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埃航737客機到海航殲轟7,失控復原處置中的悖論,自動與人工

埃航737客機到海航殲轟7,失控復原處置中的悖論,自動與人工

近期,海軍航空兵殲轟7戰鬥轟炸機飛行員任永濤在出現險情後操縱飛機迫降的事迹,感動了中國。敢於和戰鬥機的失速復原(失控復原)的技術難題抗爭,這就是中國軍人的血性,任永濤成功迫降在了老百姓的心裡……

在為英雄的海航飛行員送上敬佩之情的同時,本文覺得可以分析一下飛機失速復原的問題。恰巧最近衣索比亞航空公司的波音737Max8事故初步調查結果顯示,飛機也是接收了單一感測器發送的錯誤信息,自動實施失速復原,造成機頭過分壓低,在起飛幾分鐘內俯衝墜地,飛行員也無法通過手工操作進步干預。

根據美國海軍安全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2016年,美國海軍有5架F/A-18「大黃蜂」戰鬥機墜毀,其中就有可控飛行撞地事故。也就是說,飛機在出現故障的時候,飛行員還可以操縱飛機,飛機以一種半自動的狀態飛行,但是為何還會出現事故呢?

原因也不複雜,當飛行員意識到戰鬥機出現故障之後,首先需要對抗的是失速問題,失速的原因很多,比如發動機故障、機械故障、飛控系統故障,低速機動、危險天氣、弱動力飛行、飛機的起降階段,都可能造成失速。失速復原,又是飛行員技能當中最頂級的技能。以前第一二代戰鬥機那種簡單的飛控系統,本文認為比目前的複雜飛控系統,在處理失速問題時復原能力更強,最主要原因就是飛控自動化之後,感測器信息、自動處置方案並非十分完善,一旦出現錯誤數據,就會出現埃航和獅航這種自動強制壓低機頭的情況,自動系統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使飛機保持平飛,但是偏偏飛機機頭沒有抬高,感測器誤認為抬高了,自動處置的結果就是讓本來正常飛行的飛機強制壓低了機頭。這時候飛行員可以關閉自動系統改為手工操縱,但是前提是要有足夠高的海拔高度,才有機會將機頭拉起。

這對於戰鬥機而言相對容易,因為它機動性強,作戰空域海拔也較高,萬米高空之下完成失速復原,對於有經驗的飛行員而言並非難事。對於大型客機而言,它的飛行機動能力差,從機頭誤壓低,到飛行員手工操縱接管飛機,再到把飛機拉起,需要的時間更長。這就是為什麼衣索比亞的波音和獅子航空的波音737-8都是在起飛後幾分鐘內墜落的,飛行員沒有時間糾錯了。對於波音737飛機而言,如果也是在3萬英尺的高度出現失速感測器故障,飛行員就有時間調整飛機狀態,我相信波音737在高空飛機,也會存在這種誤判斷,只不過飛行員解決了問題,才沒造成事故。

這次的殲轟7戰鬥轟炸機,我們不清楚出現了什麼故障,總體上分析是失速、失控之後無法復原,或者是發現失速之後試圖復原。如果判斷出無法復原,應該是要跳傘的。這就是我們為什麼敬佩英雄了,為了地面群眾的安全,他敢於與失速復原抗爭,敢於去尋求迫降,或許,他真的在概率上能夠拉起飛機的,中國空軍處理類似故障的先例也非常多。這真的是中國軍人的血性和勇氣,挑戰航空難題,保衛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駕駛戰鬥機,飛行員都需要小心計劃飛行路線,也有很多的預案,作為人工處置的備份選項。要解決飛行事故,美軍也在研發更先進的自動化系統,比如美國海軍研發了大量的輔助系統來降低事故概率,解決失速、失控、「可控飛行撞地」(CFIT)等事故,降低戰鬥機和飛行員損失的概率。

飛機失控是造成墜毀的第一大原因,但是我們也要再來看一下CFIT事故,就是在飛機受控狀態下,但是最終仍然撞到地面、山峰、水面或障礙物,也就是說,當飛行員意識到將到發生空中碰撞時,已經來不及做出有效的反應。同樣,CFIT事故也是民航的第二大事故原因,在美國乃至全世界範圍內時常發生。

近幾十年來,美軍研發了多種型號的空中防撞系統,比如利用視覺原理的報警燈或平視顯示器(HUD),在HUD上顯示「拉起」(pull-up)、「注意地形」(terrain)的提示,或者是一個向上的箭頭。視覺提示之外,通常還伴有語音提示,提醒飛行員快速拉起飛機。但是,有觀點認為很多空難中黑匣子的錄音顯示,每次聽到pull up的提示就基本宣告這架飛機死亡了,甚至是pull up 剛剛響起就結束飛行記錄了,等於告訴地面空管和周圍飛機,該飛機遇險失事,因此認為空中防撞提示是「雞肋」。

飛行員的駕駛操控時做出有效反應一般分為三步,第一步是必須認識提示信息並做出正確反應,第二步是將正確的反應轉化為「運動反應」,最後還要將運動反應轉化成操控動作,比如操縱桿和油門,理論上需要230~250毫秒。在第一步中,可能會出現多個提示,都需要大腦反應,第二和第三步也需要飛行員熟練掌握飛機的所有操控動作,綜合因素影響之下,反應時間就會延長,受空間定向障礙影響,反應時間還會進一步增加。美軍的低空預警操作時間是750毫秒,「運動反應」時間要求為500毫秒,在這之內要能夠觸碰到所有盲區內的按鈕或操縱桿,因此對飛行員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為解決問題,美軍想到的方法是發展更先進的自動防撞系統,比如美國空軍的自動地面防撞系統(AGCAS),AGCAS現有的戰鬥機飛控系統同時工作,採用機載數字地形測繪數據、強大的地形掃描模式和防撞周期演算法來監控飛行軌跡,預測即將發生的撞擊地面狀態,在最後時刻自動執行規避機動。美國空軍的自動空中防撞系統(AACAS),也在運用機載感測器信息和空中交通信息,通過數據鏈的傳輸,進行自動防撞機動,同樣是緊急滾轉加上拉升等復原動作,只不過不需要飛行員干預,利用自動化的方案解決。

本文一直認為,這種全自動化系統,對於部件的可靠性要求更高,任何一個感測器都不能傳遞錯誤數據,硬體和軟體都要100%的可靠。從這個角度來看,自動空中防撞系統等先進系統,也存在自身的悖論,那就是感測器信息搞錯了之後,飛行員喪生的概率更高。

回到衣索比亞航空公司的波音737-8事故上來,波音公司宣布的整改方案是更新更可靠的軟體,防止錯誤數據的產生。從我個人的認知而言,這種態度基本上是折衷的解決方案,但是絕對談不上治標治本。目前的技術水平之下,不可能存在飛行0事故的情況,一切的努力,都是降低風險,規避風險。在這種情況之下,您還會更多選擇乘坐飛機出行嗎?您心目中對於飛行事故概率的容忍極限又是多少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林天下 的精彩文章:

印度武器是「萬國牌」,說明人家沒有武器禁運,有錢就隨便買嘍!
攻擊型潛艇PK驅逐艦,誰是航母戰鬥群的「副群主」?答案明擺著

TAG:軍林天下 |