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武帝靠什麼完成了對匈奴發起的十五次戰役的勝利?

漢武帝靠什麼完成了對匈奴發起的十五次戰役的勝利?

撰文/趙立波

開篇:漢匈戰爭,是漢武帝一生中最輝煌壯烈的詩篇。自馬邑之戰到征和三年發起最後一次燕然山遠征,四十餘年之間,漢武帝傾全國之力,發動了對匈奴十五次遠征。其規模之大,氣魄之雄偉,在世界軍事史上都屬於罕見。其中尤以元狩四年漢匈漠北大戰最為慘烈。

漢武帝影視形象

此戰後迫使大單于向西方逃竄,匈奴內部發生分裂,由此開始了古代史上一次重大的自東向西的民族大遷徙。在此過程中,漢武帝高瞻遠矚制定戰略,而具體執行者以衛青、霍去病聯袂衝鋒,並使用了大量新式戰法,終於打造了一支讓匈奴聞風喪膽的威武漢軍。

漢軍

一、為漢武帝扛大樑的衛青如何打出了漢軍威武?車步騎協同作戰快速機動。

長達二百餘年的漢匈戰爭,除了戰略和戰役層面外,在戰爭中騎兵的作用多有誇大。在如此大規模戰役上,單靠騎兵絕非可以取得巨大優勢,而是在當時漢武帝兵種的設計上呈現出車步騎合同作戰。《史記》對衛青、和霍去病列陣均有詳細描寫。「元狩四年春,上令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各五萬騎,步兵轉者踵軍數十萬……令大將軍出定襄……兵即度幕,人馬凡五萬騎,與驃騎等咸擊匈奴單于。……匈奴乃悉遠北其輜重,皆以精兵待幕北。」這是一次雙方主力的全面對壘,匈奴主力在漠北結集,以逸待勞。

漢軍

漢軍長驅千里,意在找到匈奴主力決一死戰。會戰開始前,衛青見匈奴主力「兵陳而待」,立即「令武剛車自環為營」。就是用車輛圍成環形圓陣,人馬輜重俱在陣中,這是一個典型的防禦陣型,是在平原狂野地帶防禦敵騎衝擊的典型做法。即以武剛車作為臨時防禦工事,車輛間以及陣內以步兵持長戟向外,防禦匈奴騎兵衝擊,持戟步兵後面是由弩兵組成的幾道射擊線,可以輪番射擊,「步兵轉者踵均數十萬」,可以想見,後勤保障步兵也被臨時機動參與防禦工事。當布防好後方大陣營,衛青即「縱五千騎往當匈奴」,而「匈奴亦縱萬騎」,雙方以攻對攻進行激戰。

衛青

激戰中「大風起,砂礫擊面,兩軍不相見」,衛青抓住機會「漢益縱左右翼繞單于」,以預備隊及時投入戰鬥,迂迴到匈奴左右翼進行夾擊,在協同作戰中依靠變化的形勢採取靈活機動,最終大勝而歸。

二、的戰神霍去病的戰績到底有多厲害?君臣聯袂打出了大漢王朝的最大手筆。

「驃姚」,意為勇敢快速敏捷,而霍去病的最大兩亮點就是千里奔襲閃電式。在第一次出征匈奴作戰中,霍去病運用突破重點,猛烈攻擊的戰術,率領八百勁旅,並敢於遠離主力數百里,以迅即的動作,奔襲匈奴後方首腦部分,取得大勝。在這次閃電戰爭中,只有18歲的霍去病首次出征,並取得了輝煌戰績。「斬首虜二千二十八級,得相國、當戶、斬單于大父行籍若侯產,捕季父羅姑比。……封去病為冠軍侯。」

霍去病影視形象

此後霍去病猶如一顆璀璨的將星在大漢的天空中瞬息騰空,光耀無比,成了其舅父衛青後漢朝最強勁的戰將。

公元前121年,漢武帝任命20歲的霍去病為驃騎將軍,統帥1萬精銳騎兵,進取河西走廊地區的匈奴,這是作為統帥的戰略家漢武帝最大的手筆,而霍去病無疑成了他手中最鋒利的刀子。此為了從根本上解除邊患,漢武帝制定了向「河西走廊」匈奴諸部落進攻的新戰略。「河西走廊」是蒙古高原和青海高原之間的一條通向西域各國的交通要道。早在秦漢之交,匈奴就佔領了這一地區,由渾邪王和休屠王兩部統治,藉此控制西域各國,並與南面的羌人結合,從西部構成了對漢朝的嚴重威脅。

形勢圖

因此奪取河西,對漢武帝來說,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霍去病率領一萬騎兵,西出秦隴,實行奪取河西計劃的第一步。在進軍河西的作戰中,霍去病所率領的騎兵穿山涉水,長驅直入,奪關破塞,轉戰六天,深入敵境千餘里,如同一把匕首插入匈奴腹地,至此霍去病全面改寫了漢代騎兵每戰必潰的歷史。

此後霍去病深入到匈奴王領地,斬殺折蘭王、盧侯王、執渾邪王子、相國、都尉、獲首虜八千九百餘級,漢武帝得到捷報加封霍去病兩千戶。這年夏天,霍去病與公孫敖領數萬騎出隴西、北地(今甘肅慶陽西北)二千餘里,過居延海、攻祁連山,得胡首虜三萬餘人,裨小王以下七十餘人。漢武帝得報加封霍去病五千四百戶,其餘人員論功行賞。

封狼居胥

元狩二年的河西之戰,霍去病兩次出奇兵,千里奔襲,斬殺匈奴三萬八千餘人,渾邪王歸降霍去病又斬殺不願歸降者八千餘,總計四萬六千餘人;又接受歸降四萬人。至此匈奴在河西走廊的右部勢力被完全摧毀,打開了經營西域的通路。至此匈奴遭受到重大慘敗,丟掉了大片的牧場和祁連、焉支山。曾經猖獗狂妄的匈奴在霍去病的強勢攻擊下唱出了悲歌:「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番息;失我焉支善,使我婦女無顏色。」

單大單于影視形象

一時之間,帝國君臣二人的互相配合下,將河西走廊的戰略徹底貫徹實行,此外,霍去病的這次進軍路線,是由隴西狄道西北上,約在今蘭州西渡河,再過烏逆水,從山北麓西行,最終到達焉支山而返,這條路基本就是漢代絲綢之路東段的一部分,正因此,霍去病的功業實在堪稱壯觀,這個才只有二十歲的將帥實在打破了冷兵器的多項記錄。

三、司馬遷筆下的軍事天才,為何沒在漢武帝大幅度開啟對匈作戰能得到漢武帝的賞賜,落得個李廣難封?

司馬遷在其巨著中將李廣描繪成一個軍事天才,稱讚他「李廣才氣,天下無雙」。將多用於描述文人的筆墨用在武將上,司馬遷也意在迴避著誇耀武將應該用的辭彙。

漢武帝影視形象

然而,在嚴肅的歷史問題上,關於李廣難封之因的探討,最早可追溯到李廣生前,如他初入仕途,頗有功勛之時,漢文帝曾嘆息說:「惜乎,子不遇時!如令自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李廣死後,對其難封原因的探討又成為歷代學者常談的話題,甚至司馬遷將李廣難封的原因推給了「諸宿將常坐留落不遇。」唐代王勃感嘆說:「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表達了對李廣的同情並上升到自家同感的命運。

李廣影視形象

王維也在其詩作中說:「衛青不敗乃天幸,李廣無緣封數奇。」那麼按照司馬遷為代表的觀點,李廣在漢武帝開啟大規模對匈作戰其戰功到底如何?有學者認為,有政治因素,認為漢武帝只是任人唯親,如衛青、霍去病均是裙帶,因此導致李廣被排擠。其實戰爭才是推進水平該是考驗武將戰功的唯一標準,李廣中年後,戰功明顯不如早年,且此時是漢代防禦方針,未有出擊匈奴的機會。李廣在武藝方面可能是上上水平,品行居中中水平,而智謀屬中下水平、情商只有下下水平,這些綜合因素造成了他的諸多短板,而最為重要的是,在執行對匈作戰的軍功與衛青和霍去病相比明顯不足。謂予不信,請看下圖軍功對比。

衛青、李廣、霍去病軍功對比圖

雖然軍功不如衛青與霍去病,李廣的犧牲依舊是個悲劇,為大漢立過不少軍功,一樣值得後人懷念。漢武帝在強勢的十五次大戰役後,逐步掃清了匈奴的根本威脅,西去的匈奴人,匯合蠻族入侵,最終衝垮了西羅馬帝國。漢武帝對匈奴作戰表明,在漢武帝的最高決策下,通過選對了將帥和靈活機動的戰法,最終在歷史上寫下了煊赫的一筆,成為戰爭史上的一筆巨大財富。

參考資料:《史記》、《中國古代戰略思想新論》、《資治通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波瀾 的精彩文章:

努爾哈赤和明朝第一仗怎麼打起來的?曾反覆猶豫,乾隆還感謝一人
硬漢康熙:內心脆弱,情感豐富,晚年讓兒子們折磨的經常嚎啕大哭

TAG:歷史大波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