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修鍊丹道多年卻毫無感覺,基本都是些40歲以上男人!

修鍊丹道多年卻毫無感覺,基本都是些40歲以上男人!

丹道的根本就是修鍊人體的精氣神,最終要達到精氣神完滿無缺,才能長生,進而達到成仙的理想境界。所以修鍊內丹,先得把人體幾十年的虧損補足才行。特別是男人,由於生理和生存壓力,體內精氣神的虧損更勝女子。所以經常有人練習內丹多年毫無感覺,這十有八九就是身體虧損過度難以見到效果。下面就介紹一種傳於道門的男子的補虧法以供學者參考。

補虧者,因人娶妻生育,及酬應一切,無如年至四十後,其精氣已耗大半,若不補足,則坐不到正午時,九還正功,無從入手也。

其法:

可預構一凈室,上下均置木板,以免濕氣蒸入。室中務要明暗得宜(過明傷魂,過暗傷魄)。風日不侵(忍風耐日,最能傷太陽、少陽二經,令人頭痛,外感皆由此二經而入)。窗開閉,須看天時(暴雨嚴寒、烈風迅雷則閉;天氣晴和、月明風清則開)。置一堅木榻於室中(木用堅者,使身體轉動不響也。響恐分神)。榻上先鋪棕毯,上加軟厚褥,務令兩腿足骨下面(著榻處)坐久不痛為度。

乃於每日不論何時(如於飽食後,必於室中緩行一百步再坐),一切世事漠不關心,腰帶褲帶,均須解放。內外衣服,要整楚抖松,寬暢適體,勿使里扯牽纏。坐定後,呼出粗濁之氣一二口,即收散外之神明清氣,攝入絳宮,令定(絳宮在心窩下。醫書名膻中,乃在兩乳脅人字骨下中心軟處),萬緣澄寂,勿令念起。

復出片時,心氣溶融和平。然後以意移入天目(在兩目中心上二分,此間為聚火之所),俟凝定片刻不散(雜念不起即不散),復以意由泥丸倒轉玉枕直注入夾脊(玉枕乃腦後骨也)。

泥丸在頭正頂前七分,玉沈乃腦後骨也,夾脊在背脊骨上十二節之下,下十二節之上,其中間即夾脊。左右有兩穴,左名膏,有名肓。范業師云:「嬰兒於胎中,此處本通。後因胎足出產時,七竅頓開,氣脈神明,不復由此升降,遂至血液垢膩,積漸淤寒。孰知此間正是我韌來時舊路。」

既至夾脊,即自息心靜氣,養我浩然,不事他顧,專一於此,勿令念起他散。如此每日行持一二時,或能多坐更佳,眾多愈善。氣壯者五六日,氣衰者至遲十五日,即覺夾脊中熱如火熾,且加肫痛。直待有此景象,便以意將此夾脊熾熱之火,送串入於兩腰,即覺兩腰轆轆跳動。察其跳動不已時,隨即以意送入陰蹺。

陰蹺在穀道前,腎囊後,空地正中央處,入肉一寸二分,即是肉莖盡根處。醫書名海地穴,《道藏》名三叉路水口。此謂建築玄關基礎之地。但查醫書《內經》,張紫陽之言可據。

既至陰蹺,又覺其中掣掣跳動,雖跳動我只不理他。又覺渾身通泰,心如迷醉,遺體脈絡皆覺活動,暖溶溶如坐春風之中,我亦只不理他。即張紫陽所謂「陰蹺一動,百脈皆動」,故有此景象也。

只自專心致志,安居其中。若久客初歸家之主人翁,深深休息於陰蹺穴海底之內。如此片刻,自然而然,凝定跳止,便自細細內觀默察,覺我之氣根,實從陰蹺底起,上升至臍輪,即自止而不上。復由臍輪下降至陰蹺底。

自是升升降降,不出此三寸一分半之間。任其行流上下之,靜守天然化合之機,萬不可稍有意想,自誤匪淺。

心神也,屬火。陰蹺居腎底,水臟之極深處也。火入水,火須為水滅。而火中熾燃之性,存於水中,非化氣而何?惟此氣中,有神在內,故非常人之氣可比。此各仙經中,每言必得先天氣者以此。非堅定心性,不能得也。

氣自化精(氣中有真液,故能化精)精氣神三者,渾而為一,更不知何者為精?何者為氣?何者為神?斯得之矣。設或於初行時念易動,神易越,不肯安居陰蹺中,則亦不妨。以息若若之,使其有所依傍,而不外散,是亦勉強一法。若是既久,自得坐忘(以息若若之者,乃若此三寸一分半中之內聽吸,非口鼻中呼吸也) 如是初行,每坐若得二三百息,繼慚日加至五六百息。約抵旬日,兩腰之中及小腹漸漸覺熱,體素畏寒及手足素冷者,亦即覺熱。陽莖必時翹舉,慎勿近婦女,是為大要。此為初得先天氣,不可即采。待其舉過自軟後,制至欲心不動,此陽乃化為精。如是每日行持,每日陽舉,只自不採。讓過月余,乃以日積我精也。所以積精者,即以為藏陽之地也。故此補虧一法,又名添油功夫也。

添油者,如燈油將盡,而火亦將熄,添油乃使之不熄也。養精為人身中至寶。真水屬陰,火必待水藏,陽必待陰藏,而後能長久。此造化生就自然之理。如不積精,而陽至即采,聚入泥丸,則陽日增強,而陰仍如舊,必致陰少陽多。陰不包陽,陽必外越。且陰被陽劫,上升泥丸,古有鼻垂玉柱而坐化者,即此之弊。所以讓過月余,正為日後藏火地步耳。

是采活子時必待精足而後采。然何以自知其精足也?蓋陽初時,甚思淫慾;精足則陽至比前倍旺,而反無淫念。此君火被水所制,相火不能猖越使然。以為據准而作采期,萬無一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丹道探索 的精彩文章:

過來人為你講述難得一見的大周天的修鍊過程和注意事項!
都說修行需打坐煉功,為什麼高人卻很少煉功,還到處遊山玩水?

TAG:丹道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