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教育改革,我們都在期待什麼?

教育改革,我們都在期待什麼?

中國改革開放至今,民眾對整體社會變革充滿期待,其中對教育改進完善也滿懷期盼,2018年教育改進了許多方面,主要有:一是在經濟下行壓力下維持了教育經費的增長。二是教師薪酬獲得一定提高。三是發展農村小規模學校獲得更廣泛認同。四是採取措施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五是政府承諾承擔更多學前教育責任。六是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公開。

2019年教育改進需要真正了解人民的教育需求,尊重教育規律,沿著人類文明前進的方向,培養身心健全的人,共創共享幸福生活,讓各方教育當事人有更大的獲得感。

原文 :《教育改進需要了解教育需求》

作者 |中華教育改進社教育改進研究課題組

圖片 |網路

教育不偏離人類文明前進方向。必須明確選擇良好健全的教育價值取向:教育是為了實現人類更好發展,是為了尋求真理、改善生活質量、完善人格,以使教育當事人生活得更加幸福。降低教育的功利價值取向,徹底改變師生僅僅通曉考試卻很少關心真理和美德的狀況。切實將教育定位為基本的民生和民權,定位為使人的天性獲得發展而非遭到毀損,使它促進人的思維和判斷能力更為健全而非只知道標準答案,使它成為民眾追求幸福的現實路徑。

政府工作人員和教育當事人對教育目標和方向定位起關鍵作用,以理性態度尊重事實和客觀規律,減少主觀和教條,降低局部利益和實際功利追求動機,開拓視野,立足兒童終身長遠發展,才有可能避免不知所措和迷失方向。

保障教育經費增長並提高使用效益與效率。中國人均教育經費還很低,仍需要繼續增長,而受各級政府財政狀況的影響,2019年中國教育經費增長的風險進一步增大。另一方面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率和效益較低、結構不合理問題依然較大。部分地方財政教育保障能力不足問題已經顯現,教育扶貧項目需要的地方財政配套資金無法落實到位,有些地方政府甚至挪用教育轉移支付資金,導致年度教育經費總額不真實。各地仍需繼續降低教育行政運行經費,增加直接用於一線教學的經費;減少基建投資比例,增加教師工資及教師素養能力提升、從事教育教學研究活動的開支;減少學校外延發展的投資,增加學校內涵發展的投資。

推進招考分離,妥善解決新高考與學業負擔過重問題。2018年新高考遇到各種問題的原因眾多,根源在於2014年《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本身不完善,需要從改變政府包攬、計劃招生、總分錄取、單一評價標準等關鍵方面入手深化改革。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在於積極推進招考分離,使招生工作責權利一致。隨遷子女流入地就讀高中的就讀地參加高考是教育公平的體現,在普及高中的政策背景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兩為主原則」應向高中延伸。高考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的根本性原因是在現有教育管理和評價體制下學生的學習自主權被過度剝奪,唯有通過改變評價權力過度集中、評價標準過度單一才能從根本上切實降低學生學業負擔。從青少年成長發展的長遠利益考慮,充分運用最先進、最前沿的教育評價理念、理論、知識和技術推進高考招生制度改進。

進一步擴大使用第三方教育評價。第三方評價是教育形成良性生態的必要前提,也是提升教育質量的基礎。中國第三方教育評價正處在起步發展階段,需要政府增加購買第三方機構的教育評價服務,積極培育多元評價主體,發揮多元評價在教育發展中的獨特作用。學校和社會其他組織機構也需要儘可能使用第三方教育評價機構的評價為自身的業務發展服務。第三方評價機構需要創新評價技術,堅守評價客觀中立立場,保障評價數據安全。需要法律確定第三方評價的地位,確保第三方評價能夠有效開展;需要頒布《學校法》和《考試法》,明確規範各主體間的責權關係,讓學校有機會自主決定使用第三方評價。

切實保障教師的教學自主權。必須讓直接的教育對象學生身邊就近從事教育的人有權有責,能真正負責。教師周邊的人不能對他履行教育職能指手畫腳,任意干涉,而應維護他的權威,為他的正常教育教學提供充分、有效的支持。教師是專業工作,需要真正充足的教育教學自主權,自主地依據所教學生的具體真實鮮活的成長發展需要確定個性化的教育教學方案,而不是被行政權力和單一評價役使的工匠,不能擔負無限責任。這是解決教育問題的起點,也是從源頭上辦好教育的有效措施。

穩妥推進學前教育普惠政策。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將學前教育普惠面提高到80%,各地如何落實面臨諸多矛盾。若政府對公辦園與民辦園的投入差別大就會推高當地居民的「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因此需要明確公辦園生均撥款與普惠性民辦園補助標準,擴大普惠性資源,更加平等對待兩類幼兒園,給民辦園足夠的自主決策權。

加快推進依法治教。中國教育改進急需進行的突破在於改善教育管理體制和評價體制,在於推進整個社會法治進程中實現依法治教。行政權力需要有法律約束,明確政府與學校的責權邊界,防止行政部門對教育過多的指令和驅使,讓政府和學校之間建立依法辦學而不僅是行政管理的關係,讓學校成為相對獨立的法人。

以人民為中心是改進教育的基本原則,為此需要確保人民的平等享受教育的權利,解決人民受教育遇到的各種問題,給人民更多的教育選擇機會與權力,讓人民更多參與教育的舉辦。同時必須簡政放權,減少教育行政人員,減少發文件數量,減少行政所管的教育事務,減少行政部門佔用的教育經費。推進依法治教是體制改革的入手處,進而推進第三方教育評價、簡政放權、建立現代學校制度,保障教師的教學自主權,創建良好教育生態才指日可待。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48期第2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你不知到的表情包的前世今生……
你多久沒看人民軍隊報刊了?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