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不常常跟眾生互動,並不代表沒有利益眾生

不常常跟眾生互動,並不代表沒有利益眾生

大家耳熟能詳的藏傳佛教著名大師密勒日巴尊者,他的生命完全是為了修行。

也可以說,不像我們這樣有自己的生活,我們是一直想著「自己的家庭」等等這樣子。他是完全沒有自己,他生命的一切全都用在修行上面。所以,這樣的話,就等於他的生命是貢獻給利益眾生,確實是這樣。

我們不可以這樣想:密勒日巴尊者沒有什麼給眾生什麼,沒有怎麼利益眾生,因為密勒日巴尊者是一直住在山洞裡面,跟眾生沒有什麼互動。不可以這麼想!

實際上,他住在山洞裡,他修行的價值就生起了,這樣的修行,本身就起到了弘揚佛法、利益眾生的事業的作用。

他的影響恆時存在,並且具有世界性。現在好像我們全世界學佛的人幾乎無人不知道密勒日巴的。這就是供養、布施。他利益眾生就是這麼利益的。

不可以說他利益眾生就是一定要跟眾生在一起,常常走來走去,然後就幫忙這些。

他雖然住在山洞裡,但不代表他就沒有利益眾生。

像我們有時也是這麼理解,有的時候,有的人就是這麼認為:我們要利益眾生,所以我們一定要去傳法、講課。

當然這種想法也有一些道理,但是不可以認為你去山洞裡面閉關的話,就沒有利益眾生。

像龍樹菩薩,沒有多少弟子,他只有一、兩個弟子;但是他自己的修行證量很高的結果呢,就算他的教法拿出來一點點,就足以影響到千年以後。

如果他沒有這麼精進地用功,而是一直到處講課、轉來轉去的話,那肯定不會有這麼高的證量。所以,不要認為利益眾生是一定要跟眾生互動。

密勒日巴尊者他的生命完全是為了修行,這是真正的為眾生布施,或者說,這是在利益眾生方面最偉大的一件事情。——節選編輯自雪歌仁寶齊《密勒日巴道歌講記》

好看點一下 大家都知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卡智慧 的精彩文章:

一個心意渙散的人,就有時刻被煩惱吞噬的危險
只有具備了這樣的能力,才能稱得上「甚深緣起見」

TAG:唐卡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