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一本兩拍」,這部類型片為何中韓不同命

「一本兩拍」,這部類型片為何中韓不同命

不吹不黑,我們來看看這部刷新韓國票房紀錄的影片好在哪。

今年韓國電影一開年,就有一部黑馬來襲。

喜劇警匪片《極限職業》自1月21日在韓國上映以來,成為繼2014年《鳴梁海戰》後第二部突破1600萬觀影人次的院線影片,票房也成功趕超排在本土影史第一的《鳴梁海戰》,以14億韓元(人民幣8.3億元)的票房成績,刷新目前韓國電影的票房紀錄。

對於5000多萬人口的韓國來說,觀影人次是否突破千萬是衡量電影熱度的一大指標。梳理排在前四名的影片,被稱為史詩巨作的傳記片《鳴梁海戰》(2014)排在第二名,奇幻電影《與神同行:罪與罰》(2017)排在第三名,帶有時代印跡的劇情片《國際市場》(2014)位列第四。

加上《極限職業》,這四種不同的電影類型,都代表著韓國電影出色的工業水準。

類型片的優質產出,是電影工業化成熟的一大標誌。

單看《極限職業》,熟悉的警匪較量橋段加上風格化的喜劇點綴後,《極限職業》在意料之中的套路基礎上又有些讓人捧腹大笑的新意,不算神作,但還是能拿到優秀的評分。

然而,要是拿著「一本兩拍」的中國版《龍蝦刑警》一作對比,《極限職業》就如教科書一般,給出了類型電影製作的正確範例。

不吹不黑,我們來看看這部刷新韓國票房紀錄的影片好在哪。

1

故事線 走心的邏輯

《龍蝦刑警》和《極限職業》的前世淵源是2015年的中韓故事共同開發計劃,韓國劇本《極限職業》在「一源多用文化徵集展」中獲獎後,同一個劇本分別賣給了中國和韓國,雙方各自進行改編拍攝。

中國版《龍蝦刑警》在去年六月上映,由新人導演李昕芸執導,王千源、袁姍姍、劉樺等主演,加上沈騰的客串,乍一看,有演技派王千源坐鎮,本片的成片質量還是很值得期待的。

然而,《龍蝦刑警》卻僅獲得豆瓣4.9分的成績和近7000萬的票房。

再看晚半年上映的《極限職業》,編劇出身的青年導演李炳憲(《非常主播》《陽光姐妹淘》)有著不錯的代表作品,執導的前兩部長片《加油啊,李先生》和《二十》都獲得了韓國電影大鐘獎最佳新人導演的提名,喜劇見長的他,可以說為《極限職業》加分不少。

主演陣容上,柳承龍(《七號房間的禮物》)、李東輝(《請回答1988》)、李荷妮(《老千2:神之手》)等主創,在量級上其實和中國版類似,有演技派,也有電影新人的加入。

兩片的故事線可以概括為,一個沒有破案業績的緝毒小隊,在偵查過程中意外盤下了沒有生意的小飯館,然後借著假裝做生意接近販毒團伙時,飯店的生意卻意外紅火了起來。最後當然是緝毒小隊被販毒團伙發現,在鬥智斗勇中,故事最終以精彩的大對決收尾。

《極限職業》為何在劇作上更勝一籌?

以兩部影片的開場為例。

同樣是主角登場,這一表現主人公偵查能力的引子橋段,《極限職業》把場合放在了高樓中,兩個在空中吊著繩索的警察,滑稽地與要抓捕的罪犯來了一段無厘頭的對話。突出主角性格,是這個引子的主要功能。

五人小組依次登場,搞笑的追捕技能可見該團隊的業務能力,連罪犯都忍不住吐槽:「瞧你這副熊樣,算什麼德行。既然是拉著繩索下降,就該一腳踢碎窗戶而入,翻滾後拿出警棍,不挨打只揍人,把人按倒在地並戴上手銬,不應該是這樣的雄姿嗎?」

同時,導演還用一段帥氣的腦補場景來烘托這五人小組的「慫」,在這種反差萌中,能力不夠但熱血滿分的工作態度,讓慫包小組十分親民地登場了。

《極限職業》就這樣用喜劇風格的「實」替換現實邏輯的「虛」,人物有性格,情節有看頭。

但對比《龍蝦刑警》,倉庫群架的橋段信息量就差很多了,幾位主人公的角色性格沒有凸顯出來,如廢戲般僅僅表現了隊長是如何抓錯了人,給人留下不靠譜的印象,角色沒立起來,開場便露了怯。

劇情走向接著是緝毒小隊因緣巧合買下小餐館。

《極限職業》選擇了炸雞店。當緝毒小隊在炸雞店蹲守監視對面的販毒團伙時,無意中得知這家無人光顧進入倒閉倒計時的小店,只有一位忠實的客戶——他們的抓捕目標。

這是什麼天賜良機!買下炸雞店,偽裝成送外賣的店員再進行調查,一切順理成章。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買下店面的錢從哪來?

電影借著這一矛盾,又補充介紹了組長和幾位組員的家庭生活現狀。組長正面臨著晉陞無望被後輩趕超的壓力,要不要拿出退休金搏一搏?而第一次參與辦案的小警察,滿腔熱血地決定拿出自己攢的結婚禮錢,「為了組長您的立身之處,我打算下輩子再結婚!」

職業理想與職場危機、現實的生活壓力、濃濃同事情一下子通過劇情前因後果的邏輯關係串聯在了一起。

但在《龍蝦刑警》中,買店面是湊巧——因為被抓鋪對象碰見,靈機一動找的借口;湊錢是湊巧——一位富二代組員天降一筆巨款。

一個用說得通的事件推動劇情走向,一個強行用各種巧合把劇情拼在一起。同樣的故事主線,因為邏輯關係和角色塑造的不同加工,就此有了天壤之別的改編。

2

類型 風格化製作

劇作是基礎,場面調度、攝影、剪輯、配樂等佐料怎麼加,就又呈現出不同的影像質感。

《極限職業》很會利用「儀式感」增加喜劇的笑點。

緝毒小組意外把炸雞店開成了網紅店,炸雞好不好吃,必須有說服力。

這不,「舌尖上的炸雞」美食片段便新鮮出爐,緝毒小組,用實力證明了自己是被耽誤的美食家和生意人。

而當炸雞店被毒販大佬看上開成全國連鎖店後,這設定跟美劇《絕命毒師》里同樣開炸雞店的毒梟大佬如出一轍。

就在這時,緝毒小組敏銳的辦案能力開始上線,環環相扣,步步調查,節奏提起來,配樂燃起來,打鬥酷炫起來,造型擺起來。

在一次次的進擊中,五個人不僅秀了各自的業務技能,還展現了什麼叫團結的力量!

喜感,油然而生。

最後,《極限職業》里的組長還來了一波喪屍片模仿梗(剛演完《王國》的組長自己串場了),結尾還有對港片的致敬,當張國榮的《當年情》響起,《極限職業》用自成一體的喜感,完成了對警匪類型片的重新解構。

再來對比《龍蝦刑警》,髒亂差的龍蝦店成了隱瞞身份的噱頭,沒有說服力的劇情支撐,實打實的警匪片總感覺是在瞎胡鬧。燈紅酒綠的布光缺少美感,配樂、聲效的缺失讓電影的觀賞性大大減弱,任憑主演們再賣力,也挽救不了這乾癟的糙製作。

比較之下,高下立判。

類型片的缺失一直是內地電影市場的軟肋。

近兩年,電影市場表現出了對擁有工業水準製作完成度的影片的積極反響,《我不是葯神》《無名之輩》對現實題材的精準把握,《戰狼》《紅海行動》對軍事動作類型片在主流價值傳遞上進行探索,《流浪地球》在科幻片製作上的突破性意義,口碑票房雙豐收的市場表現,均顯示出我們對好電影的呼喚。

這次,「一本兩拍」的特例也算提了個醒,有了好劇本,可千萬不能糊弄了事。

-END-

作者丨彤童

編輯丨貓媽

【版權聲明】標註「原創」的文章系影劇頭版獨家稿件,影劇頭版保留所有版權;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或使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劇頭版 的精彩文章:

《極限挑戰5》固定MC「大換血」,嚴敏出走

TAG:影劇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