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遇到借錢不還的情況,不妨借鑒一下曾國藩的處理經驗

遇到借錢不還的情況,不妨借鑒一下曾國藩的處理經驗

晚清紅頂商人胡雪岩有句名言:「誰都有雨天沒傘的時候,能幫人遮點雨就遮點吧」,這句話看似是勸人們互幫互助,實則是蘊藏著胡雪岩的小心思,因為他就經常向人借錢周轉,正如他自己所說:「八個罈子七個蓋,蓋來蓋去不穿幫,就是會做生意」。

有以上兩句話做「擋箭牌」,胡雪岩找人借錢就更有理論依據,更理直氣壯了。但是,胡雪岩的失敗也是因為借錢——資金鏈斷裂,不能蓋來蓋去,最後穿幫了,也就破產了。所以,企業家馬雲先生說:「胡雪岩給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也樹立了很壞的榜樣」。

借錢這件事,不僅存在於大人物與大企業之間,還存在於我們普通老百姓之間,親戚、朋友、同事之間互相借錢周轉,也是經常有的事情!當然,借錢不還的情況也時有發生,這讓我們很惱火和傷心,最後搞得連朋友也做不成!

那麼,當有人借錢不還時,我們又該如何做呢?熟讀《曾國藩家書》,我們會發現聖人一樣的曾國藩也經常和錢打交道,第一,他並不排斥錢,第二,他也不貪財,所以他沒錢時也找人借錢,有錢時也借錢給他人!

但整體來說,他是有借有還,而他借出去的錢多半是很難收回來,正如他在家書中所說:「侄在京借銀與人頗多,若侄不寫信告家中者,則家中亦不必收取」,意思就說:我在京城借給很多人銀子,自己如果不寫信告訴家人,家裡就不要急著找人索要。

那麼,曾國藩是如何對待他人借錢不還呢?

第一,對於有錢不還的人,要盡量催要,

曾國藩借錢給一個江西縣令100兩銀子,三番四次催要,但對方就是不肯還錢。於是在道光二十五年六月十九日的家書中,曾國藩告訴諸位弟弟說:

「曾受恬去年所借錢,不知已寄到否?若未到,須專人去取,萬不可緩。如心齋亦專差,則兩家同去;如渠不專差,則我家獨去」。

意思就說:江西縣令去年借的錢,如果還沒有還,就派專人去他們家索要,此事萬不可再等。

為什麼曾國藩如此不講情義呢?因為曾國藩知道這個江西縣令的經濟情況不錯,聽說他還借其他人的錢也不還,這明擺著是有錢不願意還;所以對於這種人,不要怕礙於情面,要極力催要,施加壓力,才會有效果。更何況當時的曾國藩是正五品的京官,江西縣令只是區區七品,前者向後者催要還錢,就更加理所當然了!

所以說,我們遇到了那些借錢不還,但是經濟條件還可以的人,一定不能顧忌太多、畏手畏腳,而是要大膽伸張自己權利,盡量去催要!

第二、對於那些身窮志堅的人,則萬不可催要,

咸豐二年6月,曾國藩被派到江西任鄉試主考官;7月25日,途中接到母親去世的家書,於是曾國藩連忙回家奔喪。與此同時,曾國藩給遠在京城的兒子曾紀澤寫信,讓他收拾好一切,準備回湖南老家。

信中,曾國藩特彆強調要處理好京城的各項債務,免得遭人口實,說自己人品不好。曾國藩先說自己欠別人的錢要盡量還上,用他的原話就是「有一兩就用一兩還債,有一就用一錢還債」,然後再說誰誰欠他的錢。但是曾國藩對於借他錢不還的人就顯得特別仁慈了,

他說:

「凡有借我錢者,皆光景甚窘之人,此時我雖窘迫,亦不必向人索取,如袁親家,黎樾喬、湯世兄、周荇農、鄒雲陵,此時皆不甚寬裕,至留京公車,如復生同年、吳鏡雲、李子彥、劉裕軒、曾愛堂諸人,尤為清苦異常,皆萬不可向其索取,即送來亦可退還。」

曾國藩認為京城中那些向自己借錢的人都是光景是非窘迫的讀書人,他們雖然眼前窮困潦倒,但身窮志堅,千萬不能在他們最艱難的時候再為難他們,所以勸兒子不要找他們還錢。

曾國藩欠別人錢,努力去還;別人欠他的錢,卻不找人要,也正是因為他如此做人做事,才是真正的「輕財得以聚人」,繼而讓自己名望更大,更受人尊敬。

正如他在家書中所說:「我欠人之帳,即不能還清出京,人欠我之帳,而欲其還,是不恕也」,意思就是說:我欠他錢,一定要還錢了再出京城;別人欠我們的錢,又確實有困難,我非去催要,則是不懂得寬恕他人。

所以說,我們可以向曾國藩學習,對於那些身窮志堅的人,如果還不了錢,則萬不可催要,免得讓別人更加窮苦。人生,得饒人處且饒人,給人行個方面,也是為自己日後行方便。朋友們,您覺得呢?

END

今日話題:

您是怎麼看待借錢不還呢?

歡迎大家留言互動,發表您的看法,謝謝!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僅以配圖表達,並無他意。 若有不妥之處, 請聯繫我們刪除,感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琢磨君 的精彩文章:

人到中年,還一事無成,不妨看看曾國藩這個時候在幹嘛!
曾國藩:一個家庭,堅持這兩種家風,早晚會興旺發達!

TAG:琢磨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