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怎麼「下沉」到四五線城市打勝仗?

怎麼「下沉」到四五線城市打勝仗?

邦哥推薦:

頭條、快手、拼多多,這兩年,幾乎每一個被大多數人驚呼看不懂的「怪獸」都是從三四五線市場長起來的。

所以,市場上形成了一個共識:這是一個下沉的時代。

今日推薦這份演講——一位血漿站站長,分享他如何下沉到四五線城市開展業務。你不光能看到在四五線城市開展業務的心法,也能見證一份使命感和情懷。

內容來自得到大學 2019 春季開學典禮

演講者:陳振

2019 年春節我看了一部電影:《流浪地球》,這部國產科幻片目前有 46 億的票房。

然而在這 46 億裡面,只有接近 14% 的票房來自一線城市,41% 來自二線城市,剩下的 45% 的票房全部來自三四五線城市。

頭條、快手、拼多多,這兩年,幾乎每一個被大多數人驚呼看不懂的「怪獸」都是從三四五線市場長起來的。

所以,市場上形成了一個共識:這是一個下沉的時代。必須要向下沉要增長。

——

不過,對於下沉市場的理解,很多人是靠抽象的數字和指標。

我的情況不太一樣,十四年來,我的工作被法律規定只能在四五線市場開展業務。

大家好,我叫陳振,研究生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得到大學第零期上海班學員。

我的職業是:單采血漿站的站長,我個人獻漿有55次了。

我這個職業聽起來有點陌生么?簡單粗暴的解釋,就是在縣域市場組織、動員健康適齡的人群有償捐獻血漿。

這裡稍微說明一個背景知識:大城市裡熟悉的義務獻血和我組織的獻血漿是不一樣的。

獻血是由血站採集,直接運到醫院用於臨床;

獻漿是由漿站採集,必須由血液製品公司加工後做成藥品,再到醫院或者藥店用於患者,主要是治療腦水腫、肝腹水、血友病和破傷風等,是生物製藥產業的重要分支。

根據《單采血漿站管理辦法》:

單采血漿站應當設置在縣(旗)及縣級市,在規定的采漿區域內組織、動員供血漿者。

所以,獻漿業務只能在縣城、鄉鎮和村一級開展。

我也有 KPI ,我的指標是以血漿採集量來衡量的。

引言

臨危受命

2013年,我臨危受命接手了單位里業績倒數第一的桃江站。

那裡一年血漿的採集量,從最開始的 1.8 噸用 3 年的時間,上漲到正數第一的 27 噸。

一袋血漿 600 克,27 噸血漿是什麼概念?

這意味著,一年 365 天,桃江站平均每天要接待 123 名獻血漿的人,而同一個人兩次獻血漿至少要間隔14天。

所以,血漿站站長的工作任務就顯而易見了:

在固定的區域內,動員儘可能多的人成為獻漿員。

你們可能在想:這不就是組織賣血么?

你看,我面臨的難處還挺多的:陌生的地方、下沉的市場、一個很容易被理解成「賣血」的行業、既不是銷售也不像採購的業務模式,不能打廣告也沒有代理商……

咋干?

今天我給大家做一個知識服務,跟各位分享我的四點心法:

硬敲門、軟黃金、老組織、新解釋。

記住這 12 個字,你也能在下沉市場打勝仗。

心法1

硬敲門

假設你是我,科班出身,來到一個陌生的縣城,要從無到有的開展采血漿業務,第一件事兒幹啥?

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找關係」,但我這個業務不行。

因為我是要讓人捐獻血漿啊,除非本人自願,否則你認識誰都沒用……

我們是一個全新的物種,要打開全新的世界,一定要用硬敲門戰略。

所謂硬敲門,就是不繞圈子,從第一天開始就真刀真槍的直面用戶。

為了獲取第一批種子用戶,我們最有效的做法是擺攤搞義診。

縣域市場醫療資源不足,我們把「攤位」擺到小區、集市、公園等人多的地方,給老百姓免費量血壓、聽心肺,做無創的體檢,配上大喇叭高聲宣傳,就能招來很多人。

人來了,就有機會面對面的向他們介紹我們是幹啥的。

為了更快打開局面,我們還需要具體的戰術,我跟各位介紹一個代碼:5112。

5 就是在一個區域要發展 50 位意見領袖,一般是當地有威望的人,構成我們的影響力中心,形成燈塔效應;

1 就是發展 100 個聯絡員,而且聯絡員是有角色分工的,以每個鄉鎮為單位形成鐵三角:一般是三種角色,一個是司機,負責接送獻漿員,一個是積極的農村婦女,負責組織工作,一個是村醫,負責講解知識;

第二個 1 是指張貼 100 張宣傳海報,位置也有講究,必須粘貼在各個鄉鎮政府或衛生院的宣傳欄、超市門口以及計程車內等;

最後一個2是指一年必須開展 200 場推介會,業務人員隨身帶著一個投影儀和 iPad ,只要有 5 個人聚集的地方就可以開會,有時候也會藉助鄉村醫生會議、婦女主任會議、鎮政府會議的平台開我們的宣傳會等。

作為對 5112 的補充,每個縣還要找到一個政府關係比較好的人做顧問,對接政府資源,幫助我們更好的展開工作。

這是一套標準化的打法,不管是 1 個縣還是 100 個縣,不管誰干,5112 的代碼必須循環往複,堅持運行。

這叫硬敲門。

心法2

軟黃金

有次開宣講會,有位大姐自豪的說:

自從我加入獻漿宣傳工作,我再也不需要跟老公伸手要錢了,有次老公買車錢不夠,還是我給他湊上的。

過年走親戚的時候,他老公也是跟親戚們炫耀:

我老婆現在也能掙錢了!

過去一段時間,有互聯網公司在宣傳把用戶變成鐵杆粉絲。

但是,到了三四線城市,想讓老百姓配合做事,不能光靠情懷,他們需要實實在在的回報。

也就是錢。

不誇張的說,「手裡有沒有錢」、「能不能掙錢」,直接關乎到她的生活狀態,家庭地位,以及在那個社會圈層的影響力。

還是那句話,你在北上廣深,可能很難理解「手裡有錢」的真實意思。

對於一個在家務農的婦女來說,她有收成、有糧食、有房住,但是,她真的可能一分錢的現金收入都沒有,花十塊錢都得找在城裡打工的老公要。

這時候,誰能給她手裡增加點自由的零花錢,能調動起來的積極性是你難以想像的。

為此我們專門設置了金錢獎勵政策:具體來說就是每介紹一個人,給予組織者 200 元獎勵,但是這個不是一次性發放,志願者第一次獻漿,獎勵 100 元,志願者第二次獻漿,獎勵 50 元,志願者第三次獻漿,獎勵 50 元。

所介紹的人必須獻滿三次,組織者才能拿到全部獎勵,而一個人如果能夠獻三次血漿,基本就成為我們的固定客戶。

有了這樣的獎勵政策,吸引了非常多的農村閑散人員加入到我們的宣傳隊伍,可以說真正實現了發動群眾、依靠群眾。

我們還建立積分商城,很多人把家裡的農副產品拿過去進行自由交易。

這些方法讓老百姓掙到錢了,但這還不夠,他們還需要面子。

——

不僅要給貨幣,還得給社交貨幣。

所以我們對幫助我們做宣傳工作的聯絡員進行正式的「授牌儀式」,給他們一個神聖的稱號——「愛心大使」,感謝她們為人類健康事業做出的貢獻。

愛心大使可不是只有虛名,我們會為他們定期舉辦各類集體活動。

比如:爬山、騎行、徒步、賞桃花……總之就是想法設法強化他們的存在感。

通過這些辦法,讓老百姓既掙了錢,又有面子,更願意主動在他們的朋友圈宣傳了。

這樣,通過硬敲門觸達到的那些陌生人,通過發放這些軟黃金變成自己人,我們這個營銷體系才算是初步搭建完成了。

心法3

老組織

這兩年,建立社群這個詞兒也很熱,手機有手機的粉絲群,面膜有面膜的粉絲群。

大家要做一個新事兒,可能第一時間都是想到要建立自己的新社群。

但在縣域市場不能這麼干。

因為縣域市場的人際關係就四個字:熟人社會

他們特別注重原生的、傳統的熟人社交關係的維護,人與人之間的線下交往也更密切。

因此要採取寄居蟹策略。

什麼意思呢,就是別拿新關係來和老關係做對抗,你要有能力像寄居蟹一樣借殼,把你的新事兒裝入原有的組織,尊重並藉助原有社會網路的力量。

在縣域市場有些組織有上百年的歷史,比如家族,也有些組織是近幾年興起的,比如各類協會等。

各地風土人情不同,我們融入當地老組織的方法也有不同。

比如在浙江青田,我們是用文化下鄉的形式,排練一些有關獻漿的節目;

在海南保亭,我們舉辦了全縣的廣場舞大賽;

在湖南桃江,我們舉辦了首屆公益相親活動,漿站也成了一些單身男女約會的地點。

我們在開拓市場的時候,有一個簡單的心法:就是把自己真實的置身於縣域市場生態圈之中,不是做一輪業務就走,而是以紮根當地為前提來整合資源。

我們與很多老組織都有合作,官方的婦聯、科協、體協,民間的商會、義工隊、鄉村醫生群,氣排球協會、象棋協會等……

之所以去做這個生態圈,還有一層用意,就是如果想要形成一個真正的社群,群員之間至少需要兩個維度的連接,做到職業圈、生活圈和網路圈的交叉覆蓋,這才是重度連接,才可以說構建了自己的社群。

——

當我們的社群建立起來後,我們的事業會獲得成員的極大認同,這個人是浙江一個做眼鏡生意的老闆。

接觸到我們獻漿事業後,他不僅親力親為,還帶動親朋好友參與,甚至把自己的眼鏡店盤了出去,出資20多萬,買了一輛大巴,每天接送我們的愛心志願者。

因此,用好老組織,是一個不費力又討好的方法。

心法4

新解釋

組織獻血漿這個工作,有一個先天不足的困難,就是社會上對於這件事誤解很深,在觀念相對落後封閉的下沉市場就更是如此。

作為從業人員,我們的工作不是從 0 到 1 ,而是從-1 到 1 。

請看這兩張圖——

左邊這個圖是南方周末的一個報道,她的孩子得了血友病,因為沒有藥物治療而痛哭流涕,因為這個葯的原料就是血漿;

右邊這個圖是中國青年報的一個報道,一個獻漿員家裡貧窮,經常去獻血漿,但鄰居說她這是去賣血,她覺得委屈也在哭。

她乾的是天使的工作,享受的卻是做賊的待遇。

有時候我覺得我們的工作就像一束光,如果想照亮這片認知的黑暗區域,本身就要成為光源。

所以,即使我們把前面的硬敲門、軟黃金、老組織,這三件事都做到極致了,這事兒還是做不成。

因為,這事兒在當地人心目中仍然是個旁門左道,沒法主流化。

這時候,就必須開展一項長期工作:新解釋,把原有的俗知俗見破除掉。

——

我們在公益事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成立慈善基金會和義工隊,推出了健康管理。

在城市裡,大家每年至少做一次體檢,但是在縣域市場,大家很難想像,有的人都 40 多歲了還沒有做過一次全面的體檢,30% 的農村人口不知道自己是什麼血型。

於是我們推出了免費體檢和一些高端的心腦血管檢測。

另外,根據獻漿次數的多少,我們還會對獻漿員贈送意外保險。

在教育方面,我們推出了獎學金和「我用雙手掙路費」活動,不是直接給東西,而是給別人提供可以爭取的機會。

我在海南的時候,邀請了 11 位貧困家庭的高中畢業生,到我們單位來進行暑假實踐活動,為期一個月,然後結合實習情況,發放不同金額的獎金作為上學的路費。

這樣的活動,既能夠幫助貧困學生,又讓他們非常有尊嚴,感覺這個錢,不是我們施捨的,而是他們自己掙的。

當然,通過為期一個月的實習,他們也更加了解我們的行業,這些受過教育的年輕人也變成了我們的義務宣傳員。

我們做的公益活動中,還有一類是「點亮鄉村」。

當我們在一個村子裡第一次把路燈豎起來的時候,很多村民開始過來圍觀,慢慢地,人多了起來,最後很多人開心的跳起了舞蹈。

她們說:謝謝你們,我們村第一次有了路燈,我們也能像城裡人那樣,晚上吃完飯跳一跳廣場舞了。

通過這些「新解釋」,我們輸出了公益、健康、文明的觀點,響應了陳竺委員長提出的「獻血獻漿同樣光榮」的口號。

既達到「去污名化」的目標,又豐滿了當地人的精神世界,實現了志願者從自卑到自豪的轉變,現在他們在獻漿的時候,還主動要求拍照,有舉愛心牌子的,有穿旗袍的,有在 3D 牆前留影的。

最後的話

下沉,需要「上提」精神

最後我想請大家再看兩張圖,這是在大廳排隊的照片,這是進采漿室的等候區的照片。

我同時還想告訴你中國市場的白蛋白有 60% 要依賴進口,就是因為我們的血漿採集量太低。

目前中國的每千人采漿量是 3.8L,總采漿量不足美國的四分之一。

我工作的目標,就是不斷縮小這個差距。

——

從這個角度看,我對很多人口中的「下沉」這個詞有了自己的想法。

到縣域去,到三四五線市場去,就是下沉么?我們是不是太狂妄了?

我覺得,真正能在那裡打開局面的,不是下沉,而是上提。

不是把一二線城市玩剩的、過時的東西「下沉」到那裡,而是要把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上提到一個更好的水平,讓基層社會也達到文明的基本門檻。

在別人口中的下沉時代,我們需要的是上提的精神。

以上是我的分享,謝謝大家。

陌生的地方、下沉的市場、一個很容易被理解成「賣血」的行業、既不是銷售也不像採購的業務模式,不能打廣告也沒有代理商……

我在陳振絕境逢生的故事裡,除了看到他總結的工作心法,還看到了他對工作的熱情。

激情,能讓我們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

推薦邦哥的好朋友「企業創投聯盟」,ID:cvcbang

MORE | 更多原創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邦 的精彩文章:

魔性抖音的戰略性迷失
春節短視頻暗戰,微視後發制人

TAG:創業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