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熱衷於下江南,名義上體恤民情,心裡想的還是選秀女

康熙熱衷於下江南,名義上體恤民情,心裡想的還是選秀女

康熙乾隆微服出訪的故事膾炙人口,民間百姓甚是感念其恩德,稱他們作「不世之明君」,但是他們之所以熱衷於下江南,並非單純為了體恤民情,查訪吏治,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原因,便是為了尋覓江南美女,以充實自己的後宮。

清朝的選秀制度是非常嚴格的,不僅有一定的戶籍限制,而且對於家世也有很高的要求,外貌體態等等因素都是次要的,所以朝廷選秀最終遴選出來的,大都是家世顯赫的八旗子弟的後代。

這種選秀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不過是一場政治聯姻,對於那些真正的美女,遴選之人大多受「紅顏禍水」的傳統觀念影響,也不會去選擇這類絕色美女,因此根本不能滿足皇帝的真實需求。

由於這種選秀制度由來已久,無法輕易被廢除,皇帝不得已只能自行去尋覓。為了更加方便地尋找美女,皇帝還專門授予三個織造局這樣的任務,讓他們秘密地從民間挑選美女,然後運送到宮中。

這三個織造局大都是皇帝的心腹,名義上是為皇帝製造皇家器物,可他們真正的任務,是監視江南地區的官員動向,並為皇帝在江南地區遴選美女入宮。

康熙是最早發現選秀弊端的皇帝,所以他將秘密選秀的任務交給了三大織造,而且他們一直都是秘密行事,為的是避免皇帝受到輿論譴責,三大織造的保密工作做的非常好,不僅為皇帝挑選了很多美女入宮,同時還保證了皇帝名譽不受損害。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到了乾隆時期,這個任務便不再是三大織造的了,而是變成了乾隆比較信任的江南織造和兩淮鹽政,為了贏得皇帝的歡心,他們將這份任務完成得非常出色。

而且每次看到中意的對象,乾隆皇帝都會親自去察看一番,以保證所選美女的質量,當時他看中了一個蘇州女子,但是該女子不願入宮侍奉,乾隆皇帝便勒令蘇州織造儘快將她說服,然後安排京官將其迎娶入京,可見乾隆皇帝對此事是十分上心的。

由此便可以看出,乾隆皇帝下江南選美,其實是一場計劃周密的行動,表面上是為了體恤民情,其實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尋覓江南美女,以充實自己的後宮,這都是需要三大織造賠配合才能完成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點秘史 的精彩文章:

考古專家發現泥土中的黃色顆粒,填補了考古學中的一項空白
我國地域劃分十分曲折複雜,看過之後你就會明白古人的智慧

TAG:一點秘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