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磁州博物館中有一件瓷枕,枕上寫有一篇枕賦,枕賦還藏著三個秘密

磁州博物館中有一件瓷枕,枕上寫有一篇枕賦,枕賦還藏著三個秘密

瓷枕雖然今天基本沒人使用了,但在博物館,民俗館還是能見到它的身影。堅硬而又冰涼的瓷枕,與學習和養生又有什麼關聯嗎?答案是肯定的,在古人眼中,瓷枕絕對是人促進學習和養生的一件重要物件。您想要知道瓷枕背後的真相,接下來,就讓小編來給您揭秘。

磁州博物館中有一件瓷枕,枕上寫有一篇枕賦,枕賦還藏著三個秘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磁州博物館中有一件瓷枕,枕上寫有一篇枕賦,枕賦還藏著三個秘密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瓷枕在我國古代其實很流行,據記載,最晚在隋代,瓷枕就開始出現。到了宋代,瓷枕開始大範圍普及,進入繁榮階段,不僅樣式開始多樣化,而且在裝飾技法上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刻、劃、剔、印、堆塑等精巧技法紛紛採用,使瓷枕從單純的實用,轉而發展成為一種極具藝術性的瓷器。此後,歷朝歷代百姓的生活中,都有瓷枕的影子。直到清朝以後,新材料枕頭的出現逐步替代了瓷枕,瓷枕才逐漸退出人們的日常生活。

這麼多年來,又硬又涼的瓷枕,如何深得人們的認可?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人們認定瓷枕具有幫助學習,以及養生的功能。瓷枕到底有什麼樣的促進學習和養生的功能呢?下面小編就給您說一下。

磁州博物館中有一件瓷枕,枕上寫有一篇枕賦,枕賦還藏著三個秘密

磁州博物館中有一件瓷枕,枕上寫有一篇枕賦,枕賦還藏著三個秘密

在磁州博物館裡,有一件特殊的瓷枕。說它特殊,不是因為瓷枕的樣式,而是因為這件瓷枕的上面有一篇古人寫的文章。文章的名字叫《枕賦》,寫的當然是瓷枕的事,從瓷枕的出現,樣式,使用方法,還有瓷枕的養生功效,簡直就是瓷枕的說明書。

瓷棕的學習和養生功能,《枕賦》說得很清楚:睡快詩人,涼透仙骨。游黑甜之鄉而神清,夢黃糧(粱)之境而興足。恍惚廣寒之宮,依稀冰雪之窟。凜然皂發之爽,倏然炎蒸之蕭,思圓木警學之勤,樂仲尼曲肱之趣。"小編在這裡,需要提取三個關鍵詞,一個是凜然皂發之爽的皂發(黑髮)。另一個關鍵詞就是涼透仙骨中的涼透(清涼)

第三個關鍵詞是思圓木警學之勤的警學(不貪睡眠,多讀書多工作) ,下面,咱們就分三項,說一說瓷枕的這些功能:

第一,瓷枕具有清涼安神的功效。不知道大家住賓館時,躲在特別軟的枕頭裡,會不會感覺很悶熱。反正小編是很不適應那種軟枕頭,一躺下就彷彿整個腦袋都被包進去。瓷枕就沒有這個現象,它本身很硬,加上工匠將其製成一個很合理的高度。枕著這樣的枕頭入睡,不僅能保證人體的一個合適的姿勢,還能讓大腦有良好的通風,自然就能夠得到一個良好的睡眠。

磁州博物館中有一件瓷枕,枕上寫有一篇枕賦,枕賦還藏著三個秘密

第二,瓷枕具有烏髮的功效。在古代,人們就已經意識到,長期使用瓷枕,通過瓷枕本身溫涼適度的刺激作用,能夠很好地促進腦部微血管的血液循環,從而使整個頭部的毛細血管,達到氣血通暢的功效。試想一下,整個頭部的毛細血管都通暢了,就如同一塊土地肥沃了,長在腦袋上的這片土地上的頭髮,自然也就生長旺盛,濃密烏黑了。

瓷枕在烏髮的同時,還具有明目的功能。人體的腦後有個玉枕穴,長期使用瓷枕,就能起到疏通大腦中樞經絡的作用。這一點甚至得到了李時珍的認可,還在他的著作《本草綱目》中專門記載:「久枕瓷枕,可清心明目,至老可讀細書」。這樣看來,久枕瓷枕年輕時可以明目,到老了還能防止老花眼。

第三:我們最後說一下瓷枕的促進學習的功能:而"思圓木警學之勤",則提示了瓷枕的又一個功能。這個典故是出自司馬光的名下。當年司馬光為了編纂《資治通鑒》,每天早起晚睡。他怕自己睡過了頭,就做了一個容易滾動的圓木枕頭。枕在上面,只要一翻身,枕頭就會滾掉,他就能驚醒,繼續工作。瓷枕雖然不至於滾掉,但它卻讓人長時間枕上會不舒服,也就讓人不至貪睡。

磁州博物館中有一件瓷枕,枕上寫有一篇枕賦,枕賦還藏著三個秘密

瓷枕竟有這麼多神奇的功效。可是在現代,由於舒服、漂亮和美觀的新材料的使用,又硬,又涼,又容易打碎的瓷枕,還是退出了我們的生活,並成為博物館中只能供人欣賞的文物。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張洪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解密坊 的精彩文章:

乾隆有一套龍紋甲,傳說中製作了三年,繁瑣的程度想不到
徐達在漠北和元軍作戰,發明三種奇門的暗器

TAG:歷史解密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