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北京阿姨都幾套房了,為何還要撿垃圾

北京阿姨都幾套房了,為何還要撿垃圾

「我們經歷過的匱乏,你們難以想像。你們老讓我們瀟洒,我們敢嗎?每當我想要花錢的時候,都有一雙無形的手把我按住。」北京老阿姨們的心聲。

文|趙晗

來源|穀雨實驗室(ID:guyulab

···

如果一位「北京阿姨」在京有三四套房子,有退休金,孩子出息,她過的日子會是什麼樣?答案可能是,她仍舊天天在小區垃圾桶附近撿破爛賣錢,甚至為了撿紙皮和別的大媽打起來。

紙皮大戰,是北京老宣武區某老舊小區經常上演的一幕。小區每個垃圾桶,基本都被老阿姨們劃片承包了。不守規矩的若來淘金,難免打一場。

對這些阿姨,土生土長的80後北京大妞菁菁「太了解了」。她爸媽均生在北京,有多套房子。菁菁碩士畢業後幾經跳槽,找到心儀工作,年收入大幾十萬。她追求生活品質,吃穿用度都喜歡用不帶大logo的低調小眾奢侈品。她媽媽則完全不同,「一花錢就有罪惡感」。

周日早上,睡到自然醒的菁菁打車到三里屯,和發小薇薇相約在咖啡館,吃brunch,人均一百多塊。薇薇碩士留學歸來,在喜歡的公司上班,同樣生活優渥。菁菁點了杯七八十塊的單品咖啡,呷了一口,努力去捕捉其中桃子的香氣。「我媽要是看到咱倆花這麼多錢喝杯咖啡,肯定會說咱倆造孽。」菁菁對薇薇說。

兩個北京女孩說著說著,就不由自主聚焦到一個困擾她們多年的無解難題:媽媽太摳門,怎麼破?

1.

/ 「為什麼你媽條件這麼好,

卻虐待自己?」/

菁菁首先吐槽。不久前的霧霾天,年近七十的媽媽要穿越京城辦事,嫌地鐵貴,執意搭公交,單程倒來倒去兩個半小時。菁菁的網約車賬戶餘額不少,不忍媽媽折騰,就拿起手機要叫車。與往常一樣,老人死活不同意。拿老年證可以免費坐車,在公交車搶上搶下和佔座方面,她已很有經驗。

「我媽也這樣,她的信條是:能苦著自己的,就絕不花錢享受服務。」薇薇說。她媽媽也絕不打車,無論是數九寒天還是夏日炎炎。一個三伏天,薇薇從地鐵站打車和爸媽回家,花了17塊,媽媽嘮叨一路,「這個錢花得太冤了」。

薇薇請小時工做家務,媽媽像防賊一樣在旁邊看著。無論小時工多麼賣力,在老人眼裡都是偷懶,「這錢花得不值!還不如給我,我給你干呢」。至於洗碗機、吸塵器、廚餘粉碎機等年輕人深愛的家居用品,薇薇媽一律不接受。她堅持能自己乾的事情,就不要花錢用機器或者請人。

家裡的車,多半像是擺設。因為一上車老人就覺得心慌,一加油就焦慮,總覺得自己坐車去辦的這點事,「不值這個油錢」。

除了不開車不打車,還不能出去吃飯,一出去吃就鬧彆扭。媽媽的目光總集中在價格而不是食物味道上,對一道菜的唯一評價標準是「值不值」,口頭禪是「我可不吃」。剛點了兩個菜,薇薇媽就急赤白臉了,「不要了,不要了,點那麼多吃不了」。薇薇很鬱悶,即便那些自己覺得好吃,點評都是五星的餐館,媽媽吃後也總是一臉怨氣:「不好吃!瞎花錢!」看到別的餐桌剩飯很多,有的幾乎沒動過,老人難以克制衝動。要不是薇薇攔著,她不介意把四周桌上沒怎麼動過的菜都打包帶走。

北京一家超市,蔬菜降價銷售,一位老人在投入地挑選蘿蔔。 圖片 | 視覺中國

薇薇周末和老公回娘家,媽媽常常端上吃了好幾天、已經反覆加熱的剩菜。有一次,薇薇發現兩周前打包的食物,雖然已經面目全非,媽媽又給端上桌了。媽媽自己做的話,通常是一碗炸得齁鹹的醬,一家人煮一鍋麵條就著吃。

雖然都有高血壓,但鹹菜依舊是薇薇媽和菁菁媽的摯愛。隔三差五,她們就會花幾塊錢買個大芥菜疙瘩,放醬油和鹽炒一大盆鹹菜絲,自己留一罐子,其他的裝進罐子,和街坊四鄰的老姐妹們分享。這些老阿姨們,也多是因早年拆遷分房,人人家裡好幾套,獨生子女住一套,租幾套,再加上退休金,說財務自由也絕對不為過。

薇薇媽還捨不得扔長了霉斑的麵包和饅頭,把發霉的部分摳了,接著吃。薇薇納悶,「天天轉發食物相剋的養生文章,怎麼真的跟她講科學,就是不聽呢」。她反覆勸阻:「沒發霉的也布滿菌絲了,可能中毒!致癌!」媽媽就回一句:「不能浪費糧食!」粥餿了,什麼東西長毛了,老人還有一個理論:「吃了這些,破破肚,拉拉稀,正好去火減肥了。」有一次,薇薇把長了霉點的麵包整個扔了,媽媽又從垃圾桶里撿了回來,偷偷摸摸吃。

菁菁和薇薇的父母家,雖然房子面積不小,但共同的特點是「亂」,囤貨無數。冰箱里存的「殭屍肉」,能從年頭吃到年尾。兩位媽媽都沒有收納的概念和習慣,更別提什麼「斷舍離」了。同一功能的物品會有十幾樣到上百樣,每一樣的質量都不高,用薇薇媽的話講:「斷不了!舍不了!」她們最不能接受孩子花錢買禮物,分明是好東西,卻百般挑剔,索要來發票,一邊感慨「太不值了」,一邊琢磨著怎麼去退貨。

兩位老人背景非常相似:她們的父母1949年後從外地來京當工人,她們出生後不久就趕上三年困難時期,上小學不久又趕上「文革」。七十年代初,因政策改變突然有機會讀了一兩年高中,又突然因政策變化而終止,改去插隊。幾年後返城,大部分人被分配到工廠或國營單位。恢復高考時,很多人已經工作,指著每月二三十元工資幫補家用,也就斷了讀大學的念想。

北京,一對知青夫婦在仔細回味當年的知青使用物品 圖片 | 視覺中國

與兒女這一代不同,「單位」曾是她們唯一的歸宿,提供從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的全方位保障。一輩子通常只干一種工作,生活中少有選擇,儘管後來很多人下崗,但她們還是喜歡「鐵飯碗」。薇薇媽總希望女兒能夠進機關或國企——這些才算「正經單位」,或至少照這標準找個老公,但薇薇自有打算。這成為母女間日常爭執的重要話題之一。

爭執之二是,要不要每次住酒店都把一次性衛浴用品拿回家。從酒店拿回來的各種小梳子,家裡快有半百把,酒店拖鞋一大摞。早市上幾塊錢一大包的那種叉子勺子,家裡也有上百個,「沒一個看得上眼的」。

菁菁家的爭吵點則在於,要不要每次去超市都多揪一大把塑料袋回來。有一次,她回家看到滿桌子滿地擰成球的塑料袋,就知道是媽媽去超市水果區順手囤的,氣不打一處來,跟老人吵了一架。

薇薇老公從貧窮農村考入大學,後來留在大城市發展,給父母在縣城買了房子,生活顯著改善。「要說摳門,按理說應該是我媽,怎麼也不應該是你媽。」老公在吃岳母做的發芽土豆輕微食物中毒後吐槽說,「為什麼我媽現在可以享受生活,你媽條件這麼好,卻虐待自己?」

2.

/ 「你管我呢,我願意!」/

菁菁又好笑又佩服的是,在今天的北京,媽媽居然總能淘到個位數價錢的衣服。比如兩塊一條的「棉絨」秋褲,十塊錢三條的「羊絨」圍脖,一塊錢一雙的「純棉」襪子等等。

「我周末一頓早飯錢,夠她買一百多條秋褲了。」菁菁告訴薇薇,「你有空來我們家看看,簡直就是襪子王國。哪哪都是襪子,廚房抽屜里,廁所紙簍里,枕頭旁,沙發縫隙里。」她粗略統計過,媽媽的襪子有二百多雙,攢成球藏匿在家中各個角落。

據老人說,這些「質量特別好」的「純棉」襪子,幾乎都是她從京城各個早市淘來的。即便如此,這位「襪子女王」還是經常補襪子。菁菁曾看到媽媽的一雙襪子在腳後跟和腳趾處打了三處補丁。一起吃飯,經常可以看到媽媽從包中掏出一隻襪子放在桌上,吃幾口,襪子就亮了起來,她從裡面掏出一個手機!原來,那是她的手機套。

薇薇媽則痴迷於囤杯盤。她家住城北,從街坊姐妹處獲得重要情報:西南五環外某早市,有一塊錢一個的碗賣,「出口級的瓷!」老人無法抑制內心的衝動,次日早早起來,乘坐公交車穿越京城,往返近100公里,買回一打盤子和幾個杯子。薇薇看到盤子上那些胡亂拼湊不知所云的英文單詞、那粗糙的印花,「打碎這些破爛的心都有」。

2019年1月,隨著北京城區的早市和農貿市場減少,而且北京60歲以上的老人可以免費乘坐郊區公交車,越來越多「城裡人」跑到郊區趕集。 圖片 | 視覺中國

更令她崩潰的是,沒過幾天,媽媽又從另一個老阿姨處得知,密雲某大集有更便宜的碗賣!老人再次興奮了。不過這次往返要快200公里了,這位阿姨還不忘囑咐:「你稍微等等,拿了老年證(可免費乘坐公交)再去。」

薇薇媽退休前在事業單位上班,退休金不低,但是她始終無法享受逛大商場的樂趣,「看見價格三位數以上的衣服,就渾身難受」。她最喜歡去京郊順義、大興等地的各種大集,在裡面逛著很有感覺。

對這些阿姨來說,任何支撐基本生存之外的消費,似乎都是奢侈的,所花的錢都是冤枉的。菁菁媽的很多同學朋友,日子也都越過越省。偶爾出去旅遊,會提前買好幾大袋子饅頭燒餅,就著鹹菜吃一路,避免下館子花錢。

時至今日,仍有阿姨在家把水龍頭開到不走表的最大滴漏程度,耐心等待滴水匯滿水盆。菁菁媽有個同學,北京好幾套房,孩子收入也高,但就是放不下存水的習慣。她家總是濕漉漉的,廁所根本下不去腳,滿地是儲水盆。腳底下是盆,檯面上也是盆,不論洗什麼,都不能用活水,全要用盆接著,再利用。洗衣機的水也不能浪費一滴,全都接出來沖廁所。

每次周末回媽媽家,菁菁都要先對自己反覆做心理建設:這是她的生活,她高興就好。但一見面,看到因反覆加熱而變色的飯菜,一屋子撿回來的破爛,這輩子都穿不過來的襪子,她就心煩。

「你為什麼總是抱著匱乏不撒手?」

「你管我呢,我願意!」

爭執後,菁菁背著媽媽,扔了兩抽屜襪子、一袋子梳子、一筐雨傘和好幾大包勺子。「但是我發現,扔了之後東西仍不見少。」

3.

/ 「有一雙無形的手把我按住。」/

面對一直難以理解的媽媽,菁菁後來乾脆就懶得理解,甚至迴避接觸。

直到有一天,她去看望媽媽的同學淑珍,繞不開,又談起媽媽日益瘋狂的省錢行為。「現在偏執得要命,春節恨不得也是頓頓剩飯,簡直不可理喻。」

阿姨淑珍則勸她多理解媽媽。她給菁菁講了一些她從來沒聽過的往事。雖然很多人因為拆遷或買房早,家中有幾套住房,童年其實並不富裕,和一大家人蝸居大雜院,過的都是苦日子。他們小學同學不久前組織聚會。半個多世紀不見,大家還能記得當初誰家有高級奢侈品——沙發,誰家是幹部家庭,衣服上竟然一塊補丁都沒有。

淑珍小時候,家裡經濟困難,常常挨餓。在供銷社工作的親戚把被耗子啃過,還沾著老鼠屎的碎糕點拿回家餵雞,她曾耐不住飢餓偷吃那些雞仔的糕點。黑棉鞋穿得發白,沒錢買新鞋,她就在燒火的爐子下蹭黑灰,把棉鞋蹭得黝黑,跟新的一樣。第二天上體育課,被烤糊了的鞋一下子綻開白棉花出來。她還在班裡帶頭把鉛筆寫過的作業本用橡皮擦乾淨,擦出一個新本子來。老師表揚她「艱苦樸素」。

北京朝陽區文化館前的「勤儉持家」主題展覽 圖片 | 視覺中國

「我小時候,有一天數衣服上的補丁。上衣22塊,褲子17塊。」淑珍告訴菁菁,「我家還是雙職工。你媽家就你姥爺上班,養活七口人,條件更差。你媽又是老大,還得操心弟弟妹妹。」

「那時候垃圾都要搶。」每天下午五六點,會有垃圾車集中傾倒。小朋友主要去撿爛紙和廢品,還有外面是灰白色的、沒燒透的煤核。拿小棍把外面的敲了,只要裡邊黑的部分。有一首民謠形容當時撿破爛的小孩:「身披盔甲,手持鋼叉,腳踩風火輪兒,走起路來嚓嚓嚓。」

淑珍說,他們這代人普遍經歷過對匱乏的恐懼,買東西不會想著喜不喜歡或者好不好,本能反應是「值不值」。無論買什麼,心裡首先會出現一個估價,高過這個估價的,看都不用看。她特別理解很多同齡人仍痴迷於撿紙皮和廢品回收,「我們從小就懂廢物利用。現在看到什麼,仍會條件反射地想這東西還能怎麼用。就怕浪費,因為毛主席教導我們,『浪費是極大的犯罪』」。

我們經歷過的匱乏,你們難以想像。你們老讓我們瀟洒,我們敢嗎?每當我想要花錢的時候,都有一雙無形的手把我按住。」淑珍說著說著哽咽了。

想著淑珍阿姨的話,菁菁回家後第一次心平氣和地問:「媽,你為什麼那麼喜歡買襪子?」

「因為我小時候沒有襪子,我覺得穿襪子太奢侈了。」老人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菁菁媽說,每次因為襪子吵架,事後她也反省,可一看見襪子還是忍不住想買。她小時候穿不起襪子,好不容易得到一雙塑料涼鞋,還常常開裂。十歲的菁菁媽,已經學會用燒紅的火筷子補鞋。她的童年夢想,就是能穿著襪子配涼鞋。

每當媽媽稍微流露出一絲脆弱的時候,菁菁都覺得媽媽很陌生,她只在這種時候湧起很強的衝動想去擁抱她,卻又只是坐著不動。

「你老讓媽媽瀟洒,又旅遊,又泡腳按摩,又享受生活,我覺得錢可不能這麼花。沒有囤積,生活就沒有保障。」她還向菁菁傳遞從小聽到的教導:「吃不窮,喝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這已經內化成她的人生信條。

新年時的北京城 圖片 | 視覺中國

菁菁媽和朋友們聚在一起,最愛談論的話題就是「你退休金多少」和「開什麼葯」。養老成為他們的心結。他們普遍伺候過卧床的老人,家裡好幾個弟兄姐妹尚且周轉不過來,也領教了請保姆的難。菁菁媽說,大家現在省錢,很多是為了應付自費醫療項目,為了在不遠的明天給自己找個好的養老院,卧床了能請得起保姆。「咱下一輩都是獨生子女,能指得上他們給咱擦屎端尿?」

聽到這些,菁菁反覆強調:「我怎麼會不管你?有我呢,你放心吧。」

「我不給你添麻煩!再說了,我指得上你嗎?」依舊是那種熟悉的強勢語氣。稍微和緩下來的菁菁,不由地再次心生反感。

不過爸爸告訴她,每次女兒回家前,媽媽都很緊張,「你媽其實特別怕你批評她,但又達不到你的要求,就只能跟你杠」。

菁菁還沒有想好,和媽媽長久以來的「愛恨交織」的狀態,如何才能結束?

她決定,媽媽今年過生日,一定帶她去大商場,讓她選最喜歡的鞋和襪子。

但她轉念一想,媽媽肯定是不會去的。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本文由騰訊新聞出品。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end—

金八傳媒往期獲得獎項

2018 胡潤新金融百強榜優秀財經記者

2018 微播易年度財經自媒體

2017 新榜內容創業公司TOP10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八卦女 的精彩文章:

知乎高贊:真正能改變命運的窗口,都在社會巨大變革的風口上

TAG:金融八卦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