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什麼是道場?

什麼是道場?

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廟裡,不能脫離社會,不能脫離現實。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你的工作環境就是你的道場,你的壇城。修行是什麼,是不是一定要脫離生活跑到廟裡拜佛念經呢?是不是一定要專職打坐、閱讀靈修書呢?

當生活出現了問題,我們總感覺是生活的問題打亂了我們的修行。其實修行與生活是一體的,修行的目的也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離開了生活談修行,總不免是在逃避問題……

煮飯、洗碗、做家務,也是一種修行。修行,總會讓人想到偏安一隅的山林隱士,幕天席地、禪坐、行腳,苦苦思考宇宙中生的意義。然而修行的定義絕非如此狹隘,在生活中修行,不知要比那些「躲起來」獨善其身的人勇敢多少倍,平衡工作與家庭、壓力與健康……在錯綜複雜的關係中尋求平衡,反而更能讓我們看清生活如實的本貌。

不要把修行變成一種逃避現實生活或煩惱的借口。修行不是一種逃跑的方式;修道不是修開一條逃跑的道兒。修行更不能成為一種心靈的娛樂。當修行從實際問題入手,每一個實際問題都是入口。每一個問題是道場,每一件煩惱的事是道場,每一次情緒的旋風是道場,每一次恐懼的到來是道場,每一個念頭是道場。

如果你婚姻有問題,有問題的婚姻就是你的道場;如果你和老公的關係有問題,和老公的關係就是道場;如果你和同事發生矛盾,這與同事的矛盾是道場;如果你陷入生活的無聊,這無聊是道場;如果你出現了錢的問題,錢就是道場;如果畏懼生死,生死問題就是你的道場。道場在你每一個受難處,道場在你每一個受卡和被卡處。修行必須從那裡進行。

不要移過婚姻的問題、同事的問題、無聊的問題、錢的問題、生死的問題,而跑到寺廟、禪堂、山林或修行者多的地方,去玄談道去,去冥想佛或菩薩去,去念阿彌陀佛或大悲咒去。修行不是為了遇見佛,而是為了遇見你自己。修行應該哪裡有問題在哪修,修通那個問題。在寺廟、在禪堂、在大山林、在修行者多的地方心情好、沒問題,那有什麼用?

修行也不是向他人顯示你的自我:「看我修行得多好?」「我是一個修行者。」修行是向你自己的生活顯示,「看,這個問題難不住我」、「它不是問題」、「什麼也不能帶給我問題或煩惱」、「存在只能給我喜悅」。

修行並非只是為了見證你的「本來面目」,還要見證你每一件痛苦的事、一個受卡的點、一個痛苦的念頭的本來面目。證悟必需發生在當下、具體的事上和具體的念頭上,而不是某個將來或某種玄空之中。修行不能把你帶離實際,修行必須帶著你向實際處、在實際處著手,而能順利平常。

修行是破我執的,你對某一具體的信仰、法門、老師、領域的堅持也是一種我執,是我執的延續,你注意到了嗎?破它,不能猶豫。修行不是問題思辨,不是頭腦探討,不是猜想未來,而是平靜下生出的妙智慧,是體驗當下,當下覺知問題,當下解決問題,當下體證問題,當下沒有問題,當下就到極樂世界,不是等死了才去。

理上說的通,事上行不通,這種修行有什麽用?辯法時大展宏圖,問題上愁眉不展,這些獲知是很虛榮。修行是給自己長實惠的,不是虛榮心長面子的,認知這點很重要。

佛陀說:不要因為他年紀大就相信他;不要因為他是權威就相信他;不要因為別人都相信他,就相信他;不要因為他講的頭頭是道,就信他;若是他能言行一致而無三毒心,才能跟他學習,若他能事理無妄才相信他。越放鬆,你就越有力量!

佛陀說的對,修行從自身起、從實際處入手,若能跟明師學會更好。人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一個時刻的精彩和顯現就是人生的劇本,心在事上磨,悟在道中生,關鍵每個人都要有耐心,耐的住,就是抗的住。

人生十耐值得擁有:耐得住靜,做遠離浮躁的人;耐得住閑,做積極追求的人;耐得住冷,做自信剛毅的人;耐得住下,做樂觀向上的人;耐得住怨,做胸懷寬廣的人;耐得住辱,做淡然理性的人;耐得住孤,做敢於奮鬥的人;耐得住惑,做自律自省的人;耐得住挫,做堅忍不拔的人;耐得住苦,做志氣高遠的人!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分享轉發,自利利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拜佛去 的精彩文章:

星雲大師講述佛教奇事 只是為了說明這麼一個道理
四種行為最折損福報

TAG:拜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