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逼近4個月高位後,地緣政治因素繼續成為油價背後推手?

逼近4個月高位後,地緣政治因素繼續成為油價背後推手?

上周,三大原油機構——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國際能源署(IEA)陸續發布月度報告。三大報告顯示,OPEC在減產方面表現自律,美國頁岩油產量預期被下調。

受此提振,布倫特原油期貨和WTI原油期貨上周連續第二周收漲,WTI原油期貨全周累計上漲4.4%,距離4個月最高位58.61美元/桶僅有幾美分的距離。布倫特原油期貨也曾於14日觸及4個月高位68.14美元/桶。

展望未來,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分析師認為,今年油價需求沒有太多變數,油價走勢依舊取決於供應端,而其中關鍵要看來自於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

油價接近4個月高位

上周公布的三大原油報告顯示,原油市場供需情況整體趨好。

EIA在月度《短期能源展望》報告中將2019年美國原油產量預期調降為1230萬桶/天,而2月時的預期為1241萬桶/天。同時,報告還將2020年產量預期從此前的1320萬桶/天調降至1303萬桶/天。

基於對產量預期的下降,EIA報告將2019年WTI油價預計價格設為56.13美元/桶,高於先前預計的54.79美元/桶,同時預期2019年布倫特原油價格為62.78美元/桶,也高於此前預期的61.03美元/桶。

無獨有偶,OPEC月報也顯示, OPEC 2月原油產量減少22.1萬桶/日至3054.9萬桶/日,OPEC成員2月減產執行率105%。其中,伊朗2月原油產出增加1.2萬桶/日,至274.3萬桶/日;伊拉克2月原油產出減少7萬桶/日,至463.3萬桶/日;沙特2月原油產出減少8.6萬桶/日,至1008.7萬桶/日。

OPEC月報還維持2019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為124萬桶/天不變。不過,同時小幅下調2019年OPEC原油需求至3046萬桶/天,比此前預期減少13萬桶/天。

IEA月報也顯示,2019年非OPEC石油產出增幅將較2018年的紀錄高位280萬桶/日放緩,至180萬桶/日。

在需求端,IEA維持2019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幅預估在140萬桶/日,預計2019年第一季油市供應溫和過剩,但到第二季料短缺50萬桶/日。IEA稱,非OECD國家堅實的增速降支持增速需求預期。

此外,在上周末於亞塞拜然舉辦的第13屆OPEC 聯合部長會議中,沙特能源部長法利赫表示,沙特4月原油產出將較3月低約10萬桶/日,預計石油產出約為980萬桶/日,石油出口也將低於700萬桶/日。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亦表示,俄羅斯計劃在3月底或4月初達成減產目標。

OPEC月報稱,「雖然2019年石油需求預計將以溫和的速度增長,但遠低於今年預期的非OPEC產油國供應的強勁增長,這凸顯了所有參與計劃的產油國繼續面臨避免市場再度失衡、並在2019年一如既往支持石油市場穩定的共同責任。」

供應端還看地緣政治因素

截至第一財經記者發稿時,布倫特原油期貨和WTI原油期貨分別報67.19美元/桶和58.70美元/桶。今年前6周的油價反彈勢頭略有放緩。

Tradition Energy的高級分析師麥克格蘭(Gene McGillian)表示,市場似乎基本上停滯不前,人們擔心經濟增長放緩會影響能源需求,這限制了市場的上漲。

南華期貨副總經理、研究所所長朱斌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來看,油價要進一步上漲還要靠供應端。

「今年油價要靠需求端不現實。從全球原油需求來看,基本每年保持1.3%的增長率,也沒有很大的想像空間。」他稱,「唯一會帶來比較大邊際變化的就是產量,去年布倫特原油漲到86美元/桶,其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就是OPEC 減產疊加美國對伊朗的制裁。這個驅動力也是我們2019年看好油價最核心的理由。」

就美國而言,他稱,其原油平均生產成本為40美元/桶,而目前WTI原油60美元/桶左右的價格,美國絲毫沒有減產動力。

「美國的原油生產都是私人公司,決定減產還是增產唯一的標準就是油價的高低。(油價)跌破成本以下,有可能減產;成本走高,毫無疑問肯定是大量生產,所以2019年美國的原油產量增長是可確定的。」他稱,唯一不確定的是OPEC 國家原油減產的規模會不會超預期。

按目前的減產情況,他稱,2019年原油的供求關係還是供過於求,市場唯一的想像力在於地緣政治因素。

隆眾資訊油品分析師李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也表示,今年油價至今未下跌,地緣政治是一個重要支撐因素。

上周,委內瑞拉遭遇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停電事故,導致其大部分地區停電6天,使石油碼頭的出口受阻。根據巴克萊銀行預計,電力系統故障加速了委內瑞拉石油供應的減少,目前已減少70萬桶/日。

朱斌稱,委內瑞拉受各種各樣的因素之後,產量持續下降,但目前可能還不一定達到其最低的產量,可能還會下降。

李彥表示,委內瑞拉的原油供應確實呈現收縮態勢,但至少在2019年不會對原油市場帶來太大衝擊。

「更關鍵的是伊朗。」朱斌稱,「伊朗在美國制裁下,目前產量下降尚不多,但出口量下降非常明顯。在半年豁免期到期後會如何,目前有很多猜測空間。」

普氏能源1月底的數據顯示,儘管伊朗的主要亞洲客戶日本、韓國、印度和中國再次購買伊朗原油,但購買速度已放緩,尤其是印度、日本和韓國進口伊朗原油的速率至少比制裁生效前的水平低一半。

基於此,普氏能源預計,伊朗的石油出口量將在2019年前4個月下降至120萬桶/日,並在第四季度進一步下滑至86萬桶/日,這可能抵消美油增產的影響,短時間帶動油價出現快速回升。

朱斌稱,只有伊朗和委內瑞拉出現超預期減產,全球的原油供需關係才有可能得到改善,才有可能令布倫特油價重回75美元/桶以上。

李彥則對第一財經記者判斷,其實美國去年在制裁伊朗問題上給予部分國家和地區豁免權,一定程度上已經是美國妥協的一種表現了。

此外,他還告訴記者,根據其對過去十多年油價的大數據分析,雖然影響國際油價的因素千差萬別,但若分季度來看,過去十多年,第一季度雖然也有下跌的年份,但整體的特徵為穩中向好;第二季度是過去十多年來每年表現最好的季度,為全年油價最強勁的時候。「所以,至少從今年第一、第二季度來看,我對油價的樂觀預期還是偏多一些。」他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再加速:發揮市場作用,創新要素便捷流動
2018年中國國際收支「雙順差」,儲備資產增加,跨境資本呈凈流入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