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酒者,天之美祿——中國古代酒器

酒者,天之美祿——中國古代酒器

專家為您掌眼

《漢書》有載:「酒者,天之美祿」,此意乃贊酒者,為上天所賜之美物,其後又曰:「帝王所以頤養天下,享祀祈福,扶衰養疾,百禮之會,非酒不行。」不但將酒冠以天物美名,還推為可養天下,祀祈福的無上之物。

在距今約9000年前後,中國已有了稻米、水果、蜂蜜等混合發酵的酒精類飲料。而酒為液體,則必備容器。隨著酒文化的發展,酒具亦不斷發展。初似無為酒特製的器具,至新石器時代,特用酒器出現。大汶口及隨後龍山文化中所見高柄杯、陶鬶等,應屬此時期酒器代表。至遲於二裡頭文化時,爵出現在了酒的祭祀禮儀中。

商周時代,酒具多為青銅所制,卣、尊、彝、觥、爵、觶、觚等為主要酒具,多儀態雄武。戰漢時代,除禮用酒器外,日用酒器也有較大發展,宴席貯酒以樽、鍾、鈁、壺等,飲酒則以羽觴、卮為主。漢後及隋唐,地中海與中亞地區文化對酒器影響尤為凸顯。除傳統酒樽、羽觴杯外,亦多有來自羅馬、薩珊等地的高足杯、胡瓶、曲杯等被運用到中國酒器中。

至中唐,或是吸收了胡瓶的傳統,酒注開始流行。早期酒注與茶事中所用的湯瓶在造型上幾無分別,長沙窯出土的唐代酒注,個別還題有「陳家美春酒」「酒溫香濃」等句詞。自此至明清,酒注(執壺)都是酒器中的主流用具。隨著酒注變化,飲酒器也相應而變,台、盤、杯、盞等逐漸發展,經過五代後,至宋遼蔚為大觀,酒宴用器繁複細緻。此時期的貯酒具,以長瓶為特色,其又名經瓶,即後世所謂之「梅瓶」。酒注與茶注逐漸分開,並在注子外添加了保溫、隔熱用的溫碗。除了傳統的樽、杓尚有使用外,台、盤、杯、盞等也極富變化,種類琳琅,亦多像生器。

遼多承唐風,中亞文化的影響也格外顯著,高足杯、把杯、海棠盤,鋬耳罐等異風濃郁。此外,宋世以後,酒文化得到極大發展,一些運用機巧的酒具如升仙盞、乘槎杯、匏盞瓜杯等,得到上層階級的青睞。

梅瓶、玉壺春等,自宋金出現,元明沿用,且極為流行。元明除了承襲自宋遼的傳統酒具外,瓷爵、高足杯在酒具中的應用比例大幅上升,酒注的樣式也發生了較大變化,並在明後逐漸改稱執壺。

值得一提的是,元代多見的獸耳大罐,多與高足杯、酒盞等伴隨出土,應為貯酒器,且在明代仍常見使用。明初定製,祭祀皆用瓷,故祭祀禮器多以瓷為主,造型也與燕器幾無區別,爵、杯、尊是祭祀酒具中的重要禮器。

清代,梅瓶及玉壺春成為花器,逐漸退出了酒具的主流,而盤盞、酒圓、執壺仍為酒器大宗,貯酒器則多以大罐等,流於粗燥而逐漸隱於幕後。

酒在中華文化中佔有極重的地位,然酒器展覽頗為少見。2018年10月23日至11月18日,由我社策劃的「天祿佳器·中國古代酒器特展」,從新石器時代開始,至明清結束,力求藝術、學術與趣味。在此,我們就幾件展品,來管窺酒與中國古文化的關係。

酒與祭禮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酒自始即是祭禮中的重要用品。商周時期,禮用酒器以青銅為主,宋元則兼以銅玉,並配陶瓷使用。明代則主要用瓷。

二里頭文化始見有爵。商周時代,爵並非飲酒之器,《說文》:「爵,禮器也。象雀之形,中有鬯酒。」鬯為香酒,《禮記》:「先酌鬯酒,灌地以求神」。孫機先生認為,早期爵的流既細且長,並不適用於飲酒,更適合於澆灌。

爵杯一組

特展中有數例爵杯,包括一件二里頭陶爵,兩件商周銅爵,一件宋元玉爵,三件元代景德鎮瓷爵,從中可見從商周到宋元,國家到宗族祭禮用爵之變。還有一件清康熙灑金銅爵,為清人仿古,由此可見清人眼中的商周爵器。

山東大汶口文化陶質酒器一組

陶用酒器,新石器代時期即有,尤以山東大汶口及隨後龍山文化的高柄杯與鬶為典型。其高柄杯又有制極細薄,近乎蛋殼者,器式高拔,推測應屬禮用。特別一例彩繪陶觚,為後世青銅觚之淵藪。

酒與商業

鹽、酒、茶為日常生活所必備。而酒即為百需之物,其生產量與消費量都是極為龐大的。由此,酒的生產與經營就成為一件關乎國利民生的重要事情。漢武帝天漢三年,國家支齣劇增,於是酒稅出現,實行統制專賣,禁止私釀。之後,對酒的專賣與納稅兩種制度不斷交替,至宋代,酒稅成為政府重要的財政來源。也是在宋代,酒的商業有了極大發展,除官榷酒坊外,也有專門的「酒戶」為民間自釀,以給予專賣權的形式進行。酒業的發展,催生了宋代獨特的「酒樓文化」。與唐代酒肆、旗亭不同,宋代酒樓規模更大,服務更豐富,粗可分為官辦、市樓兩大類。《東京夢華錄》《鐵圍山叢談》中載,京城酒樓風俗奢侈,大用銀器,聲色皆備。多聚於馬行街,其燈火輝煌,人物嘈雜,居然到了「永絕蚊蚋」的地步。酒客在此間風花雪月,逍遙快活,真所謂「人生百年常在醉,算來三萬六千場。」

特展展示商業的單元,有數件五代、宋的酒具,雖未必皆為酒樓器具,然其精良,足以反映酒商業的發達。一件北宋磁州觀台窯剔刻鹿紋梅瓶,為磁州窯中銘心絕品。一批銘文梅瓶,多見如「公使庫」字樣,也反映彼時官辦酒業形式一隅。

【北宋】磁州觀台窯 白地黑剔刻瑞鹿紋梅瓶

【北宋】山西中部窯場 「汾州公使庫」等銘梯口梅瓶

酒與文藝

酒在文藝作品中出現頻率極高,如李白《月下獨酌四首》中一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被化用在更多作品裡,特展中一件勛掌窯金代三彩枕亦做同典。

永和九年春,王羲之與諸友會於會稽蘭亭,其曲水流觴,仰觀宇宙,成百世佳談。流觴所用羽觴,為漢晉時代的「杯」。杯來源於「抔飲」。鄭玄注《禮記》:「抔飲,手掬之也」。孫機先生認為「從手掬發展出來的杯,平面接近雙手合掬所形成的橢圓形,左右拇指則相當於杯耳。所謂耳杯,實由杯耳得名。在漢代,杯僅指耳杯。」

酒出現在政治文化活動中十分頻繁,官方經筵講學的宴席亦有酒出現。《大明會典》中所記文華殿經筵宴席即有「酒六鍾」。

【清】中國南部 蘭亭序刻詩雙耳方杯

酒與生活

無論是政治、商業還是文化,綜合起來,都只是古代社會生活的一面。而酒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其複雜性和多樣性,遠不止前述三個單元所可概括。它滲透進古代社會的方方面面,從宮廷到市井,從貴族到平民,從文士到白丁,酒都是其生活的重要構成。本單元也是是次展覽最豐富的一個單元,從唐宋至元明,展現出一個線性的生活中酒的角色與使用圖景。

展內一例鈞瓷屈卮,源自中亞地區造型,後宋人以漢晉之「卮」為名,或自卮為圓形杯的理解之訛。

【金】河南汝州地區 天藍釉鈞瓷屈卮

【唐】鸂鶒合歡圖銀高足杯

【唐】 禽鳥紋銀長杯

還有兩件唐代銀器,反映絲綢之路的文化交流。其中,高足杯始自羅馬,曲杯始自薩珊,皆融匯於西亞,傳形於中原,是中外酒文化之交流例證。

另有元代景德鎮窯酒具數件,反映蒙元文化視角下的酒器變化。還有數件明內府貯酒及飲酒具,其中成化鬥彩勸杯為酒器中的冠頂明珠。

【元】景德鎮窯青花牡丹紋大罐

【明洪武】景德鎮窯 青花纏枝番蓮紋酒尊

【明景泰】景德鎮窯灑藍地孔雀綠釉海獸紋輔首酒尊

酒文化洋洋大觀,故天祿之器,亦為紛繁,其品類之豐富,文化之深廣,美術之精奇,實難以一小展而談盡。我們更加希望我們的嘗試,能夠拋磚引玉,引起觀眾對酒文化及酒器文化的關注與思考,望諸方家不吝賜教。

域鑒APP

快樂收藏·輕鬆入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U鑒 的精彩文章:

收藏乾貨:兩宋越窯瓷器特徵與鑒定
緊急預警!粉絲群驚現國寶幫,圖文起底國寶幫雙簧騙局

TAG:YU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