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他們探索並推廣關於黑膠的一切,想把自己的愛好變成別人的日常 | 了不起的小工作室

他們探索並推廣關於黑膠的一切,想把自己的愛好變成別人的日常 | 了不起的小工作室

他們探索並推廣關於黑膠的一切,想把自己的愛好變成別人的日常 | 了不起的小工作室

小餅有兩台 Techinics SL-1200 黑膠唱機,陪伴她超過 10 年。這機器用美國音樂人 Moby 在《Wired》里的形容就是,「結構像坦克,重量達 27 磅,擁有難以置信的穩定性和經久使用壽命。它是所有音樂家與 DJ 的採樣來源。」

唱機是 2008 年父母買給小餅的。她當時的淘碟熱情已經不可收拾,和長壽路與葉家宅路口的事久建材市場音像店老闆都認識。2004 年她常去家附近的盜版音像店,老闆推薦歐美流行,後來小餅認識到 Hip-hop,轉為大量攝入。

她上論壇與別人熱烈討論 Hip-hop文化,跳街舞,和同學去地鐵站塗鴉。那些人年齡通常比她大很多。等到 2008 年,小餅已經有了兩台唱機,開始學習搓盤,離開高中後在廣東念書是另一段瘋狂時期,足不出戶,上網查音樂、聽歌,建立自己的資料庫。半年後,她認為考慮成熟,決定將興趣作為職業。之後再沒改變。

這個興趣如今變成了 Daily Vinyl,最初只是一個在微博上持續分享「每日優質黑膠」的賬號,同時運作一個可上架 2000 張黑膠唱片的淘寶店,客人並不多。但隨後野心逐漸得到開發:成立獨立廠牌、組織黑膠周末市集、發行免費報刊《唱片日常》、主辦派對、邀請國外音樂人來國內演出、製作實體音樂(磁帶、黑膠或 CD)。

他們探索並推廣關於黑膠的一切,想把自己的愛好變成別人的日常 | 了不起的小工作室

Daily Vinyl new studio

他們探索並推廣關於黑膠的一切,想把自己的愛好變成別人的日常 | 了不起的小工作室

Daily Vinyl new studio

他們探索並推廣關於黑膠的一切,想把自己的愛好變成別人的日常 | 了不起的小工作室

Daily Vinyl new studio

他們探索並推廣關於黑膠的一切,想把自己的愛好變成別人的日常 | 了不起的小工作室

Daily Vinyl new studio

他們探索並推廣關於黑膠的一切,想把自己的愛好變成別人的日常 | 了不起的小工作室

DJ Koco 在 Daily Vinyl old studio

他們探索並推廣關於黑膠的一切,想把自己的愛好變成別人的日常 | 了不起的小工作室

Daily Vinyl old studio

Daily Vinyl 成立於 2014 年 10 月,創辦人除了小餅,還有她的好朋友 Endy。

Endy 是工作室負責「唱片挖掘」角色(digger)的人。他和小餅都有自己的獨立音樂廠牌。2013 年就在 Bandcamp 上為一個廣州 Hip-hop 樂隊 MADPETE 發行粵語唱片,這是他第一次自己嘗試發行 CD,結果 5 分鐘內賣出 100 張;2015 年,發行黑膠唱片《省廣奇兵》,賣了 200 多張,接近售罄。

Daily Vinyl 以黑膠賣家身份進入國內市場的 2014 年,就黑膠全球市場而言,算是 1991 年以來的最好年份。這一年,全球共賣出 920 萬張黑膠唱片,比 2013 年增長 52%——儘管黑膠僅占當時唱片市場的 6%。

「黑膠復興」開始登陸各國外媒體網站,這種「叫好」趨勢持續至今。與此同時,在流媒體掌控音樂行業語境下,全球實體音樂(包括 CD、磁帶、黑膠)銷量卻顯示連年下滑,所有人似乎接受了設定:獨立音樂及藝術家是小圈子範圍內的事,單憑資深音樂愛好者彼此間供養。黑膠在唱片行業整體唱衰情形下(近 10 年內實體唱片收入縮水一半多)回歸,就像一種反諷。

Daily Vinyl 第一次亮相就讓不少人覺得新鮮。他們在當時上海一家有些影響力叫「On Stage」的爵士酒吧舉辦了第一場黑膠周末市集(Daily Vinyl Weekend)。

他們探索並推廣關於黑膠的一切,想把自己的愛好變成別人的日常 | 了不起的小工作室

Daily Vinyl Weekend 黑膠市集 @ both

他們探索並推廣關於黑膠的一切,想把自己的愛好變成別人的日常 | 了不起的小工作室

Daily Vinyl weekend 黑膠市集 in 2018

他們探索並推廣關於黑膠的一切,想把自己的愛好變成別人的日常 | 了不起的小工作室

他們探索並推廣關於黑膠的一切,想把自己的愛好變成別人的日常 | 了不起的小工作室

即便事先跟幾家媒體打過招呼,並邀請身邊音樂好友過來擺攤,兩人也未料想那天現場能出現那麼多人。這讓他們充分意識到一座漸有積累的城市對於這類散發活潑氣息的小型音樂活動已充滿了需求。於是,2015 年,四場經由不同主題策劃的黑膠市集在上海各個角落發生:「愛膠年」、「家庭日」、「奇兵突襲」、「浪漫夏天」,氣氛如同「大學社團」,「樂隊帶來樂器,顧客帶上小孩」,而如今很多舉辦地因政策或經濟原因已不在了。

隨後幾月,小餅發現在全國一些城市,其他組織者也開始相繼舉辦黑膠市集,「有一份活動文案的 idea 跟我們寫得幾乎一模一樣」。

不過這種生機勃勃並沒有在上海維持下去,儘管市集每年仍在不定期舉辦,但受眾在變化。「說實話黑膠市集的形式比較穩定,攤主就是常來的那些,但顧客並不一定將逛市集視為生活習慣,」與此同時,城市文化場所氛圍也在改變,且持續至今,「這些年身邊的愛聽音樂的更願意呆在家裡,也不像以前常出門,也沒什麼地方能去了。」

曾經被上海青年視作地下文化寶地的場所「Shelter」早已於 2016 年年底關門,最後一晚前往人潮幾乎擠滿永福路與五原路。「在上海 Shelter 你可以聽到與柏林、倫敦同步的最新音樂,」有人會這樣聲稱。

他們探索並推廣關於黑膠的一切,想把自己的愛好變成別人的日常 | 了不起的小工作室

Daily Vinyl pop-up 在上海爵士音樂(JZ Festival)

他們探索並推廣關於黑膠的一切,想把自己的愛好變成別人的日常 | 了不起的小工作室

小餅、大阪唱片店Revelation Time店長AZ、Endy

他們探索並推廣關於黑膠的一切,想把自己的愛好變成別人的日常 | 了不起的小工作室

小餅在北京唱片店fruityshop

免費刊物《唱片日常》倒是依然繼續。小餅認為初衷在於報紙能在全國範圍內樂迷之間傳閱,「我們都更喜歡以前網站的樣子,像是博客它更易於存儲內容,是永久性的。報紙這種介質又會激發人的慾望去寫,比如擁有一個專欄,這很重要。但微信和手機是相反的,信息流逝很快,人們很少會回去閱讀第二遍。」

2015 年 4 月,工作室與上海實體唱片店 UpTown 聯手,發行首刊號,小餅做主編,負責排印、選題、印刷、發放。Endy 負責聯繫採訪、撰寫經歷,比如約香港獨立唱片店店主。在其中一期《唱片日常》頁眉處,自己描述是這樣的:

「由 Daily Vinyl 跟 Uptown Records 聯合獨立製作的一份免費小刊物,每 2-3 個月發布一期,可以在國內各大演出場地、活動現場、唱片店等地取閱。包含多方面的國內外音樂、演出和唱片文化動態,我們希望你能閱讀、收藏、使用、傳播它,並成為豐富你閑暇時光和了解音樂資訊的一種輕鬆方式。」

他們探索並推廣關於黑膠的一切,想把自己的愛好變成別人的日常 | 了不起的小工作室

《唱片日常》第十五期

他們探索並推廣關於黑膠的一切,想把自己的愛好變成別人的日常 | 了不起的小工作室

《唱片日常》某一期摘錄

他們探索並推廣關於黑膠的一切,想把自己的愛好變成別人的日常 | 了不起的小工作室

他們探索並推廣關於黑膠的一切,想把自己的愛好變成別人的日常 | 了不起的小工作室

《唱片日常》是份純粹為音樂愛好者設計的報紙。封面是特稿專題,可能會介紹音樂版權知識,或由撰稿人敘述國內外音樂史,或國內重要獨立音樂人發表。從第 6 期開始,版面主色調由黃色轉為淡粉色,最大變化是厚度與色彩。這歸結於小餅聯繫上朋友介紹來的南京印刷廠,在降低開銷同時,能提供品質更好的紙張。但漲價無法避免,由於原材料翻倍,現在該報紙每份印刷成本為 2.5 元,每期印刷共 1000 份。小餅如今會在向工廠預訂前,提前決定往後一期的紙量,以防上漲過快。

除此外,《唱片日常》常規專欄包括:演出新聞、音樂人設備日誌、唱片精選、「收藏愛好者的唱片架」、國內音樂人新發行與現場推薦、唱片店導遊及採訪。兩人好友及設計師 Petechen,擁有一個叫「爬梯皮」的插畫欄目,每期主題會變。「無解音樂網」以國內專業音樂推薦為稱,在報紙上也有一個版塊,發布長篇採訪或報道,介紹「悉尼 20 家獨立唱片店遊歷」。

2018 年 2 月,Endy 前往泰國曼谷,使用 Google Maps 搜尋周邊獨立唱片店,並在一家店內從下午 3 點至晚上 7 點,持續試聽 200 張黑膠唱片,最終買回 20 多張唱片。「這種效率和斬獲程度已經非常高了,感謝店老闆特意推遲關門一小時,」他在《唱片日常》欄目「唱片店導遊」的文章里回憶道。這是該欄目的第 14 篇「遊記」。

他們探索並推廣關於黑膠的一切,想把自己的愛好變成別人的日常 | 了不起的小工作室

他們探索並推廣關於黑膠的一切,想把自己的愛好變成別人的日常 | 了不起的小工作室

Endy 第一次為找尋獨立唱片店而出國是在 2015 年。他在東京感受到挖掘黑膠的興奮感,「太多家店和品種選擇了,買黑膠在這裡變成如此稀疏平常的一件事。」 午休時間,西裝打扮的日本中年上班族會出現在唱片店裡,有人蹲著或站著,手法嫻熟從一叢中古黑膠中飛速挑選,眼力敏捷,這是這裡持續十幾年的常態。

小餅與 Endy 不太關注國內主流音樂市場動向,挑貨時不琢磨什麼更流行,也清晰明白「唱片文化在國內根基缺失,本身為外來物」,但他們認為這絕非情懷。「單純依靠感性不會有一件事能夠持續且平穩得做下去」,Endy 對此看得很清楚,「這是一門生意,也是愛好,既然不能夠做到面面俱到,那就一定要有自己的挑選在裡面。」

2017 年開始, Daily Vinyl 有了實體工作室,開放預約。那台 Techinics SL-1200 黑膠唱機正放在工作室操控台上。周圍空間木架上是細分出的黑膠唱片,音樂種類從融合爵士、世界音樂到 Hip-hop 都有,搖滾和電子樂少一些,它們來自世界各地,經店員羅渣整理分類,放入展示木盒,被標上序列號。

除日常上門訪客外,有時被邀請來的國外音樂人,會在別處正式演出開始前,先在 Daily Vinyl 寬敞木質結構的空間內辦一場小小的內部即興表演,過程將被拍攝下來,然後放到 Youtube上。演出結束後,這些音樂人通常在屋內環顧轉轉,有時取下黑膠架上的唱片,小心拿出,隨後輕巧放入唱機撥動唱針,或戴上耳機。儘管這類動作對於他們已做過不下百次,小餅依然時常感到緊張,有時她會提醒顧客別碰壞那台唱機上的唱針。

他們探索並推廣關於黑膠的一切,想把自己的愛好變成別人的日常 | 了不起的小工作室

2018年,小餅在搬新家前的Daily Vinyl 工作室

Daily Vinyl 在開設線下實體店後,成本上升,單純依靠唱片店本身維持盈利極難。

Endy 認為「目前生存狀況正常」。雖然音樂行業徹底被顛覆,但他認為做生意的思維可以一樣開闊,「我們無法與流媒體的包羅萬象抗衡,既然無法面面俱到,那就挑選到極致,唱片店市場需求其實一直存在。」

他感慨日本唱片店貨品細分精密之程度,雖國情與音樂底蘊不同,Endy 仍十分驚嘆,「而且品質非常好,很多唱片也很昂貴,他們依靠顧客絕對可以存活下去。」 Endy 最喜歡的唱片店之一叫作「obscuro」,位於日本岐阜県高山市,是在一個旅遊氣息濃郁的山中小鎮里。「這家店老闆從京都搬來,店鋪裝修透著些淡雅和簡約,販賣的唱片以氛圍(ambient)、新世紀音樂(new age)、世界音樂(world music)為主。我看他應該過著非常平靜的日子,」他說道。

現在工作室啟動的「Open Stuido」系列已經開放了 5 期,有時邀請音樂人對談,聊聊「即興說唱和爵士」,或是「小型音樂技能教學」。同時兩人也會受其他城市組織者邀請,前往參與面對大眾的音樂分享小講座。

他們探索並推廣關於黑膠的一切,想把自己的愛好變成別人的日常 | 了不起的小工作室

Daily Vinyl 與 Vans 合作的黑膠小課堂,3月

他們探索並推廣關於黑膠的一切,想把自己的愛好變成別人的日常 | 了不起的小工作室

Daily Vinyl 與上海咖啡店 DOE 合作的每月唱片牆,3月

他們探索並推廣關於黑膠的一切,想把自己的愛好變成別人的日常 | 了不起的小工作室

Daily Vinyl popup 在 Adidas x Hypebaest 活動現場,3月

他們探索並推廣關於黑膠的一切,想把自己的愛好變成別人的日常 | 了不起的小工作室

但與前兩年相比較,有些事情並沒有改變。比如跟網上新來的顧客解釋唱機是什麼、如何識別二手黑膠與再版的區別、唱片封面意味什麼、不同音樂風格的區別。而往往這批人流失得最快,因為他們通常抱著新鮮感來試試看,但唱片消費註定構不成其剛需,一兩次後就不會再來了。剩下老顧客是穩定客源,有人會積累 5、6 張新到黑膠後,再統一要求發貨,為的是節省運費。一張黑膠唱片價格在 150-200 元之間,品相好些或稀有的二手會更貴一點。這些都跟國內唱片文化根基較淺有關,兩人認為「未來幾年國內唱片文化也並不會變好」。

他們還記得互聯網未設限制時的繁榮。當時大家到處下載世界各派別音樂,「最流行的有 Jazzy Hiphop、J-pop,Funk、Indie Rock」,互換文件夾音源,隨後填補進國內幾乎空白的資料庫條目。儘管多數音樂形式最早以盜版存在,但仍需人工花費大量精力梳理、標記、歸檔,而這項工作由誰完成往往不知道。

小餅記得常一起挖掘唱片的網友中,「曾有個叫作 Clash-Cash-Car 的人,他從 2008 年開始往豆瓣不斷增添音樂條目,為之前從未被人聽過的唱片建立標籤,規模前所未有,是一個有點傳奇的人。」 2008 年-2016 年,「Clash-Cash-Car」在網站資料庫內建立 6108 個音樂條目,標註共 371 個派別,「沒人知道他是如何找到這些音樂的,可能下載,或者黑膠和 CD」。2016 年,網友得知他去世。他的真實職業是一名保安。

Endy 最早知道有人在買「黑膠唱片這種東西」是他一個叫「53」的網友,那人常收集說唱單曲,當中會收錄稀少的伴奏版本(由於沒有人聲,更易於混音)。Endy 被其中形式包含的音樂豐富性打動,開始少量購買喜歡的專輯,結果逐漸著迷於亞洲音樂。「因為在下載音樂的年代,這種 70、80 年代的亞洲音樂比較少,而當時唱片價格卻特別低,最為便捷的音樂獲取途徑當然是買唱片,於是自然而然,篩選、購買、並建立自己的資料庫。」

2013 年與 2018 年,根據不同時機,Endy與小餅分別成立個人獨立廠牌:「GrooveBunny Records」(律動兔唱片)和「Eating Music」(宜聽音樂),用於協助國內年輕獨立音樂人發行自己的音樂作品。

他們探索並推廣關於黑膠的一切,想把自己的愛好變成別人的日常 | 了不起的小工作室

endy在金華開的唱片行 wave,牆上是 Eating Music 的黑膠發行來自音樂人 Knopha。

他們探索並推廣關於黑膠的一切,想把自己的愛好變成別人的日常 | 了不起的小工作室

他們探索並推廣關於黑膠的一切,想把自己的愛好變成別人的日常 | 了不起的小工作室

他們探索並推廣關於黑膠的一切,想把自己的愛好變成別人的日常 | 了不起的小工作室

Daily Vinyl weekly 市集海報

他們探索並推廣關於黑膠的一切,想把自己的愛好變成別人的日常 | 了不起的小工作室

演出海報,右一為endy,1asia 派對第一期 @elevator, 20180831

目前,Endy 的廠牌「律動兔唱片」已發行 10 張唱片,介質涵蓋磁帶、黑膠、CD 與數字,有些內附英文、韓文及日本歌詞,設計由朋友敲定,製作依靠個人聯繫國外生產廠家。價格在 70-150 塊之間不等,基本能覆蓋成本。如今,他在家鄉金華開設一家混合男士理髮與黑膠唱片,用作基點,黑膠庫存有 8 千-1 萬張。

「黑膠這種音樂介質對我來說,是挖掘音樂的一種方法。而且樂趣是我找到了,但你拿不走,它不是 usb 那種一拔掉就能帶走的東西。也不是懷舊,」Endy 與小餅如今常作為 DJ 身份,進入城市音樂場地或品牌商鋪,為觀眾挑選音樂,然後放歌。有時邀請音樂人巡演,或組織派對,對外出售門票。這已佔據工作室一半的收入來源。2018 年 8 月,Endy 與大阪唱片店 Revelation Time 的 AZ 在首爾、東京等城市巡演,表示「夢想是在伊豆島Rainbow Disco Club音樂節上演出」。

事情還在進行。2018 年夏季,小餅在個人廠牌「宜聽音樂」下舉辦一個為期兩周的「音樂人夏令營集訓活動」。她將廠牌旗下來自南京、香港、台灣和美國多位音樂人聚集在 Daily Vinyl 工作室內,共同居住生活,通過共享音樂設備,使彼此激發創作音樂,隨後產生了一張唱片,實體為磁帶,包含 12 個單曲。「可能不是最成熟的展示,但仍試圖展現真誠的作品,」小餅在簡介中寫道。

題圖及配圖均由Daily Vinly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Topic:視障人士起訴畫廊等企業,他們也想用網站
作為上下層銜接紐帶的樓梯,變化形式越來越豐富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