沒能幫到人,反把自己搭了進去。

09

強而義——強大勇敢,而又善良。

《水滸傳》中的魯智深,身長八尺,腰闊十圍,又一身武藝。

乍一看,是個讓人懼怕的莽漢。

但他有副俠義心腸,嫉惡如仇,救下了被鄭屠戶欺壓的金翠蓮父女。

一個人若身強力壯,卻不道義、不善良,不過是個壯漢,是個莽夫,甚至可能是個流氓。

不僅身強體壯是「強」,有實力、有才幹,也是個「強」。

可能有時我們會納悶:「啊,為什麼我這樣有能力,卻並沒有被人敬重?」

也許是因為,你只是有能力,卻沒有心懷善意,幫助別人。

有能力,又善良,才會受人喜愛、尊敬。

其實,皋陶所說的9種德行,其中蘊含的,是兩個字——中庸。

即使好的品性,也不可過頭。

皋陶說,這9種智慧,能做到3種,就可做卿大夫;做到6種,就可做諸侯了。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3種,就很了不起。

為人處世便不會出什麼大錯,甚至還可成就一番小事業。

能做到6種,就可成就一番大事業了。

* 註:歷代對「九德」釋義有所不同,本文參考中華書局版《尚書》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文賞析 的精彩文章:

10句古文,句句感人,動人肺腑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李白《玉階怨》鑒賞

TAG:古詩文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