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這種獎懲方式會毀了孩子!你還在用「積分管理」管娃嗎?

這種獎懲方式會毀了孩子!你還在用「積分管理」管娃嗎?

前段時間去聽了一個育兒講座課程,主題是「如何將KPI考核引入到家庭教育中來」。那麼什麼是KPI呢?在這裡我先科普一下,KPI考核百度的原話是這樣的:

KPI考核是英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的縮寫,指的是關鍵績效指標考核法。那這樣一個企業管理的績效考核法,怎麼運用到家庭教育中來呢?

在講座上專家建議家長一定明確考核指標,讓孩子明白能做的事做好就會得到獎勵,不能做的事做了就會受到懲罰。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吧!

我一個朋友玲,為了約束和管理孩子,給孩子設置了一個家庭教育KPI考核表,考核表不僅對學習方面有嚴格要求,在生活習慣方面也制定了詳細的規則,比如每次單元測驗95分以上獎勵一朵小紅花,100分獎勵兩朵,而95分以下就會扣除1朵小紅花,以此類推。

在生活習慣方面,比如孩子之前有哪些不良習慣,為了讓孩子改正,也可以通過獎勵或者懲罰來進行考核,就連拖地幹家務都列入了考核範圍之內。

然而,這樣引入KPI的教育方式真的好嗎?

KPI的教育方式

其實不利於孩子長期身心發展

在家庭教育中對孩子設立積分獎懲制度,是近幾年來很流行的家庭教育的一種方式,深受家長喜愛。很多家長覺得這是「一勞永逸」的教育方法,而且非常高效。

有的孩子在溝通過程中會跟父母「討價還價」,而這種方法節省了很多跟孩子溝通的時間,幾乎不需要什麼親子互動,也給家長對孩子的管理提供了一種解脫方式。

家長和專家都認為,只要這樣對孩子進行訓練,孩子就能形成條件反射,很多壞的習慣就會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矯正和重塑。

我的朋友玲起初用這種方法的時候,也覺得十分有效。她和老公花了兩天時間,列出了各種獎懲項目,並且盡量做到讓獎勵和懲罰平衡。他們清楚地跟女兒講了規則,並且告訴她只要集齊20個小紅花,就可以拿小紅花兌換一份玩具,女兒一開始聽了高興極了。

開始實施的前一個星期,家裡特別和諧,也不用再督促孩子寫作業了,孩子也能主動幹家務,玲瞬間覺得女兒長大了,在閨蜜群里大肆宣傳這種教育方法。

可是正當閨蜜們躍躍欲試準備紛紛效仿時,問題出現了。閨蜜突然間發現,孩子的性格開始變得有點乖張起來,涉及到獎勵小紅花的時候,女兒就非常開心,可是一旦涉及到扣除小紅花的時候,女兒就開始撒波打滾不講理,百般撕心裂肺地哀求不要扣她小紅花。

再後來,女兒的脾氣變得越來越差,只願意干獎勵小紅花的事情,其他沒有獎勵的事情一律拒絕,要求她做時她就會振振有詞地說:「你又不獎勵我小紅花,憑什麼要求我做?」

到最後玲不得不放棄了這種方法,並且意識到,這種無視孩子心理感受、單純靠各項指標來考核孩子的模式,讓孩子無法形成完整的自我認知,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很多家長認為,如果是獎勵孩子正確的行為,孩子就會願意主動去做,可是卻沒有意識到一個問題,這不是孩子正常成長的過程,看重獎勵的孩子也許在短期內能夠讓家長滿意,能夠取得一個基本的成績,但是很難向卓越發展。因為追求獎勵的孩子往往只想完成最低的要求

獎懲制度有必要嗎

記得之前看過一個新聞,武漢一小區的十歲孩子,回家時在電梯里把第4到30層所有樓層都按了一遍。爸爸知道之後,帶著孩子寫了一份檢討貼到電梯里,向鄰居道歉並承諾以後不會再這樣了。

還有一個新聞是在某個高層住宅里,業主總覺得電梯里有尿騷味,調監控發現是一個熊孩子經常在裡面撒尿。他的媽媽知道之後,沒有打罵孩子,而是在業主群里道歉,讓孩子寫了檢討書,並罰打掃電梯一個月。

這兩位家長對待孩子犯錯後的做法就非常好,讓孩子認識到了錯誤,並學會承擔責任。這樣孩子就越來越明白行為和結果之間的關聯,變得勇於承擔責任。

有的家長為了激勵孩子往好的方面去發展,往往會以「你今天好好表現就讓你玩Ipid」或者「你這次考100分就每天讓你玩一個小時手機」這類的獎勵方式,試圖讓孩子有動力朝著目標去努力。

可是如果這樣的話,家長對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高,你相應設置的獎勵就得越來越大,久而久之孩子該得到的都得到了,這方法也就不管用了

好的獎懲能大大提高效率,糟糕的獎懲適得其反,對於獎勵這方面,我個人認為最好是以正面激勵為主,如表揚、讚賞等為主要手段,當然,偶爾有物質獎勵也不是不可,但不能讓孩子以得到物質獎勵為目的,如果是這樣就很容易出現像上面說的玲家裡孩子那樣的情況。

與此同時,家長也要著力於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強的孩子,一般都具有獨立思考和舉一反三的能力,在未來的生活和學習中也會表現得遊刃有餘。

如何通過正確的獎懲制度

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美國一項研究表明:兒童的自我管理能力,直接影響到未來的發展和人生,9%的孩子都會因為沒有養成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導致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走彎路。換而言之,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決定了他未來的發展。

那麼我們作為家長,如何通過正確的獎懲制度來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呢?

01

獎懲以精神為主、物質為輔

外國的一位心理學家雷珀曾經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他挑出一些喜歡繪畫的孩子分成兩組,他跟一組說:「畫得好就給獎賞」,然後跟另一組說:「想看看你們的畫」。結果三個星期後,第一組的孩子們大多不情願主動去繪畫,興趣也明顯地降低了。而第二組的孩子卻一如既往地積極繪畫。

心理學家表示,獎賞可以強化某種良性行為,直接驅使他們去做某事,但是漸漸地這種方式會讓人只對獎賞感興趣,而對被獎勵的行為失去興趣

所以我們作為家長一定要知道的是,對於物質上的獎勵,孩子更在意心理上的被人認可,多鼓勵孩子、多讚揚孩子比什麼物質獎勵都重要。

02

獎懲具體行為而非孩子本身

我們在獎懲孩子的同時,一定要表達的具體。比如孩子今天把書桌整理乾淨,不要簡單地說:「你真棒」或者「你越來越棒了」,而要說「你收拾得真整齊,我好開心」,孩子考試考好了,不要簡單地說「考得不錯,你是最棒的」,而要說「你這次答題比上次規範了,卷面也很乾凈,錯題也少了很多,說明你越來越細心了,加油!」

那麼反之,如果孩子今天淘氣,故意惡作劇,我們在懲罰孩子的同時,也要跟孩子講清楚,是針對今天的惡作劇事件對孩子進行懲罰,不僅僅是針對他個人,任何一個孩子這樣做都會受到懲罰,這並不影響自己對孩子的愛。

03

獎懲孩子的同時自己要以身作則

有的家長不讓孩子玩手機,自己卻在孩子面前抱著手機玩遊戲或者刷劇,這時候孩子就會覺得家長是雙重標準,規矩只針對自己立,而大人卻可以逍遙法外,所以在約束孩子的同時,首先家長自己要以身作則,給孩子起到一個好的榜樣作用。

教育學家蒙台梭利認為:孩子絕不是一張白紙,相反,一開始就有一個精神胚胎,這個精神胚胎中藏有心靈成長的密碼。我們作為家長,一定要認真解讀自己孩子的成長密碼,幫助孩子成長為了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更多熱文

這5個性教育誤區,

中國家長最容易中招,你必須了解!

最失敗的父母,

是培養出了一個「懂事」的孩子?

孩子「偷拿」東西時,

你如果懂得這樣做,就太贊了……

文中所用圖片等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無法一一和版權所有人聯繫,如無意中侵犯了版權所有人的知識產權,請及時通知我們,以便我們迅速採取適當措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級育兒師 的精彩文章:

懷姜、紅棗、芝麻……7種食材做的小丸子,好吃又健康!
英語不好就不教孩子了?中英雙語繪本喬治來啦!

TAG:超級育兒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