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騙世人200多年,盜墓賊挖了他的墓之後,大喊被騙了
歷史上有很多陵墓,下葬的時候會陪有大量財寶,之後就有人專門發這方面的財,盜墓行業興起,併流傳至今。現在的人都是覺得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可是古人卻認為如果將金銀珠寶陪葬在自己的墓裡面,就能在陰間繼續享用。因此那些富貴人家死後都陪葬的有很多金銀珠寶,可是為了阻止盜墓賊,這群人也是想足了辦法。
在南北朝時期,有個大將軍叫張詹,一生征戰無數,得到皇帝的賞賜不勝其數,在生前余留了很多財寶,這才想著自己死後要把這些財寶帶走,到了陰間繼續使用。為了不讓盜墓賊盜墓,這個將軍心腸也是直,竟在墓碑上哭窮。據《水注經》記載,張詹在死前要自己的家人立碑的時候,要求墓碑上刻上「白楸之棺,易朽之裳,銅鐵不入,丹器不藏。嗟矣後人,幸勿我傷」。
這句話就是說自己的棺材是用白楸木做的,是一種比較劣質的木材,在古時候是貧苦家庭用來做棺木的木材。衣服也是腐朽了,裡面啥也沒有,希望盜墓賊高抬貴手不要挖墓。放到現在就讓人感覺到一種「此地無銀三百兩」,可是古代的盜墓賊卻相信了,紛紛說這墓裡面啥也沒有,所以也沒人對他的墓起心思,安然過了200多年。
在之後,當地鬧起了饑荒,實在無奈,大多數人都做起了盜墓賊,盜墓這個職業也是在這段時間裡成為了一個正兒八經的職業。在一個個百姓實在被逼到走投無路的時候,看到張詹在墓碑上哭窮,但是卻抱著僥倖的心理,打開再說,就算只有一枚銀子那也認了。而當這群盜墓人打開張詹墓的時候,嚇了自己一跳,這裡面哪裡是窮的響叮噹,簡直是富的流油啊,裡面棺材是用最珍貴的楠木做的,十分的堅硬,不受地下環境和滲水的影響,就連釘棺材的釘子都是金子。陪葬品更是有數不清的金銀財寶,盜墓賊挖了周邊這麼多墳墓都沒什麼收穫,卻在一個哭窮的墓里挖出了大量財寶,紛紛覺得自己被騙了。
可惜一代將軍死後還是沒滿足自己心愿,還是沒有避免死後被盜墓的命運。但是也不得不說這個方法實在有趣,好歹也堅持了200多年,在後來,甚至還有人也效仿這種方法,不但起不了防護的作用,反而成了盜墓人的目標,起了反作用。


※他本是炊事員,為掩護戰友撤離一人阻擊敵軍,受傷後爬行9天回國
※文物界的撿漏傳奇,公社門口撿到虎符,如今價值遠超6億
TAG:成功是決不放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