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同樣有意傳位給孫子,朱元璋和朱棣的皇位傳承為何結局全然不同?

同樣有意傳位給孫子,朱元璋和朱棣的皇位傳承為何結局全然不同?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常言道:「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有時候,這相似的兩段歷史相隔時間還非常短,似乎頗有幾分宿命的味道,比如發生在朱元璋和朱棣兩父子身上的皇位傳承問題。

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父死子繼」一直是主流,皇家的皇位傳承更是如此。而朱元璋越過26個兒子,直接傳位給孫子的做法則是絕對的另類,堪稱舉世罕見。

朱元璋大家都比較熟悉,其人性格和手段都狠辣至極,但是,他鐘愛的偏偏是寬厚仁善的長子朱標。其實這也不難理解,打天下需要的是強者,而治天下需要的則是仁者,朱元璋就是要為大明王朝選一個仁君。

朱元璋對太子朱標非常滿意,自始至終,他心中沒有第二個人選,朱標自幼就是按照皇位繼承人來培養的。但是,怎奈天不遂人願,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標病逝,朱元璋悲痛欲絕之餘不得不另選皇位繼承人。

朱元璋的最終選擇結果出乎所有人預料——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日後繼承大統。

朱元璋是個特別有主見的人,但他傳位給朱允炆也並非沒有遲疑過,他其實也曾考慮過燕王朱棣。眾多兒子中,朱棣是和朱元璋最像的一個,朱元璋雖然不喜歡朱棣,但對他的能力還是十分認可的。到底是選擇喜歡的孫子,還是選擇有實力的兒子,朱元璋也曾左右為難。

《明史·劉三吾傳》記載,朱元璋曾就繼承人問題詢問過翰林學士劉三吾的意見,當時劉三吾的回答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朱元璋的選擇,他說:「立燕王,置秦、晉王於何地?且皇長孫四海歸心,皇上無憂矣!」

這裡的秦、晉王分別指的是朱元璋的二兒子朱樉和三兒子朱棡,劉三吾的意思很明確:皇上你要是把老四朱棣立為太子,老二、老三怎麼辦呢?更何況皇孫朱允炆很不錯,您就放心吧!

就這樣,朱元璋死後朱允炆成了大明王朝的第二任皇帝,是為建文帝。但是,朱元璋猜中了開頭卻沒能猜中結局,朱允炆雖然順利登基,卻沒能坐穩龍椅。很快,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篡位奪權成功,自己當上了皇帝,是為永樂帝。

有趣的是,沒過幾年,朱棣也遇到了同樣的皇位傳承問題,而且,他的左右搖擺和游移不定的程度甚至超過了朱元璋。

朱棣的長子朱高熾是朱元璋生前指定的燕王世子,但是,朱高熾雖然寬仁好學,卻好靜惡動,身體肥胖,平時走路都需要人攙扶,完全不像朱棣文韜武略、能征善戰。朱棣不喜歡朱高熾,他喜歡的是次子朱高煦。這個朱高煦簡直就是朱棣的翻版,驍勇善戰,足智多謀,一直跟隨朱棣馳騁疆場,還曾救過朱棣的命。

朱棣幾番想要廢長立幼,但朝中反對聲不絕於耳,在朱棣左右搖擺之際,他特地徵求了一個人的意見,這個人就是永樂大典的主編人、明朝赫赫有名的大才子解縉。

太子問題涉及國本,作為人臣如果參與其中,稍有不慎就是死罪。解縉心裡是支持長子朱高熾的,但他不能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於是非常委婉地說了三個字——「好聖孫!」

解縉真是太聰明了,一語擊中朱棣的「要害」,讓朱棣做出了最終決定。解縉口中的「好聖孫」是指朱高熾的長子朱瞻基,這個朱瞻基堪稱完美帝王的化身,既有父親的仁善,又有爺爺的才能,他也是朱棣最喜歡的孫子。

解縉的言外之意是,太子朱高熾身體不好,想必活不了多久,到時候繼位的必然是皇孫朱瞻基,朱棣又何必現在冒天下之大不韙廢長立幼傳位給朱高煦呢?

最終,朱棣沒有改立太子,他駕崩後朱高熾繼位,是為明仁宗。不出所料,朱高熾不是長壽之人,他在位僅僅10個月就駕崩了,朱瞻基繼位,是為明宣宗。

朱瞻基當上皇帝後,歷史依舊在重演,他的叔叔朱高煦起兵造反,正如朱棣當年造朱允炆的反。

但是,朱高熾沒有朱棣的實力,而朱瞻基卻遠勝朱允炆的才能,朱高熾造反失敗,朱瞻基坐穩了龍椅。

朱瞻基被譽為明朝最完美的皇帝,他與父親共同開創了「仁宣之治」,堪稱明朝最美好的11年。

朱棣學朱元璋傳位給孫子(間接的),朱高熾學朱棣造侄子的反,這看似相似的劇情,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結局,這是因為:歷史雖然總是驚人的相似,卻絕不會簡單的重複。

以史為鑒,但不要迷信歷史,從事實出發,認清自己,不循規蹈矩,不按圖索驥,方能成功。這才是我們學習歷史,研究歷史的意義所在。

參考資料:《明史》

文中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白兔日記 的精彩文章:

慈禧為何非要立3歲的溥儀為帝?臨終遺詔揭示真相,私心昭然若揭
李世民與魏徵:為了洗白道德污點,不得已成了「明君賢臣」典範

TAG:小白兔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