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毛岸英於朝鮮犧牲,彭德懷請示就地安葬,毛主席引用了兩句古詩

毛岸英於朝鮮犧牲,彭德懷請示就地安葬,毛主席引用了兩句古詩

1950年11月25日,是抗美援朝志願軍打響第二次戰役的第二天,在美軍飛機空襲轟炸下,毛岸英同志英勇犧牲,血染沙場。

很快,一封電報發到了北京中南海,來自朝鮮前線志願軍司令部,由司令員彭德懷親自擬定,上面寫著毛岸英犧牲於朝鮮戰場的事實經過。

毛主席收到這封電報以後,整整一天沒有說過一句話,也沒有吃過一點東西,桌上的飯菜被警衛員們熱了又熱,他卻一筷子也沒有動過。毛主席一支接著一支地抽著煙,神情極為痛苦。

這一年,毛主席已經57歲了,卻突然失去了他最心愛的而且寄予厚望的長子毛岸英,這種痛苦一般人是難以承受的。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老年喪子是極大的不幸,可這種悲痛卻偏偏要降臨在毛主席身上,真是造化弄人。

由於毛岸英的特殊身份,志願軍總部就安葬事宜向中央軍委發了一封電報請示。中央軍委複電,將毛岸英烈士的遺體運送回北京安葬。

將在抗美援朝中犧牲的烈士運送回國安葬在當時非常普遍,黃繼光、邱少雲等戰鬥英雄都是運回國內,安葬在安東、瀋陽等地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因此,將毛岸英的遺體運送回國安葬,這並不算享受特權。

彭德懷在收到回電以後有些猶豫,他有著自己的想法,他想將毛岸英與其他一起犧牲的烈士都安葬在朝鮮。但毛岸英畢竟是毛主席的兒子,身份比較特殊,他不敢自作主張,於是又向周恩來主席發了一封電報,闡明自己的觀點。

電文如下:

總理:

昨二十四日賴傳珠同志擬一封電稿,將毛岸英同志屍骨運回北京,我意埋在朝鮮,以志願軍司令員名義刊碑,說明其自願參軍和犧牲的經過,不愧為毛澤東的兒子,與其同時犧牲的另一參謀高瑞欣合埋一處。以此教育意義甚好,其他死難烈士家屬亦無異議,原電稿已送你處,上述意見未寫上。特補告,妥否請考慮。

周總理收到了彭德懷的電報以後,思量再三,送呈毛主席批示。

毛主席在看過電文以後,慨然提筆,直接在文件上批示到:同意德懷同志的意見,把岸英的遺骨和成千上萬的志願軍烈士一樣,掩埋在朝鮮的土地上,也不要為他舉行特殊的葬禮。

後來,毛岸英的妻子劉思齊再次向毛主席請求將岸英迎回國安葬,毛主席聽了後,沒有同意她的請求。毛主席引用了東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兩句詩說:「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千千萬萬的烈士都安葬在朝鮮,就讓岸英也埋在那裡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墨上之殤 的精彩文章:

請外國人看戲,工作人員寫了15頁說明,周總理將之妙改成一句話
1922年為陸軍中將,抗戰時蔣介石授上將,後由毛主席親授元帥

TAG:墨上之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