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閻錫山雖然很摳,但一直堅持花錢做此事,讓山西人民稱讚至今

閻錫山雖然很摳,但一直堅持花錢做此事,讓山西人民稱讚至今

民國軍閥割據的年代,我們所了解的軍閥是唯利是圖、禍害百姓的大壞蛋。但回顧那段歷史,他們雖然禍害過老百姓,卻也做過不少值得讓人尊敬的事情。比如同樣被貼上唯利是圖的標籤的閻錫山,他在山西做的一件事,就讓山西人民稱讚至今。

辛亥革命太原起義爆發後,年紀輕輕的閻錫山就被舉薦為山西都督,而在此後統治山西三十八年屹立不倒,也足以見閻錫山的政治頭腦非比尋常。做為統治者無非有兩個重大目標,一則是強大自身,二則是讓老百姓安居樂業,閻錫山也便如此。閻錫山在上台後,就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創新。他發展水利,倡導民眾養蠶,還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在閻錫山的帶領下,山西的經濟逐漸提高,而他所做的事情中,發展教育是最讓人民稱讚的。

在閻錫山的認知中,如果民眾無知的話,那麼很容易被人利用。而在那個少數人識字的歷史階段,作為大眾文盲的平民,他們往往是被牽著鼻子走的受害者。所以,閻錫山推出了中國最早的義務教育。當時義務教育還是個從未出現過的辭彙,民眾都感到非常迷惑,對此,閻錫山也在《人民須知》這本小冊子中,對義務教育做了詳細的解釋:「凡上過學的人,知識就高了,身體也壯了。為父母的無論如何貧窮,總要使子女上學,是父母對於子女的義務,又名義務教育。」如果家長不讓孩子上學的話,就會實行強制教育,不僅要被罰款,在罰款後也仍然要送孩子上學,並且在七至十三歲這個年齡段,孩子必須有四年時間進入學堂學習,這個叫做國民教育。從閻錫山這三點教育上來看,他是非常想讓百姓學習的。

為了不讓政策變成一張廢紙,那本小冊子中明確指出,送子女入學是父母的責任,辦學校則是區長、鎮長、村長的責任,義務教育更是成為審核官員政績的標準。隨著義務教育的逐漸起步,學校、師資、課本、資金等都是需要考慮的,閻錫山在這些事上親力親為,甚至總親自勸導民眾送子女上學。他當時說,一個家的期望在子女身上,而國家的希望全在學生身上,如果想要國家強盛,那必須從現在的小孩抓起。閻錫山的竭力發展教育,自然也取得巨大成果。1925年,陶行知在山西實地考察就感慨道:「自從民國七年開始試辦,到了現在山西省100學齡兒童中已有70多人在國民小學裡做學生了。」這說明山西省有70%的孩子已經在上學,要知道,當時排名第二的江蘇省不過是20%的讀書率。可以說,閻錫山的義務教育創造了奇蹟,讓他被人民稱頌至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條 的精彩文章:

大清居民在國外遭受屠殺,清朝政府會如何對待?

TAG:歷史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