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思必馳 CMO 龍夢竹:人工智慧要與場景結合才能找到它的價值

思必馳 CMO 龍夢竹:人工智慧要與場景結合才能找到它的價值

3月14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的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簡稱AWE2019)剛剛落下帷幕。創辦於1992年的 AWE 依託中國家電行業的快速發展,已成為全球影響力最大的家電數碼展會之一,今年AWE 的主題是「AI上·智慧生活」,人工智慧和物聯網再度成為展會主角。超過50家來自全球各地的家電品牌在這裡亮出他們的「得意作品」。

今年海爾展館內,兩座Smart Home 還原了智慧家庭的四大物理空間和七大解決方案。眾多觀眾在 Smart Home 面前排隊等候體驗,看海爾是如何將「智慧家居生態系統」概念落地的。

思必馳作為國內的人工智慧語音交互平台公司,為包括海爾在內的眾多家居品牌提供人機交互技術服務,也將很多產品帶到了本屆AWE,向觀眾展示他們的技術是如何運用在家庭生活的各個角落,並滿足他們的剛需。

思必馳CMO龍夢竹在展會期間接受了36氪的訪問,和我們聊聊她眼中的2019AWE和人工智慧家電行業的未來。

36氪:關於本屆 AWE 你有什麼感想或新的啟發?

龍夢竹:整個展館看下來,發現今年像AI、AR、VR 這些新技術在家居產品的運用越來越多。思必馳主要做 to B 的智能交互這一塊,我們接待的觀眾基本也是潛在客戶。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今年的觀眾,包括廠商在內,對技術發展越來越了解。

過去我們會遇到廠商跟我們說:「我們是做家居的,我們能怎麼跟你們合作?」而今年我們聽到的會是說:「我們是做音箱的,我有個需求看你們能不能做到?」

客戶的需求更明確了,說明他們對技術了解得越來越清楚。這意味著整個行業越來越成熟,廠商、開發者越來越理性化,跟我們合作的時候會更多地考慮產品的規劃。

36氪:對海爾展館有什麼特別的印象嗎?

龍夢竹:我對海爾智能互聯平台孵化的海爾智慧家庭影音機器人特別感興趣。這款機器人包含了投影、聲控和觸控功能,能夠通過在桌面投射屏幕畫面來控制全屋家電的信息狀態,並且投射的畫面也支持觸控操作。我剛巧看到他們在演示彈鋼琴的功能,很多觀眾對它很感興趣並且在詢問價格。當用戶詢問產品價格的時候,你已經觸達到他的消費慾望,而不是停留在叫好不叫座的情況。

海爾的 Smart Home 也是一種不錯的展示。它所展示的未必是最前沿的技術,但一定是最接近大眾生活消費層面的技術。海爾在整個人工智慧家居生態產業鏈中是最接近消費者群體的,他用 Smart Home 這樣的形式來讓消費者和用戶親身去認知和感受技術能夠為家居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讓他們覺得,「我的家就應該是這樣的」。

36氪:你會如何評價目前人工智慧和物聯網技術在家居行業中的運用?

龍夢竹:八個字總結就是「全屋智能、互聯互通」。物聯網在家居中的運用,也就是所謂的「家聯網」概念不是近幾年才有的,但前幾年一直沒有看到什麼大的突破。而今年你能看到通過 AI 連接控制的家電已經實現全屋普遍化智能,去中心化技術非常明顯。

可以這樣理解:人工智慧是有智商的,現在還是個小孩子。目前在經歷從單點語音智能向多模交互智能方向發展。比如前兩年流行的帶屏家電,現在可能增加了語音功能;或是智能音箱現在加上了屏幕,這也是一種語音和圖像多模的交互形式。

從技術發展來講,語音交互是一個非常長的鏈條,從信號處理到語音識別、語義理解再到對話和內容所有層面都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

對我們這樣的技術公司來說,面對的客戶也更加成熟和理智,我們不需要再強調自己的識別率達到某個數值,因為大家知道語音交互是包括對話、理解能力等一系列技術的綜合,可以說行業正在向一個更好的方向發展。

36氪:思必馳在行業中的優勢如何體現?

龍夢竹:國內做語音相關的企業非常多,但擁有全鏈路的公司並不多。同時我們還擁有全面獨立自主的知識產權。從2014年轉型做物聯網之後,我們的工程化能力,也就是場景化深入能力的優勢也凸現出來了。

通常我們在家居環境下的人機交互對話更偏向任務型對話,它的優劣程度取決於機器人能否明白消費者的意圖並提供服務,以幫助用戶完成某項任務作為判別標準。

打個比方,假如你在家裡或在車裡,對智能機器人或是車機說相同的一句「我餓了」,其實你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和機器人說這句話很有可能只是想和它閑聊,你對冰箱說「我餓了」,它或許會給你推薦菜譜,但你對車機說同樣的話,他就會給你導航到附近的高分餐廳。另外一點就是,語音交互受場景的影響程度是非常高的,識別率在不同環境下的表現也截然不同。要讓語音交互能夠適應不同的場景,前提就是你必須把場景的整個交互打通才能做得好。

36氪:你認為目前語音交互技術的發展是否受到整個人工智慧行業上下游產業鏈的制約?你們又是如何幫助設備廠商作出取捨的?

龍夢竹:這種情況其實有很多,所有硬體問題用戶是感知不到的。網路好不好、晶元怎麼樣、外形怎麼樣都會對語音交互產生影響。如果網路慢就會影響語義理解的速度和理解能力,或許用戶在等待了幾秒種後才被回復「請再說一遍」,這時用戶就會認為是智能交互技術的問題。再比如智能燈控一般是離線的,但如果設備內存比較低,只能寫20個命令詞,那麼用戶也會覺得是技術不夠「智能」。

這類情況下,我們會提出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廠商會綜合考慮產品的投入產出比,在整個交互體驗上做一定的取捨。

而像海爾這樣的企業它也有自己的智能交互平台 U 平台,各種家居設備通過接入這個開放平台來實現設備之間的互聯。我們跟海爾合作的方式就是與海爾的 U 平台打通,從而可以讓海爾用到我們的語音技術,幫助海爾做去中心化的過程。

36氪:思必馳的語音識別技術主要涉及的產品領域是車載、家居和機器人三個方向,除此之外是否還會向其他領域拓展?

龍夢竹:我們做的是泛物聯網的方向,不僅僅是家居和車載場景,還包括兩種場景之間,例如科技展館,他們可能需要引導性機器人,還有政務、物流、地產、酒店……我們在往更多場景去滲透,還包括全渠道信息服務、微信機器人、呼叫中心等都在做擴沿。

36氪:今年是你加入思必馳第五年,在你心目中它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龍夢竹:很多人會覺得思必馳是一家創新的公司,可能因為人工智慧在中國是近三、四年才火起來的。但思必馳成立至今已經有十二年歷史,我加入思必馳的司齡也比很多 AI 創業公司的時間還要久。大家感覺它很新是因為之前很多年沒有做技術宣傳。所以我會覺得它是一家踏實、沉穩、厚積薄發的公司。

當然它也是一家重視用戶體驗的技術公司。在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之前,我們自己會先去找數據,從而去處理優化效果。比如我們做故事機之前,需要先知道它是針對的兒童年齡層。在中間過程中發現不好的部分,我們隨時會進行更新迭代。

再比如在智能電視裡面,最常用的是搜索功能。我們的DUI 平台有一項 OTA 升級(在線熱更新)功能,用戶不需要更新系統,但他們會發現系統的內容在不斷進步,但又不像傳統的系統更新那樣需要下載更新包。我們希望能讓用戶覺得好用而不是像廠商那樣去了解功能的背後具體是什麼樣的原理,我們考慮更多的是受眾是誰,他們在什麼場景下使用,從而聯合我們的技術去滿足他們的需求。

36氪:2019年5G技術的發展會對人工智慧和物聯網行業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龍夢竹:5G 技術帶來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網路快了。大面積上的語音交互能力會更強,從而促進更多任務型對話中的效果。物聯網發展說到底比的就是速度,處理能力得到極大提升,機器學習、雲上存儲都變得簡單了。所以5G 技術對整個人工智慧和物聯網行業的積極影響是很直接的。

36氪:近兩年不論是互聯網公司還是像海爾這樣的家電企業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布局人工智慧,包括兩會上李彥宏也表示10-15年內,人工智慧將成為經濟發展的動力。那麼,你認為人工智慧的紅利將會以什麼樣的形式到來?

龍夢竹:技術本身是沒有變現價值的。人工智慧跟通信、網路一樣,唯有跟產品、場景和業務結合起來,比如 「AI 酒店」、「AI 家居」,而且這些領域的天花板是很高的。

人機交互是一個銳不可當的趨勢,不只是一個功能點。隨著用戶的接受能力的越來越高,人工智慧已經成為產品更新換代必需的條件。所有廠商在推新產品的時候都會帶語音,讓消費者開始使用並逐漸成為一種習慣。儘管AI 用戶的「原住民」是現在這批00後,但不妨礙我們在一些剛需的場景下為普羅大眾提供更智能的解決方案。思必馳目前有五六百名員工,但我們的核心焦慮還是「人手不夠」。我們缺少產品經理,需要有人去規劃在什麼場景需要用到哪些技術。

如果要問人工智慧在未來家居市場的盤子有多大,那麼就去看未來家居的盤子有多大。

所以我並不認為紅利「比較遠」或「沒有到來」。它還和 O2O 不一樣,我甚至對人工智慧紅利會飽和沒有一點感覺。說人工智慧沒有紅利的,一定是脫離了實際、場景和業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特斯拉剛剛公布2018年報,但中國市場的表現拖了後腿
今年計劃量產數萬個 77GHz 中程毫米波雷達,先做商用車後裝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