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億美元研製殲轟-7,創造世界戰機開發史上奇蹟

1億美元研製殲轟-7,創造世界戰機開發史上奇蹟

殲擊轟炸機也可以叫"戰鬥轟炸機"或者"戰鬥攻擊機",主要用於突擊敵戰役戰術縱深內的地面、水面目標,並具有空戰能力的飛機。

殲轟-7,作為中國第一款自主研發的殲擊轟炸機,曾創下多個紀錄,如:第一次從蘇聯設計規範轉換到美式規範、第一次沒有原准機可仿製等,為日後研發殲10等先進戰機紮下堅實基礎,可說是中國自立自製戰機的拓荒結晶。尤其在研製期間多次瀕臨下馬喊停的危機,殲轟-7最終能成功面世,更可謂得來不易。

研發殲轟-7的動機,直接原因是1974年的中越西沙海戰。儘管當時中國海軍取得勝利,完全收復遭南越佔據的西沙群島,但也暴露出缺乏空中支持的短板。當年中國空軍能用來對海攻擊的戰機不多,殲擊機普遍是制空用,強5航程又太短,覆蓋不到南海,只有轟5航程較遠,但技術原型過於老舊,因此有必要研發一款既能空對地、空對海攻擊,載彈量大、又能在空戰自衛的殲擊轟炸機。於是1975年,根據海空軍的要求決定研發新型戰機,以達到捍衛中國國土全境的要求。

當時武器禁運的環境下,航空研究院603所就現有技術,設計了四個方案:一是以強5、殲6為基礎再行改進;二是參考擊墜的美軍F-4殘骸研發;三是參照最新銳的美國F-16戰機;四是綜合歐美現役戰機的優點再獨立研製。顧慮到直接比照F-4、F-16戰機實在難點太高,無論是氣動、鍛造工藝、還有生產環境等條件,遠遠無法落實新戰機的性能要求,因此603所決定執行第四方案。

然而,海空軍又因任務需求不同而爭論戰機性能許久,空軍認為該款戰機以目視轟炸為主,座艙該采並座;海軍則認為該依靠導彈攻擊,座艙應是縱列,且得注重中低空性能。光是兩種布局就又令603所做了七八個方案。

研發新型戰機最重要的是航空發動機!

1975年中國引進原打算用於殲13的英國制斯貝發動機,因高空高速性能不夠,被擱置在西安430廠內,但其油耗低、中低空性能佳、使用壽命又比仿製的蘇聯式引擎好,遂中選為殲轟-7的「心臟」。引進斯貝讓中國的軍用航空發動機水平一下子和外國縮短了十年。

技術人員也曾前往設計狂風戰鬥機的聯邦德國MBB公司考察,但德國開出了21億人民幣的天價,且德國拒絕轉讓核心技術,再加上提出的戰機方案還沒有比中國自己設計的好,只能丟掉幻想,自力更生了。

沒有研發經費,但至少還有紙筆錢與基本工資,603所繼續咬牙畫圖紙打樣。沒有實驗室,603所就自己動手拌水泥興建,連強度實驗室也僅是在豬圈上搭蓋,甚至去撿拾露天電影場觀眾用來坐的磚頭回來砌牆!沒有防護面具,603所直接暴露在刺眼的電弧強光下焊接自製需要的零件,結果不少人眼睛就此受傷。沒有先進計算器,603所只靠手搖計算器和計算尺處理龐大的複雜數據,直到陳一堅往北京奔走40多天後,才爭取到當時最先進的655計算器。沒有原准機,603所乾脆化整為零,任何境內的戰機與殘骸中,哪個部件值得參考就針對該部件研究吸收。在如此拮据的條件下,殲轟-7的研製全程僅用了約1億美元,成了世界戰機開發史上的奇蹟。

技術不足、經費受限、上級又幾度考慮暫停,殲轟-7就在如此艱難的形勢下,磕磕絆絆地研製下去,終於,1988年12月首度試飛。試飛中殲轟-7雖平安降落,但出現了強烈的跨聲速振動,駕駛艙內的儀錶板被振得掉下好幾塊。603所懊惱地想方設法解決這問題,但遲遲改善不了,甚至在某次試飛時連方向舵都脫落。最後在重新計算和設計方向舵剛度、並在其前方鉚上型材擋住激波後,才完美解除殲轟-7的振動現象。

1994年,殲轟-7開始量產,列裝中國海軍航空兵;1997年,殲轟-7以高續航力的優勢,在釣魚島上空成功驅逐從未見過該款新型戰機的兩架日本F-4EJ;1998年,殲轟-7正式在珠海第二屆國際航空航天博展會上亮相,緊接著於1999年參加中國五十周年國慶閱兵,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儘管起步艱辛,但殲轟-7的航程達3,650千米,遠超過轟5的2,400千米;載彈量最高達5噸,更優於最高載彈量3噸的轟5,且還能掛載空空導彈(空對空),具有強大的格鬥戰力,是早前扛起巡弋中國海疆第一線重任的先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讓漢武帝劉徹付出昂貴代價的一次艷遇
如果慈安沒有早亡,大清的歷史會不會重寫?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