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音樂也有「黃金分割」嗎?

音樂也有「黃金分割」嗎?

撰文/王江山

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提到黃金分割,大家應該不會陌生。這個奇妙的數學理論總令人產生無限的遐想……從貝類動物身上的神秘螺線到金字塔的邊線角度,從人體的和諧線條到無機物質的原子排列,生活中隨處可見這個神秘的比例。那麼,當黃金分割理論被應用於音樂中,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

音樂也有「黃金分割」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說到黃金分割率,就要講一講「斐波那契數列」。斐波那契是義大利數學家,他曾提出過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有一對小兔,兩個月後就能開始生產,從此每月產下一對小兔,產下來的小兔也是如此,如果所有的兔子都不死,那麼一年以後能繁殖多少對兔子呢?」

稍加計算,你會發現這道題的答案非常奇妙:1,1,2,3,5,8,13,21,34,55,89……如此你就得到了斐波那契數列。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這個數列有個顯著的特點:任何相鄰兩個數,其第一個數與第二個數的比值越來越接近黃金分割的數值0.618。

音樂也有「黃金分割」嗎?

(繪圖/王江山)

斐波那契螺旋線又稱「黃金螺旋」,是根據斐波那契數列畫出來的螺旋曲線,指在矩形中按照黃金比率旋進漸進無限分割,切點的連線形成對數螺旋線。

斐波那契數列又稱「黃金分割數列」,許多作曲家有意或無意地把黃金分割引用到音樂中,這反而成為了他們作品歷久彌新的法寶。

許多曲子都是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或五段迴旋曲式,而且黃金分割比例與音樂中高潮的位置有密切關係。比如在《夢幻曲》中,全曲共分6句,24小節。按照黃金分割率計算的話,高潮將在第14小節(24×0.618≈14.83)出現,而這與實際情況是完全符合的。

更典型的例子是莫扎特的《D大調奏鳴曲》,它的第一樂章全長160小節,若用小節數乘以黃金分割比值,即160×0.618=98.88,曲子的再現部位恰恰位於第99小節,正好在黃金分割點上。也許是有意為之,也許是天賦的自然流淌,莫扎特的大部分鋼琴曲中都應用了這個方法,以至於有人評價他:「我們應當知道,創作這些不朽作品的莫扎特,也是一位喜歡數字遊戲的天才。莫扎特是懂得黃金分割,並有意識地運用它的。」

音樂也有「黃金分割」嗎?

(繪圖/朱宇彤)

當樂器激蕩起樂章時,悠揚的旋律起起落落,數學上的比例之美,通過樂聲得到了傳達。

小夥伴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許多優秀歌曲的高潮部分一般也會出現在黃金分割點上。這一點不僅在古典音樂中得到充分展示,在流行歌曲中也可以找到痕迹,許多歌曲的主歌和高潮部分,都落在這個神秘的點上。下次聽歌的時候,你不妨也找找音樂中的黃金分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的精彩文章:

每逢佳節胖三斤,節後減肥你最需要的是飲食加「素」!
大美·中國女科學家 | 韓喜球:探尋海底寶藏的「科研玫瑰」

TAG: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