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十個報告九不批,明朝首輔其實很悲催

十個報告九不批,明朝首輔其實很悲催

很多明史愛好者以為,大明王朝首輔很威風,與歷代宰相無異。其實這是明顯誤讀。明朝一共產生了八十餘位首輔,他們的首輔生涯短則幾個月,長則數十年。他們性格各異,但大都有責無權,極少敢與皇帝唱對台戲。

十個報告九不批,明朝首輔其實很悲催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如何見證首輔在皇帝面前的卑微臣妾地位呢?

晚明首輔葉向高可謂突出一例。大明首輔里恐怕沒有比他更悲催的人了,給皇帝提建議十條有九條白搭,連續75次上書提要求都被皇帝拒絕。

葉向高,萬曆十一年的進士,歷任南京國子監司業、吏部右侍郎。萬曆三十五年,進入內閣。

因為閣老死得死,病得病,他成了唯一的首輔。我們知道,萬曆皇帝是明朝最懶的皇帝,三十年不上朝,朝廷積弊太多,內閣活兒太多,葉向高累得要死,壓力山大,沒辦法他事必躬親。萬曆皇帝表面看重他,但是他提的建議卻大多數不採納,十條陳述能批准兩條以上就算開天恩了。諸如給太子開課講經,本來是首輔帝師們分內的事,但是葉向高卻一連請示了幾年,問皇帝開什麼課程,而皇帝就是懶得批,折騰得葉向高每天年春、秋兩季都要打報告,反覆請示,也沒有結果。這一是說明皇帝懶,二是說明首輔沒有實權,小事也做不了主。最後葉首輔生氣了,撂挑子不幹了稱病,再後來,泰昌皇帝即位,點名要他回來主政,可是好景不長,天啟年又被太監魏忠賢竊權。他在與魏忠賢的鬥爭中始終占不到上風,連東林門生的性命都保不下來,於是心灰意冷辭職,天啟七年時年69歲、終生大志難以實現的葉向高,鬱鬱而終於鄉里。

這首輔葉向高的經歷,足見首輔之位之悲催。

還有比葉向高更悲催的首輔,他們不僅在皇帝面前無足輕重,而且在皇帝家奴面前也無尊嚴,甚至人格喪盡。

顧秉謙,這位大明天啟年間八十歲老翁,為了保住首輔之位,在五十來歲的太監首領魏忠賢面前想認乾爹,但是年齡相差懸殊,怕人家難為情,於是採取曲線政策,拉著自己兒子,來到魏忠賢面前,快叫爺爺。 顧秉謙兒子很聽話,撲通跪倒在魏忠賢面前,磕頭如搗蒜,爺爺叫連聲。魏忠賢過意不去:起來吧,孫子,攙著你爹我兒子一起回家吧。 顧秉謙間接拜乾爹心愿達到。

也許有人會說了,大明首輔,並非個個都像葉向高顧秉謙這麼慘,他們之前,不是有位很威風的首輔嗎?

沒錯,熟悉明史的讀者都知道,他就是張居正。

太祖皇帝廢掉的丞相制,他敢通過萬曆新政考成法變相恢復,成祖皇帝的內閣龍套,他不受約束。

民間野史叢書《萬曆野獲編》記載,首輔張居正權勢熏天,「江陵以天下為己任,客有諛其相業者,輒曰我非相,乃攝也。」有人巴結張居正說,你這是丞相的千古偉業,不料他常常如此回應對方:我不是丞相,是攝政王。

但結果怎麼樣呢?

僅僅十年,劇情反轉。張居正猝逝,萬曆皇帝反攻倒算。年輕的萬曆皇帝只動了一個小手指,就將超級首輔張居正打翻在地。張居正嘔心瀝血的萬曆新政一念之間,化為烏有。

萬曆皇帝給予張居正的罪名,最厲害的是這幾個字:「專權亂政,罔上負恩,謀國不忠。」在萬曆皇帝眼裡,首輔張居正罪名最核心的一點是專權亂政,打破了大明政治格局,中興之相,亂政;中興之君,則是不忠。從明朝政體角度上講,萬曆清算張居正是必須的,一個秘書長成了總理乃至代理國家元首,准皇帝,那麼真皇帝往哪擺?萬曆皇帝這麼做,其實也是在維護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的祖制,他不反攻倒算,皇權再回到至高無上的地方就沒了路、祖爺爺奠定的君尊臣卑的格局就被推翻了。

這就是首輔僭越的下場。首輔云云,就是皇帝的家臣師爺,不是什麼治國平天下的大人物。不要痴心妄想,拿首輔當宰相,還是老老實實唯皇家馬首是瞻的好。

太祖朱元璋奠定的大明變態級君主專制,把後代子孫築成了權力怪胎。在掌控國家最高權力方面,明朝皇帝個個都很稱職。明朝皇帝大都是無賴,但卻是戀權抓權的天才。什麼權臣、後黨、權監,都拿不去最高權力,最後總是由血緣決定的君主說了算,這都是拜太祖朱元璋奠定的高度集中君權制度所賜。

解首輔狂,殺;張首輔改制,倒。從此泯滅個性、三緘其口,「多磕頭少說話」的奴臣愈發成為大明首輔乃至近代中國王朝的士林主流人群。

而這,莫非不是中國於近代漸漸失去世界競爭力的一大緣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程萬軍 的精彩文章:

明朝三大才子怎一個比一個命苦

TAG:程萬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