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同服兩位中醫的葯,能起到1+1>1的效果?

同服兩位中醫的葯,能起到1+1>1的效果?

《老中醫》小課堂之三:

#你不知道的中醫#

#清風計劃#

前兩天帶著大家了解了中醫的歷史以及中醫的流派,為正確觀看電視劇《老中醫》做足了背景功課,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老中醫》里的第一個醫案,解析主人公翁泉海為何吃上了醫療官司,秦老爺的死因究竟又是什麼?

同服兩位中醫的葯,能起到1+1>1的效果?

電視劇《老中醫》劇照

第一集一開場,我們的主人公翁泉海就吃上了醫療官司,上海一家富商的秦老爺重病,多方求助名醫無果,聽聞上海灘剛來了一位孟河神醫,就請翁泉海至家中看病,翁大夫看後直接判了秦老爺「死罪」,說命不久矣,秦老爺的老大哥求開一味葯再走,於是,老翁刷刷刷,開了個「安慰方」。急切渴望治好病的秦老爺在一個,在強烈的求生欲迫使下,同時服下了兩位醫生開具的不同藥方,於是秦老爺成為了本劇第一個領盒飯的人。

同服兩位中醫的葯,能起到1+1>1的效果?

同服兩位中醫的葯,能起到1+1>1的效果?

同服兩位中醫的葯,能起到1+1>1的效果?

同服兩位中醫的葯,能起到1+1>1的效果?

想必大家已經猜到秦老爺的死因是什麼了吧?那麼同時服下了兩位醫生開具的不同藥方就會致死嗎?劇中另外一位中醫的一句話,「一語道破天機」。

同服兩位中醫的葯,能起到1+1>1的效果?

同服兩位中醫的葯,能起到1+1>1的效果?

同服兩位中醫的葯,能起到1+1>1的效果?

趙閔堂提到的「十八反」、「十九畏」是這句話源自中醫藥物七情配伍(相須、相使、相畏、相惡、相殺、相反)中的相反。是指不要讓有些藥物合用,合用的後果是會產生各種副作用的,《神農本草經》稱這些藥物之間的關係為相惡和相反。

同服兩位中醫的葯,能起到1+1>1的效果?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何為中藥七情配伍。所謂「七情配伍」,又稱配伍七情、藥物七情。前人把單味葯的應用及藥物之間的配伍關係概括為七種情況,稱為」七情」,除」單行"外,皆從雙元配伍用藥角度論述單味中藥通過簡單配伍後的性效變化規律。它高度概括了中藥臨床應用的七種基本規律,是中醫遣藥用方的基礎。「七情」的提法首見於<<神農本草經>>,其序例雲」葯......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凡此七情,全和視之」.

同服兩位中醫的葯,能起到1+1>1的效果?

接下來我們再細說一下何為「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中醫基礎理論名詞。兩種藥物同用,發生劇烈的毒性反應或副作用,稱相反。文獻記載有十八種藥物相反,故稱十八反。

「十八反歌」最早見於張子和《儒門事親》:「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蔞貝蘞及攻烏,藻戟遂芫俱戰草,諸參辛芍叛藜蘆。」

據文獻記載有十八種藥物相反: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烏頭(包括川烏、草烏、附子)反貝母(川貝母、浙貝母)、瓜簍、天花粉、半夏、白蘞、白及;黎蘆反人蔘、西洋參、丹參、沙參(南沙參、北沙參)、苦參、玄參、細辛、芍藥(白芍、赤芍)(反玄參系《本草綱目》增入,所以實有十九味葯)。

十九畏,中醫基礎理論名詞。兩種藥物同用能產生或增強毒性或副作用。

「十九畏」歌訣首見於明·劉純《醫經小學》:「硫黃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見便相爭,水銀莫與砒霜見,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丁香莫與鬱金見,牙硝難合京三棱,川烏草烏不順犀,人蔘最怕五靈脂,官桂善能調冷氣,若逢石脂使相欺,大凡修合看順逆,炮服炙煿莫相依。」

指出了共19個相畏(反)的藥物:硫磺畏朴硝,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丁香畏鬱金,牙硝畏三棱,川烏、草烏畏犀角,人蔘畏五靈脂,肉桂畏赤石脂。

同服兩位中醫的葯,能起到1+1>1的效果?

另外,劇中秦老爺因為急切渴望治好自己的病,認為服用兩位醫生開出的不同藥方,就能好的更快。這樣的誤區,想必大家也都有過。還有一些人,聽聞某一偏方「管用」,病急亂投醫,在服藥期間,自行服用一些其他藥物,殊不知這樣也是十分危險的。

同服兩位中醫的葯,能起到1+1>1的效果?

對於同一時期的同一患者,不同醫生的治病思路和遣方用藥有所不同,這是由於每個人在自己的學習中醫的過程中,都有自己的機緣,讀的書不同,受影響的學派不同,那麼自己處方用藥習慣就會迥異。再加之上一期我們說到的「中醫流派」,在中醫的發展中,因為每個時代發生的主要疾病以及地區的不同,不同地方區域就形成了針對當時的不同的中醫治療疾病的思路和方法。所以同時吃兩位大夫開的的藥方,如果治療思路剛好相悖,且不說藥物會不會相反,所產生的功效未必是1+1>1的。

同服兩位中醫的葯,能起到1+1>1的效果?

另外中醫講究辨證論治,首先要辨明病證,但即便是同種病證,治法卻不是唯一的,這就是中醫中所說的"同病異治"。

"同病異治"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同一疾病而治法各異。這是由於發病時間、地區、患者機體反應性、疾病發展階段的不同,使同一種疾病,所表現的證候不一,因而治法也不一樣。

首先,疾病的發生,多種病因皆可導致,但最終以何種病因為主導發病,則又因時、因地、因人而不同。如果要針對病因施治,具體發病因素不同,治法當然各異。例如:感冒,風、暑、濕、燥、寒皆可致病,然就時間而言,冬易傷寒,春易傷風,夏易傷暑,長夏易傷濕,秋易傷燥,暑又有暑熱、暑濕之別,燥亦有溫燥、涼燥之分;就地域而言,北方高山易傷寒,山谷盆地常多濕,南方平地最多熱,西北高陵燥氣盛;就體質而言,陽虛之體耐夏不耐冬,易傷風寒而不易犯燥熱,陰虛之體耐冬不耐夏,易犯燥熱而不易傷寒。因此,同是感冒,針對病因,治療的方法就截然不同。

其次,疾病發生之後要發生傳變,其傳變也因時、因地、因人而不同,在不同的時候就診,其所處病理階段不同,證候也就各異,因而治法不一。仍以感冒為例:同是外感風寒,若患者體質素熱,則其病一開始就可能寒包火,並迅速入里化熱;若患者素體寒盛,則其病一開始就可能直中少陰,並隨時有陽脫之危。因此,其辨證施治也不相同。

所以,你看似一樣的病情,並不意味著對他有效的處方也適用於你,那些所謂的偏方未必通用。

同服兩位中醫的葯,能起到1+1>1的效果?

生活中還有一種誤服兩位醫生方葯的情況,就是患者同時得了兩種或以上疾病,就診多科室專家後,需要同時服用。

與西醫不同,中醫非常重視人體本身的統一性、完整性及其與自然界的相互關係,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構成人體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在結構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協調、互為補充,在病理上則相互影響。而且人體與自然界也是密不可分的,自然界的變化隨時影響著人體,人類在能動地適應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維持著正常的生命活動。所以大家並沒有必要因同時得了不同的病症去找多個專科的醫生就診,當您就診中醫時,可以將自身的不適感儘可能全面地告知醫生,醫生會根據「標本緩急」的原則,為您遣方用藥。

最後套用最近流行的流浪地球體,岐黃視界溫馨提示您:中藥千萬種,安全第一條,服藥不規範,親人兩行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