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英歐千年的鄰居,英美雖萬里之遙但心卻一體

英歐千年的鄰居,英美雖萬里之遙但心卻一體

題記:對前15篇長文的核心思想總結,本文是終稿

「美規英隨」是1948年由丘吉爾制定的「三環外交」戰略的最新「一環」,「二環」就是英聯邦,「三環」就是歐盟。但請注意,這些都是英國的「核心朋友圈」。世界上大部分國家不在其中,而是「四五環」甚至遠郊區。所以,一定要注意:無論英國是否脫歐,因為千年歷史關係、地理距離,英國和歐盟的關係仍然會比較近——鄰居是搬不走的,儘管可以不是一家。

(1)基督教體系親疏不一

英國國內之所以有許多人要求「退歐」,除了自身利益外就是傷害到「一二環」利益,因此,他們為了更長遠的目標、戰略積極主張「退歐」。從而在1975年、2016年舉行了兩次脫歐公投。

上文「英國的二環國家澳大利亞與紐西蘭:槍聲背後日益美國化」,我們主要談了:「英聯邦」內的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在1948年被加入「五眼聯盟」,自此,聯邦內的國家日漸與美國聯繫緊密,相對的與英國關係日漸疏遠。澳新等國更在諸多方面與美國類似,例如「空槍問題」,由此,紐西蘭悲劇發生了。

那麼,上上文「英國地抉擇:歐洲大陸六百年矛盾,與美國永久精神聯盟」,我們主要談了「一環」和「三環」對英國的重要性問題。即英國在與歐洲大陸的千年歷史裡,雙方宗教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國家治理方式不同,這就造成雙方「隔離感」比較強。但與美國的「隔離感」卻沒有,英美都是「盎格魯—新教」文明。

本文繼續談談這一問題,即英美之間的「盎格魯—新教文明」排斥的不僅僅是「非基督教系」,就是「基督教系統」內的信仰,英美同樣給予排斥。

基督教系統主題分為:新教、天主教、東正教。東正教也就是「拜占庭—斯拉夫系統」,一直被西方排斥。所以排斥他們也就必然了。

其實,以英國的體積無論是繼續與歐盟合作,還是與美國合作,未來的結局更多的都是「被融合」。但因為白人至上主義與盎格魯新教思想高度統一,再加上「民粹思想」因為「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後遺症影響日漸嚴重等原因,英美之間的「共同語言」會越來越多。他們所針對的主體都是天主教。

同是基督教系統,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的關係並非我們想像得那麼好。美國和英國都有政治天花板。

(2)美國基督新教勢力強大,即使是天主教都不是對手

230多年的歷史,共有45位總統,其中只有一位天主教,剩餘44位皆基督新教。從美國建國伊始,作為美國文化的基礎信念——盎格魯、基督新教,從未發生過根本動搖。當然,無論是美國還是英國都面臨著這一基礎發生動搖的危險。

因此,英國一部分人主張「退歐」;美國則對拉美移民樹立了「隔離牆」。

美國為何拒絕拉美移民進入?歐洲天主教大量進入,造成美國核心統治階層嚴防拉美天主教徒進入?

經常有人疑問,為何美國對領土問題不像俄羅斯那樣貪婪。其實,自從美國「南北戰爭」過後,美國因為統治階層層級上升,由積極擴充領土、殖民地變為經濟殖民地為主的形式。

更重要的原因則是為了「政治平衡」,特別是文化核心。美國的基督教文明一直壓抑著天主教思想。

英國逐漸失去對英聯邦控制,「五眼聯盟」逐漸美國化

美國幫的實質:英國與美國的永久性精神聯盟

英國因在「二三環」國家中地位下降,只好自保退出「歐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鄰居搬不走盟友沒得挑,德國的悲哀就在於此
英國的二環國家澳大利亞與紐西蘭:槍聲背後日益美國化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