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古語:「平常心是道」是什麼意思?做到這三點就是平常心!

古語:「平常心是道」是什麼意思?做到這三點就是平常心!

古語說「平常心是道」,平常心即是安祥心態。

(一) 不凸顯自我,不批評別人。

古人修行,入山唯恐不深。禪修是向內用功夫,非常忌諱凸顯、炫耀自己。說自己有進步,其實這是迷惑,言多必失,說了就漏。

古人有所悟時,除了自己的師父,不跟任何人說。成天講夢的人,都是沒有頭腦,痴人說夢嘛!你講旅途中的事,講得如何好,都像孔子批評:「管仲之器小哉!」所以我們不要得少為足,不要炫耀自己,不要講修行途中任何的光景及境界;要埋頭苦幹,奮力前進,一旦真正到家,真是開口不得,方知過去所見、所知、所說無非戲論。

此外,不要批評別人。你求仁得仁,他求義得義;你種蘋果吃蘋果,他種西瓜吃西瓜,合乎因果,恰如其分。你去管人家,失去了自己,不但影響自己的進程,而且容易引起爭論。「此宗本無諍,諍即失道意」,爭論只會增加污垢,衍生煩惱,破壞心國寧靜,干擾內心的安祥,何苦來哉?

(二) 不要羨慕奇異、追求神通。

奇異就是突出,突出與缺陷是相對的。在修行過程中,不管出現任何的異境、妙境,皆以「平等、夢幻」視之。什麼境界都沒有,那是最殊勝之境。這即是說,心不要被任何外境所牽動。

另外,不要追求神通,神通是不求自得的力量,是心靈進步過程中的副產品,一如碾米廠的米糠,雖然有用,但不是主要的。當心凈化到光明圓滿時,自然會有神通,但切忌炫耀,一生執著,便成障礙。

(三) 不搞觀念遊戲。

告訴各位,心靈進步最難的是「離執」。在「所執」群中,「理執」尤其難除,總認為「天下的事物莫不有理」,像看小說一樣,會著迷而上癮。如果突不破這層迷障,禪無法學,觀念遊戲是很可怕的。

向別人談「心法」,不要講什麼理論,只說事實就好。禪宗不立文字,就是不建立系統理論。如果有一套系統理論,那就成了「學問」,不再是「法」了。

「學問」與「法」有什麼差別?「學問」會增加知識、見解(所知障);「法」可以改變人的氣質、性格(人格),乃至改變生命體中的細胞,整個人的身心都會起變化。凡是不能改變整個身心、不能完成法的人格化的東西,都是虛假的,都是觀念遊戲。

有學人問洞山:「如何是佛?」答:「麻三斤!」

有學人問趙州:「什麼是祖師西來意?」答:「庭前柏樹子!」

你懂他們回答問題的內涵是什麼嗎?懂了,就入禪;不懂,去研究,越搞越迷糊。縱然有些人言之鑿鑿,禪師也會給你來個橫點頭:「你到哪裡去了?!」那就是說,你已離開了心國,走到意識觀念遊戲上去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衫小紳士 的精彩文章:

學佛以後,能把這三件事做好,才是真本事!
做人,最重要的三個「秘訣」,知道一個也好!

TAG:青衫小紳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