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蝶衣+開襠褲,看宋時男子的衣品如何?

蝶衣+開襠褲,看宋時男子的衣品如何?

宋代的文人雅士中既有兩袖清風、學識淵博之人,也有衣品一流、富有生活情調、對美有獨特追求和嚮往之士,比如南宋雅士趙伯澐。

趙伯澐的家族是很輝煌的,系宋太祖趙匡胤的第七世孫。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暴斃後的第二天,他的弟弟趙光義繼承了皇位。

當時宋太祖還有兩個兒子,次子為趙德昭,也就是趙伯澐的六世祖。據記載,德昭後來因被趙光義訓斥,自殺而死。

南宋初年,趙伯澐的父親徙居到浙江黃岩。作為皇室後裔,趙伯澐在此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曾任台州府黃岩縣丞。

任職期間,他也做了一些服務當地百姓的事情,比如現在還保存著的黃岩縣城西門外的五洞橋,就是趙伯澐修建的。

蝶衣+開襠褲,看宋時男子的衣品如何?

黃岩縣五洞橋

2016年5月2日,台州黃岩區嶼頭鄉前礁村村民在建房時發現一古墓葬,其內發現了趙伯澐寫給亡妻的墓志銘,後確定墓主人是趙伯澐與其妻子李氏之合葬墓。

這也是浙江目前唯一的未被盜且保存完好的南宋棺槨。

從墓內清理出以絲綢服飾為主的五代十國到南宋文物76件/組,服飾形制多樣、織物品種繁多、紋樣典型,充分體現了南宋服飾特點及制織工藝特徵,代表了宋代絲綢藝術的最高成就,真實地體現了趙氏宗室成員的禮儀性服飾及日常穿著。

其中最有名的一套——對襟雙蝶串枝菊花紋綾衫,是安放於棺木中的隨葬品,有「宋服之冠」的美稱。

在G20杭州峰會期間,它曾先後接待了6個批次的參觀團,其中包括多國元首的夫人。

蝶衣+開襠褲,看宋時男子的衣品如何?

對襟雙蝶串枝菊花紋綾衫

綾衫呈淺黃色,飾有雙蝶串枝菊花的花紋。領、襟、袖、下擺等處的沿口都鑲有深褐色的襯邊,對襟沿口接近下擺之處備有兩條系帶。衣長95厘米,通袖長182厘米,袖寬49厘米。

這件衣服是趙伯澐墓出土絲織品中,色彩最為亮麗,圖案最為精美,保存最為完好的一件。它有如砥礪了800年犀利的時光金箭,依然纖毫無損,華光透亮,熠熠生輝。

留連戲蝶時時舞

蝶衣+開襠褲,看宋時男子的衣品如何?

這件綾衫的可貴之處在於它精美的紋飾圖案,優雅娟秀的重瓣菊花均勻點綴於舒展漫卷的枝葉間,一對蝴蝶聞香而來翩翩飛舞。

花、枝、葉、蝶四個元素組成的圖案單位循環連續,富有一種疏密有致、均勻和諧的美感,使得整幅匹料的織成效果透露出華貴的氣派。

蝶衣+開襠褲,看宋時男子的衣品如何?

對蝶串枝菊花紋

在這幅「蝶戀花」的畫面中,秋日暖陽的祥和景象撲面而來,足以將冰冷的霜雪消融。可以想像,在秋風不冷、秋陽不熱的時節,趙伯澐身著菊紋蝶衣漫步在天籟悅耳、秋聲動人的環境中的超然恬適之感。

正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花蝶秋色」的景象讓人眼花繚亂,誤以為進入了亂花叢中,錦上添花的風格極盡奢華。

就算直接被借用在現代服裝上,也不會使人感受到800年時間的距離。可見,古人的審美一點也不會輸給現代人。

蝶衣+開襠褲,看宋時男子的衣品如何?

著名的趙佶《聽琴圖》中的主人公就是身著類似的對襟綾衫,焚香撫琴於松下,幽幽禪意,空靈閑適。

宋人這些寬鬆隨意的對襟上衣,應該屬於燕居的休閑服裝。藉助服飾這一外在形式,可以窺見的是文人士子們擺脫塵世糾葛和功利的思想,在審美上追求質樸、脫塵之美,表達內心對淡泊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在社會政治動蕩不安、南北分裂對峙的時代里,瀰漫於宋代上層社會的審美趣味和美學思想已然失去了富貴、安樂、高傲、奢華的風氣,反之透露著一種孤冷、傷感和憂鬱的情調。而宋代,紋飾發展恰剛好處於繁榮期,這件綾衫蝶紋華麗轉身,搖曳多姿,集萬千寵愛;串枝菊紋則雍容繁縟、舒展大氣,氤氳著一派賞心悅目、吉祥美好的人間繁華。

南宋的江南黃岩,連男子也身著蝶衣,或許是這種服飾著實大有高貴瀟洒、倜儻風流的派頭吧!

南宋人穿開襠褲?

蝶衣+開襠褲,看宋時男子的衣品如何?

趙伯澐墓中出土這批服飾的特殊之處不止在於數量之多,且品類之全涵蓋了衣、褲、襪、鞋、靴、飾品等形制,其中,衣共27件,形制最為多樣,有圓領衫、對襟衫、交領衫等;褲有合襠褲、開襠褲、脛衣、裙褲等;飾品有襆頭、帽、腰帶、玉環綬等。

與這件對襟雙蝶串枝菊花紋綾衫相對應的是一件……開襠褲?!這還真是令人大跌眼鏡。

蝶衣+開襠褲,看宋時男子的衣品如何?

《弟子規》中講「勿箕踞」,「箕踞」就是雙腿叉開的坐姿,因為古人穿開襠褲,箕踞這種坐姿極容易走光,且不禮貌,因此坐姿要端正。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已經穿著褲子,當時的褲子沒有男女區別,且無腰無襠,僅僅兩隻褲腿,直接套在膝蓋以下的脛(可以理解為小腿)上,所以古人也稱褲子為「脛衣」

。戰國時期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之後,漢族人才開始穿長褲。但最初僅在部隊中流行。

秦漢之際,褲子從脛衣演化成可以遮裹大腿的長褲,但褲襠仍不加以縫綴。至於滿襠長褲,則來自長年騎馬的北方少數民族。

到了漢代,這種滿襠長褲已為漢族百姓所接受。為與開襠褲區分開來,這種滿襠褲多稱為「褌」。「褌」屬於內衣體系,不可輕示於他人。

魏晉南北朝由於中外文化交流頻繁,受異域民族生活方式的影響,這一時期的士庶多以著褲為尚。這一時期褲子的特點就是褲腳管特別肥大,類似於今天的喇叭褲。

唐代盛行「胡服」,穿褲是一種時尚。到了宋代,經過長期演變之後,褲子又回到了其最初開襠的形制,但與先秦時期的脛衣多貼身穿著不同,這種開襠膝褲,多加罩於滿襠的「褌」之外。

古時的褲子大多穿在裙或袍裡面,普通人家用布縫製,叫「布絝」;富貴人家用絲織品製成,叫「紈絝」。

後來人們逐漸把衣著華麗,家中富貴但是不學無術的青年叫做「紈絝子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藏天下 的精彩文章:

「望、聞、問、切」話收藏
中國藏書界第一人的生活竟是這樣的!

TAG:樂藏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